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情概況
由來
相傳宋朝歷慶年間,湖南湘中地段,有一處依山傍水的坡地,其間有三株斗大的楓樹,枝繁葉茂,參天蔽日,人稱楓樹坳。山坳下一條小溪蜿蜒東去,此處是寶慶(今邵陽)至巴陵(岳陽)必經之地,當地幾戶人家相中這塊依山傍水、交通便利的風水寶地,在樹下搭棚做草鞋、茶飯等小本生意,隨著時間的推移,過往客人絡繹不絕,
飯莊、
米店、南雜百貨應運而生,至清朝宣統年間改名城江鋪,時有店鋪200多戶,鋪面對立,上下共垛連線,路面用青石板鋪路,店鋪名類繁多,各類貨物一應俱全,是當時有名的石板商業街,解放初期,人們根據當地的“壺”形地形將城江鋪改名為壺天鄉,後經撤鄉建鎮,壺天鎮因其獨特的地理優勢和繁華的邊貿經濟而成為湘鄉西北的一個邊陲重鎮。
簡介
1950年置壺天鄉,1962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0年建鎮。位於市境西北部。總面積144.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4488畝,總人口47583人,轄50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鎮內歸雲、角峰、勝岩、仙跡、石鐘、石鼓、石獅、石虎為“湘鄉八景”。壺天鎮鎮區現面積為 2.6平方公里,鎮區人口 9870人,其中非農人口 876人,亦工亦農人口 2047人,農業人口 6947人。
行政區劃
轄50個行政村:壺中村、
小水村、
大坪村、日新村、樹塘村、
石獅村、壺天村、龍凼村、同升村、中石村、石春村、岩江村、
新坡村、光輝村、光勝村、
湘溪村、峽山口村、直東村、橫東村、合東村、
大金村、南嶽村、潭溪村、上新橋村、石鼓村、堆子村、
下木村、馬鞍石村、譚橋村、雙坪村、牌子石村、杉沖村、東段村、石燕村、山坪村、五一村、托塘灣村、大塘村、
澗山村、藕塘村、石坪村、
崇溪村、新鋪子村、雄輝村、金泉村、金橋村、井灣村、
岩前村、
岩龍村、洪豐村。
經濟發展
2007年產糧 2587.4噸,平均畝產 1004.2公斤,農業總產鎮 0.56億元,工業總產值 0.84億元,人均年純收入 5472元,主要產業是以農產品加工工業為主,輔以服務業、鞋飾業等。鎮區街道兩側全部安裝好下水道,集中挖好多個化糞池,消力池,道路基本硬化,主要幹道裝好了路燈,家家戶戶全部用上自來水。
壺天鎮內流動人口多,日客流量5000人以上,車流時3000輛以上,市場經營百貨、南雜、食品、皮革等10多個品類,年交易商品額近2億元,直接為財政提供的稅收達200萬元。省道S209線和洛湛鐵路穿腹而過,洛湛鐵路在鎮內設客貨兩用級站,交通運輸和通達能力充足,具備人流、物流、信息流和商品集散地的便利條件。壺天鎮年產糧食2.5萬噸,出欄牲豬10萬頭,水產品2000噸,黑山羊養殖5萬餘頭,花生10萬噸,紅薯20萬噸以上,農產品深度加工和可供利用的資源十分豐富。鎮區內佛子山的觀音殿、岩龍大溶洞、合東水庫,是理想的觀光休閒旅遊資源。壺天有10萬多畝山地,木材蓄積量達20萬立方,現有小水果基地1400畝,油茶林基地1000畝,同時盛產石灰石、鎂鐵、煤等礦產品,鎮振興水泥廠產銷兩旺,年產水泥3.5萬噸。年勞務輸出達6000餘人,主要從事輸變電建設和路橋建設。2007年農民人平純收入4388元,居民儲蓄存款2.6億元。
壺天鎮強化興工富鎮意識,放寬政策,築巢引風,招商引資。鄉鎮企業個數920個,從業人員3690人。實現總產值6億元,上交稅金129萬元,特別是振興水泥廠、電力建設公司、路橋公司、建築公司等一批私營企業跨省動作,日益壯大。扶植了水泥電桿廠、制磚制瓦廠、預製廠、石料廠等個體、私營企業30餘個。壺天鎮批發、零售業、餐運休閒娛樂等服務業戶1000餘個。壺天鎮有一大批在特區打工多年的熟練青工,從事製造、加工業的高素質管理和生產人才,農產品、石料等原村料豐富,適合開發製造加工企業,如:竹木加工、冬粉、植物油加工、皮革加工等。旅遊資源豐富,社會服務設施齊全,流動人口多,適合開展旅遊、娛樂、休閒等業務。壺天鎮黨委、政府帶領壺天鎮人員,堅持改革開放,以發展小城鎮建設為突破口,堅持“改革強鎮、開放活鎮、強農穩鎮、邊貿旺鎮、興工富鎮、科教興鎮、依法治鎮”的方針,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千方百計促發展,全面實施躋身全省百強鄉鎮戰略,把壺天建設成富裕、文明、和諧的新型商貿重鎮。
2015年7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旅遊局下發《關於公布第三批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名村示範名單的通知》(建村﹝2015﹞106號),湖南省湘鄉市壺天鎮入選第三批全國特色旅遊名鎮。
