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姓氏
全鄉皆林,一支為嶼南林氏,系忠義林慎思後裔,先遷洞湖,再遷壺井,已傳29世,歷經百餘年。分布在文武砂鎮的壺井、壺東、岐西、下吳、
山頂、新村以及漳港的萬沙、沙尾等8個行政村。村民勤勞,耕讀家風。明清兩代,讀書有功名者63人,其中進士4人,林朗山父子三進士被傳為佳話。另一支為鳳井林氏,由鳳井遷壺井澳面自然村,現有30戶。
著名港口
壺井港,始於南宋鹹淳年間,北連
陳塘港,南通大海,是河運海運的中轉港口。也是明清以來長樂進出口糧食、海產品的主要口岸。曾有過“舟船如織,桅檣如幟”的繁榮歷史。尤其在抗日戰爭時期,是長樂轉運糧食、蔬菜和日用品到平潭島的唯一港口,這條海上運輸線是平潭島人民的生命線。1956年,圍海墾田建十八孔閘,廢壺井港立東山港。1977年,壺井港開始成為運沙港,年吞吐量為1萬噸。
民間信仰
獅岩寺,宏偉壯觀,屹立壺井山腰,始建於南宋,屢經重修。此外壺井山頂的媽祖廟,歷史也頗悠久。
獅岩廟又稱李王宮,其廟始建於南宋建炎年間,現在的廟宇為後人在原來的廟宇上擴建新修而來.廟中祭祀的主神為徐山聖帝與忠正王爺,忠正王本姓李名祿,生於公元前1108年宋徽宗大觀二年正月十八日,是北宋時宰相李邦彥之養子。
話說宋徽宗大觀元年公元1107年末,原本黃濁的黃河水,突然變的清澈見底,據三國·魏·李康《命運論》一書記載“黃河水清,聖人將出”。次年,公元1108年宋徽宗大觀二年正月十八日,一道紫光突降與湖州生聖橋上,天下大驚。後來的北宋時宰相李邦彥,路過生聖橋收養一個男嬰,並取名為李祿,此男嬰即是出世之聖人,救濟萬民,護國保家,忠勇端正直,各朝各代皆有敕封。
李祿為人心善正直,慈悲心腸,時常救濟窮苦百姓。聰穎不凡,一目十行,過目不完,文采出眾,世人皆以為文曲下凡,兵法戰策瞭然於胸,刀槍劍戟俱通,立志學古,出將入相,出則上馬安天下李,入則執政濟群生,遂年不及弱冠聲明遠傳。
公元1116年宋徽宗政和六年,時任少保、太宰兼門下侍郎鄭居中薦起居郎李邦彥舍人祿與官家,官家試以童子試於右文殿,眾執宰齊聚,以神童贊之,官家喜,進官封:通仕郎,太子侍讀,與大朗桓共學於資善堂,準入太學就讀。
公元1118年宋徽宗重和元年,江、淮、荊、浙、閩、廣六路大水,流民四起,無家可歸。祿獻俸售宅以助,上書徽宗開東南義倉,並獻治水之策。徽宗感其德,讓其隨使賑濟東南,遷祿為:迪功郎,廉訪使副使。祿請旨邀翰林醫官、太醫院官隨行,因此活人無數。十二月,徽宗納祿言設裕民局,總理因災受難之民。
公元1121年宋徽宗宣和三年,蘇娘子病故,祿親自扶靈送靈柩回懷州,親築茅廬與墓前,披麻帶白守孝三年。三年之中,祿每日到蘇娘子墓前祭拜,一跪便是多時,然不忘修身養性,溫故知新,習文練武。
公元1124年宋徽宗宣和六年閏三月,祿於集英殿殿試,文采斐然,官家破例點為頭名狀元(宋時,有官在身,不能為頭甲狀元),狀元及第。官家大喜,並親取字曰:文正,時年一十七歲。封祿為宣教郎、秘書省校書郎。時年十一月,兩河京東西大水,無人願治之,祿請命治水,官家喜,封祿為:承議郎、右司員外郎兼權發遣冀州軍州事,寶文閣待制,提舉河北路治水事務。李祿到任,勘查地形地貌,拜會河北各地三老,河工等求教經驗與習得的書籍結合,水患得到控制,並修築水利,修渠治壩灌溉農田,河北黃河沿岸百姓無不感激。功成,官家喜,降德音與冀州,上下人等皆有進官,祿升任朝奉大夫。
