歷史沿革
1991年5月,吉林大學考古學系陳全家教授領隊,對遺址進行了小面積試掘,出土大量的動物化石和骨、石製品,確認壽山仙人洞為一處
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1993年5~6月,吉林大學考古學系、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對壽山仙人洞遺址進行了正式發掘,出土骨、石製品200餘件,
古脊椎動物和鳥類化石730餘件。
遺址特點
壽山仙人洞遺址壽山的東坡上部,海拔高度為460米,距地面高110米。仙人洞高2.87米、寬3.1米。人類活動堆積的面積約100平方米,分為前後兩室,前室長約9米,寬敞明亮;後室長約25米,路低於前室,陰暗潮濕。二室呈甬道形,其面積約100平方米。從後室向內分成兩個支洞,均有各異的洞室、豎井等,洞全長約300米,洞外有3米長的平台,其下為懸崖,由其南側可攀登入洞。
據洞內地層中出土的斑鬣狗化石、石製品具有清楚的舊石器時代製品的風貌,其他方面材料尚難提供詳細的斷代依據。依據現有資料,可以推測,遺址的年代尚未越出更新世,因此將其地質時代定為晚更新世後期,考古學年代為舊石器時代晚期。
文物遺存
壽山仙人洞遺址出土古脊椎動物化石標本700餘件,其中有熊、狼、馬、羊、斑鬣狗、西伯利亞鼬、棕背鼠、鴨、雉等20餘種動物的骨骼和牙齒。出土、打制的石器製品200餘件,其中還有打制磨製的骨器10件。可見古人類在此洞居住的時間相當久遠。
歷史文化
文化活動
2006年7月10~12日,由吉大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人類研究所、樺甸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06年吉林大學考古(國際)學術論壇——東北亞舊石器會議”召開,國內八省和俄、日、韓三國共70多人參加會議。壽山仙人洞遺址是此次會議重點考察內容。
研究價值
壽山仙人洞遺址是吉林省經過正式發掘的保存最完整,層位關係最為清楚的舊石器時代遺址,也是經過系統科學研究的吉林省內測年最早的舊石器時代遺存,為研究高緯度地區舊石器中晚期人類文化與技術、生存特點,以及人類行為與周圍環境的關係提供了重要資料,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保護措施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壽山仙人洞遺址位於吉林省吉林市樺甸市
八道河子鎮壽山村北安屯西側。
交通信息
自駕:自吉林省吉林市樺甸市
八道河子鎮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壽山仙人洞遺址,路程約15千米,用時約17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