基礎設施
壺天屬季風濕潤性氣候。四季人分明,陽光充足,雨量充沛,農業發展基礎條件好,鎮內擁有大小水庫12座,其中中型水庫1座,農業生產用水蓄量可達2200萬立方。新建35KV變電站一個,完成6千付升壓改造1萬伏線路30公里,新架1萬伏線路16公里,低壓線路35公里,農網改造全面啟動。
壺天鎮實現電話鎮,裝機3000多門,移動、聯通信號遍布壺天鎮每個角落。鎮內主幹道全部油化、硬化。實現村村通電話,組組通公路。鎮區設大型汽車站1個。現代化大型加油站2個,垃圾處理站2個,集貿市場3個,教育、
文化、
衛生、
金融三產業等設施配套齊備。
城鎮建設
壺天鎮依託本地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資源優勢,提出了“活邊貿、富民眾、建新鎮”的戰略決策,投入城建、交通、電信等各項資金8000萬元,新建了有300多個門面店鋪的農民新街,吸引來自桃江、寧鄉、婁底、邵東等地的客商遷來落戶、經商辦廠。2000年征地22.5畝,建成了一個內設80個門面、180套住房的綜合大市場。鎮區規劃建立“四區四點”,即形成以壺天老街、農民街為中心的商貿區;派出所至合東水庫為開發景點的旅遊休閒區;六十橋至仙女坪為建設重點的辦公住宅區;北風鋪對水泥廠為落腳點的工業小區。
壺天鎮地處湘潭、婁底、寧鄉三市交界處,是個典型的農業大鎮。但壺天鎮長期以來水資源嚴重缺乏,改革開放前修建的幾座小型水庫已無法滿足當前農田灌溉的需要,且部分渠道已淤塞,另受煤礦沉陷區影響,淺層地下水大為縮減。在農業發展與水資源短缺的矛盾面前,壺天鎮黨委、政府積極回響全市冬修水利號召,高度重視,下定決心要解決制約農業發展的這一瓶頸問題。為搞好冬修水利工作,壺天鎮黨委、政府重點從拓寬融資渠道入手。首先是加大財政投入,設立專用款項下發各個村組。同時,實行獎勵機制,開展水利建設明星村評選活動,鼓勵民眾自籌資金,並改善發展環境,以項目建設吸引外部資金流入。利好的政策,得力的舉措。壺天鎮在短短几個月時間內已完成混凝土防滲山塘建設40多口,加固維修渠道20000多米,維修河壩5座,新修河壩2座。
社會事業
2004年,中捷舉辦“愛心同心,築希望——陳琳·中捷攜手建希望國小”主題公益活動,將“希望工程愛心使者”陳琳現場簽售的文化衫進行義賣,所有義賣所得全部捐贈給希望工程,並允諾在貧困地區援建一所“陳琳中捷愛心希望國小”。經公司領導考察研究,得知湖南湘鄉市壺天鎮的國小早已破舊不堪,房體老化嚴重,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且常年失修,學生的學習條件十分艱苦。經領導同商討,最後決定這所希望國小就建在湖南湘鄉市壺天鎮。希望國小早已竣工。明亮的教學樓拔地而起,嶄新的課桌椅擺放整齊,圖書館、電教室,設施齊全。孩子們再也不用為颳風下雨的日子發愁,再也不用和別人擠一張桌子了。終於,在孩子們的盼望下,中捷公司來到了這所遠隔千里的中捷愛心希望國小進行愛心回訪,並帶來了“中捷快樂體育園地”,通過體育器材的捐助,使教學環境更加完善,也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感受2008年最受關注的北奧運盛會。
為有效化解基層矛盾糾紛,維護民眾合法權益,壺天鎮司法所在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民眾維權意識的基礎上,完善調解組織網路,在壺天鎮50個村都建立了村人民調解委員會,及時排查和化解矛盾糾紛。2007年來,鎮司法所共接待民眾法律諮詢1300餘人次,調解各類矛盾糾紛28起,挽回經濟損失100萬元,調解率達100%。
水庫檢查
中國湘鄉網訊(通訊員:謝正)近日,壺天鎮鎮長鬍建時和水管站、安監站技術人員,對全鎮的小型水庫的安全隱患進行了認真排查。
為進一步強化了防汛責任意識,按照“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救大災”的指導思想,壺天鎮未雨綢繆,主要對水庫責任制落實情況、水庫大壩、輸水管道、笛子眼、溢洪道、啟閉機等安全情況及工程管理規章制度落實情況進行全面檢查。
目前,全鎮12座小型水庫整體運轉正常,工作組對檢查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逐項記錄,並落實專業人員進行監測,密切掌控水庫安全。
鎮長鬍建時表示,安全度汛,責任重大,工作人員對全鎮的小型水庫進行排查發現問題要及時整改,做到發現一處隱患點,及時消除一處,一庫一個應急預案,確保全全度過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