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疾病傳播,研究,與全球變暖的關係,
歷史
壺菌病是於1993年在昆士蘭已死或正在死亡的蛙類中發現。研究發現這種病自1978年已經遍布整個澳大利亞。在非洲、美洲、歐洲、紐西蘭及大洋洲都有發現。在澳大利亞、巴拿馬及紐西蘭,正當蛙類的數量下降時,壺菌突然出現及擴散開來。不過,壺菌可能只一個普通的真菌,因它們的毒性及擴散程度,到最近才被發現及認識。在澳大利亞的東岸、阿德萊德、西澳州的西南部及金伯利曾有它們的蹤影。
疾病傳播
蛙壺菌的游離孢子相信最先進入兩棲類的皮膚,並迅速長出孢子囊,再產生新的游離孢子。隨著新的游離孢子再次在主體生長,主體因而感染壺菌病。感染了壺菌病的蛙類會有形態上的改變,包括腹部皮膚會變為紅色、後肢抽搐、身上積聚脫下的皮、腳部及其他部份的淺表皮脫落、皮膚出現輕微粗化及細小的潰瘍或出血。患者行為上表現無力、不能找到遮蔽處、不能逃跑、失去正常的反射作用及出現不正常的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