公元1125年宋徽宗宣和七年年末,金人三道來犯,東道金軍經定州、祁州,深州,冀州南犯,官家擢升祿為朝議大夫、河東東路安撫使知冀州府軍州事、天章閣直學士、賜服紫銀魚袋。祿帥冀州馬司左驍捷十個指揮、右雲翼六個指揮,步司雄勝一個指揮,于衡水縣阻擊金軍,並突入深州,收復失地安撫百姓,並收攏雲翼、振武、宣毅各軍。金軍兵圍大名府,祿聞大名府將失,祿率領左贊畫趙器,冀州兵馬鈐轄、河北第七將康惟忠等將官救援大名府。
公元1126年宋欽宗靖康元年初,祿守土保民有功,並解欽宗升祿為:通議大夫,河北東路宣撫使兼判大名府軍州事,保和殿學士,信都開國子,服紫金魚帶。為防備金人,祿遣趙器入相州助汪博彥;遣鄧肅入東京請旨準北方百姓南移;提康惟忠為河北東路安撫使知冀州事、北道都總管;薦劉琦為河北西路經略使兼知遼州;祿薦巴州通判宗澤出任磁州知州;薦王稟任河北西路都總管守太原府;邀南道都總管張叔夜入京等。三月春,祿護康王構入金營議和。四月康王構求和不力,宰相李邦彥囚構,祿上疏與欽宗,解構免牢獄災。五月,欽宗召祿回,任殿前司都指揮使、東京留守,尚書左丞趙野接任大名府知府。七月,金人復來,趙野堅守不出,金人破防線,兵圍北京。十一月冬,祿護康王二次入金營議和,無果。康王受命任河北兵馬大元帥,募兵援東京,祿護之入河北,行至磁州,磁州軍事判官從雲於飲宴上發難,康王險死,得祿救。棄磁州,至相州,封祿為元帥,祿不受,回大名府率部回援,康王請祿功,欽宗進祿官:光祿大夫,河北兩路宣撫使,任判大名府軍州事,保和殿大學士,信都開國伯,服紫金魚袋,劍履上殿。
公元1127年宋徽宗靖康二年,年前徽欽二宗誤入金營,東京告破。三月,金人掠二帝暗北還,鄧肅探知,同李若水謀。李若水引眾大臣達金軍主帳叱罵粘罕,慷慨赴義,引發騷亂,肅乘機離去,引軍來救。祿軍伏滑州,金人無備,祿敗之,金軍統帥兩路北逃,一路挾徽宗轉東入開隆府博州,隨後北進;另一路挾欽宗往西入衛州隆德府北逃,祿亦分兵追擊,蓋因金軍多戰馬,加之前時欽宗讓北方諸州府軍監降金,故多無抵抗,祿救得眾大臣百姓南歸,截留無數物資。四月,金軍復攻來,祿堅守大名府,劉琦入涇原路防西夏,都總管康惟忠護康王南撤。五月,趙構南京應天府登基,改元建炎。構以皇弟待祿,拜親王,祿以君臣有別,養父有誤國之罪,終身不受王侯爵,高宗三請,祿均不受,遂拜祿為:開府儀同三司,太尉,尚書右僕射、中書侍郎,同知樞密事,河北京東四路宣撫使,總管四路軍政要務,判大名府軍府事,集政殿大學士兼修國史,信都郡開國伯,服紫玉魚袋,殿前賜坐,劍履上殿,贊拜不名,詔書不名。祿都管北伐事務,期間不忘安頓地方百姓,掃匪招安,整治吏治,與民秋毫無犯,使民安樂,興學育人,收留孤兒難童,開荒造田,練兵治政,修建水利,減少水患,南行者給予錢糧,留著分其田地,恩於黎明百姓。
公元1128年宋高宗建炎二年初,李祿連連敗金軍,有望克復故土。高宗近臣王淵、康履恐金人放二帝回,恐高宗失勢。故進讒言道:祿簡在先帝心,徽宗心腹,又曾與欽宗共讀,同窗之誼,恐其迎回二帝,不利官家。故奸相汪伯彥,王潛善亦恐失相公位,污衊言祿擁兵自重,欲行不臣,宋高宗心存疑慮,君臣離心。時年八月,高宗召祿回,遣馬忠經略河北。九月,北方諸州皆失守,相州趙器殉國。十月,高宗急遣祿歸河北,抵住金軍攻勢,再次收復故土,祿深得民心軍心,趙構憂。
