瓠子(Lagenaria siceraria var. hispida (Thunb.) H. Hara)是葫蘆科、葫蘆屬植物。為葫蘆的變種,一年生攀援草本。莖、枝具溝紋,被粘質長柔毛,老後漸脫落,變近無毛。葉柄纖細,長16-20厘米。卷鬚纖細,初時有微柔毛,後漸脫落,變光滑無毛,上部分2歧。雌雄同株,雌、雄花均單生;子房圓柱狀,花柱粗短,柱頭3,膨大,2裂。果實初為綠色,後變白色至帶黃色,由於長期栽培;果形變異很大,因不同品種或變種而異,果實粗細勻稱而呈圓柱狀,直或稍弓曲,長可達60-80厘米,綠白色,果肉白色。種子白色,倒卵形或三角形,頂端截形或2齒裂,稀圓,長約20毫米。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中國各地有栽培,長江流域一帶廣泛栽培。瓠子喜溫暖、耐高溫、怕低溫霜凍,生長發育適溫20-25℃,種子在15℃開始發芽,最適發芽溫度為30℃左右,要求有較強的光照,特別是結瓜期,光照充足,有利於坐瓜和瓜條發育。
瓠子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和經濟價值。嫩瓜肉質柔嫩細膩,營養豐富,既可食用,又可脫水加工。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
產地生境
繁殖方法
- 品種選擇
- 育苗
- 配製營養土
- 種子處理
- 播種
- 苗期管理
栽培技術
移栽定植
- 選地:瓠子根系較淺,結果期又不耐濕,所以,要求定植地塊土壤疏鬆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強、排灌方便。此外,瓠子不能連作,還應選擇3年之內沒有種過葫蘆科蔬菜和瓜類的地塊定植。
- 整地做畦:定植前,先整地做畦。結合深翻施足底肥,在中等肥力條件下,施入優質農家肥5.25~6萬千克/公頃,過磷酸鈣375千克/公頃,氮磷鉀三元複合肥750千克/公頃。耙平整後做畦,一般做成寬1.3~1.5米的半高畦,溝寬40厘米,溝深20厘米。
- 移栽定植:為了使瓠子苗能儘快活棵,最好選擇晴天的傍晚或陰天定植。選擇沒有病蟲、節間短粗、根系發過的健壯苗移栽,每畦栽2行,在畦的兩側按株距45~50厘米定植,一般定植3.3~3.6萬株/公頃,栽後立即澆足定根水。為了提高地溫,定植後要加蓋地膜。然後在膜上相應位置摳洞,使瓠子苗露出,最後用土將苗四周封嚴。
植後管理
- 定植後苗期管理
- 抽蔓期管理
- 搭架綁蔓:在定植後30天左右,當植株長出8~10片真葉、蔓長20~30厘米時搭架。一般用竹竿搭人字架,竹竿插在離瓠子植株8~10厘米處,用小竹竿設2~3道橫架或斜架。綁蔓時,先將主蔓引放在竹竿上,再用繩將主蔓輕輕與竹竿綁在一起,以後每長出20~30厘米應綁1次主蔓。
- 摘心理蔓:瓠子以側蔓結瓜為主,所以摘心整蔓是豐產的關鍵。瓠子整個生育期需要摘心2~3次,以便促進側蔓生長,使其早開花,多結瓜。露地栽培,第1次摘心應在主蔓6~8葉時進行,摘心後側蔓發生較多,應留2條健壯側蔓引上架,多餘的側蔓及時剪去。
- 開花結果期管理
- 肥水管理:瓠子開花到結果約10天,結果集中,所以,需加強水肥管理。一般每隔10~15天施1次糞水,或結合澆水,追施複合肥150~225千克/公頃。結瓜期尤其要注意保持土壤濕潤。
- 摘心:當側蔓結瓜後進行第2次摘心,促使孫蔓抽生和結瓜,以後即可任其自然生長。對於生長勢強的還可以進行第3次摘心。每次摘心後及時追施1次分蔓肥,澆稀薄糞水即可。
- 除草摘葉:瓠子生長快,葉片發生多,必須經常摘葉。
- 摘葉原則:摘黃葉不摘功能葉,摘密度高的底層葉,不摘稀疏的上層葉。摘葉的同時拔除植株周邊滋生的雜草,清除植株基部的無效分枝,加強通風透光,減少養分消耗。
採收管理
- 採收
- 採收期管理
- 追肥:為了促進後續瓜生長,第1批瓜採收後,追施氮磷鉀複合肥150千克/公頃左右,以後根據長勢,每采2~3批瓜追施1次肥。
- 疏果:如果單株1次結瓜4~6條,幼瓜養分供應不足,容易產生畸形果。所以,為了減少養分消耗,提高瓜的商品性,應適時疏果,即每株留2~3條瓜,其他的幼瓜在花後3天全部摘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