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正月初,趙構賜死了身在廣南西路潯州的李邦彥。時年正月廿四,年僅二十二歲的於北伐軍中聞養父被賜死,自己違背父命在先,又間接使父親被賜死是為不孝,北伐無果有愧漢家百姓,知遇之恩未報,君要臣死便捨身殉難,投黃河水遠去,忠孝氣節長存。祿投水殉難而死,京東河北四路受救濟百信聞信,聲淚俱下,自發來到投水的黃河邊祭祀拜祭。金軍聞信南北兩路大軍欲夾攻北伐軍,是時天降大雨,沖毀道路,泥濘不堪,大風吹斷金軍帥旗,狂風迎面金人大軍難行,北伐軍乘機南撤,祭祀的百信亦乘雨歸家,時至寒冬無一人得病,無一人走失,百姓大感李祿威靈庇佑。軍士南撤,望見雨雲中霞光萬道隱約見到他們的統帥李祿,身著紫色朝服,頭戴七梁冠帽、玉帶纏腰佩著金魚袋,更有寶劍別腰間,手持象笏,目光平和直視北方,興雲布雨颳起狂風阻礙金軍。
一日,東海之濱一漁船撒網捕魚,收網時,網住一木樁,扔入水中,開出數里再撒網,再次網住這根木樁,反覆三次,漁民大奇,便念叨“若為神明,凡三網,獲無頭活馬鮫魚九十擔,以活全村百姓”念罷,開始撒網,三網過後果然是無頭活的馬鮫魚無數。此時數十里之外的一座山出現各種奇異景象,山頂上一塊石頭猶如花苞一樣,花瓣慢慢張開,猶如蓮狀並散發紫色的煙霧,不遠處一塊形狀若鼓的巨石咚咚作響,形狀如金的石頭亦發出叮叮的鳴金聲,響聲傳遍山周圍,山中一井水位隨海浪起伏,浪起井水甘甜,浪去井水苦鹹。村人大感奇怪,不明所以。
漁民們抬著木樁回到村中,便是壺井島現在的壺井山,初時木樁很輕,仿佛抬空氣一般,後經過山上獅子岩處,木樁猶如萬噸之重,漁民們抬不動就在獅子岩上放下,當他們再去抬時,就再也抬不動。於是喚來村民,說出這神奇的事情,亦聽到村人訴說剛才發生的神奇,皆奉為神明。
村人北上打聽,不過數月,村人轉回,說道太尉,宰相領兵北伐,投水顯靈之事,又受李祿治理過的地方百姓與軍士訴說其仁德忠孝,才恍然大悟原是聖人封神,便在木樁落處修建廟宇,便是現在的李王宮獅岩廟,後朝廷封禁李祿之事,蓋因壺井乃一方外小島,故仍繼續祭祀,延續至今。
壺井鄉每當正月十八李王生日這天抬著李王的轎子出巡,正月廿四回巡,村人感謝李王爺的千年庇護保佑村人,所以李王爺出巡和回宮都非常熱鬧,社戲不停,煙火璀璨。每逢初一十五香火鼎盛,威靈顯應,有求必應。
壺井之鄉,共二十八宴(今二十七宴)。李王爺正月十八生日這天(今改為正月初四日)出巡,各宴皆焚香接引,水果壽包迎接。所過之處廟宇也要設堂迎接以示尊敬之意。正月廿四成神之日(今改為正月初十日)回宮。 各宴百姓皆自發的擺上供品來祭祀。那時候香燭不滅,煙火璀璨,從天亮一直鬧到天黑,直到忠正王爺回宮。
後來的宋朝皇帝特下旨修建李王祀來紀念忠正王爺,蓋因王爺出水路,不知道其身在何處,便在王爺降臨之地修嗣祭拜。只因其養父李邦彥乃是奸臣,故不曾修建在河南李邦彥故鄉,雖然有養育之恩,但李王投水恩情以報。此嗣至今仍有保留,就在北宋故時稱謂的兩浙路湖州長興縣(今浙江長興縣霞城村童莊殿自然村)。
獅岩廟坐落於文武砂鎮壺井鄉壺井山南麓壺井農貿街以北。原本為正月十八出巡,正月廿四回宮,現在為正月初四出巡,初十回宮,凡二十八宴,熱鬧非凡。
出宮:李王宮前門-觀音堂西邊-泰山宮前-三連村西山腰-東房禮堂-進街西小道-農貿街-三連村岐西村馬路-斗門頭-下吳村馬路-短透天地澳馬路-天地澳短透東小道-澳面山腳-垃圾場-壺東村馬路-暢樓山主幹小道-五站北-青年路-三連老人館。
進宮:三連老人館-青年路-五站北-暢樓山主幹小道-壺東村馬路-垃圾場-澳面山腳-短透天地澳東小道-天地澳短透馬路-下吳村馬路-斗門頭-岐西村三連村馬路-農貿街-進街西小道-東房禮堂-三連村西山腰-泰山宮後-沙堤橫玉長廊-李王宮後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