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風物傳說的文化研究》是2011年12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金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壯族風物傳說的文化研究
- 作者:陳金文
- 出版時間:2011年12月
-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 頁數:405 頁
- ISBN:9787105118953
- 定價:30 元
《壯族風物傳說的文化研究》是2011年12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金文。
《壯族風物傳說的文化研究》是2011年12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金文。1...
荔浦風物傳說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八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地區是荔浦市。傳承保護 2020年12月27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八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桂政發〔2020〕45號)》,荔浦風物傳說被列入第八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
《壯族布洛陀神話研究》是李斯穎創作的文學研究著作,首次出版於2017年5月。《壯族布洛陀神話研究》在掌握大量布洛陀神話材料、長期調查布洛陀神話各類傳承人的基礎上,結合神話母題研究方法,提煉出布洛陀神話最核心的7個母題,即天地起源、頂天增地、四兄弟分家、造日月與射日、人類起源、物的起源、文化和社會秩序的...
兩章,向讀者介紹壯族民間文學與我國其他兄弟民族民間文學相互影響和滲透的狀況及壯族民間文學的蒐集、整理與研究的狀況。 本書由陳金文、陳麗琴、陸曉芹、雷曉臻、王芳、黃尚茂集體完成。陳金文,民俗學博士、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著有《孔子傳說的文化審美研究》、《壯族風物傳說的文化研究》等書。
風物傳說主要是指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描述關於某一地區山川傳說,他的解釋是:對於特定的自然物或人工物的來歷、特徵、命名原因等,給以說明解釋。它經常把風物介紹、故事、說明解釋3種成分結合在一起。簡介 中國的名山大川、有名建築、地方特產和風俗等等都有生動的傳說故事予以解說。地方風物傳說中包含著大量關於特定...
寫給孩子的傳奇故事閱讀課(3)·人物風物傳說 《寫給孩子的傳奇故事閱讀課(3)·人物風物傳說》是2021年北京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一米陽光童書館。
中國地方風物傳說選(二)《中國地方風物傳說選(二)》是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編
中國民間傳說是中國民間口頭敘事文學。由與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及地方風物有關的故事組成。中國民間傳說題材多樣,內容廣泛,包括民間故事、神話傳說、歷代名女、帝王將相、詩聯趣話、現代故事、愛情等諸多內容。 是世世代代傳承的文化傳統,對人類文化多樣性文明發展有巨大貢獻。是中華文化中的一顆璀燦明珠。特徵 在中國...
中國地方風物傳說選(一)《中國地方風物傳說選(一)》是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
地方風物傳說,是關於某一地區山川、風物等的解釋性傳說。地方風物傳說的基本特點,是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對於特定的自然物或人工物的來歷、特徵、命名原因等,給以說明解釋。傳說簡介 它經常把風物介紹、故事、說明解釋三種成分結合在一起。如《幽明錄》中關於“望夫石”的傳說:“武昌陽新縣北山上有望夫石,狀若人...
但是迄今還未見到一本有關少數民族風物傳說的專集出版。為了彌補這一不足,能夠對少數民族民間文學研究工作的進一步發展起點推動作用,我們在工作之餘編選了這本《中國少數民族風物傳說選》。本書所選錄的傳說故事,大多是從全國各種報刊和少數民族文學資料中擇取的,選入時,儘量保留原有故事的風貌,僅對其中一些故事...
義縣風物傳說是遼寧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單位是義縣。基本情況 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類別屬於民間文學,級別是省級。傳承保護 2015年7月22日,遼寧省人民政府印發《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遼政發〔2015〕22號)》,義縣風物傳說被列入遼寧省第五批...
百島旅遊文庫--風物傳說 《百島旅遊文庫--風物傳說》是2000年華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邱國鷹。圖書信息:圖書標籤:旅遊 華夏出版社 邱國鷹 華夏 傳說
長白山風物傳說 《長白山風物傳說》是1985年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撫松縣文化館、撫松縣地名辦公室。
涪州風物傳說 涪州風物傳說是重慶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地區是涪陵區。傳承保護 2019年6月18日,重慶市人民政府印發《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公布重慶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渝府發〔2019〕16號)》,涪州風物傳說被列入重慶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廣南風物傳說 《廣南風物傳說》是2011年雲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芳明。
《秦皇島地方風物傳說》是2008年9月1日方誌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秦皇島地方風物傳說》主要向你介紹了秦皇島的地方風物、文化古蹟、民俗民風等方面的諸多傳說。 流傳在秦皇島境內的地方風物傳說是秦皇島人民的智慧的產物,更是世世代代生活在秦皇島大地上的人民通過對歷史的認知,對事物的觀察,對大自然的理解創造...
浙江風物傳說叢書 《浙江風物傳說叢書》是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曹志天
如,葉春生呼籲將停留於文本研究的龍母神話拓寬至龍母信仰;蔣明智以粵西龍母信仰為例,系統探討了龍母神話向龍母信仰轉變的原因以及龍母信仰的歷史發展、特點和意義。這一時期,龍母神話研究維度大大拓展,比如,探究龍母神話與嶺南自然、地理環境和生產方式的聯繫;分析嶺南龍母信仰的地域擴展歷程;探討龍母神話與壯族文化...
嶺南風物傳說-畫箋 《嶺南風物傳說-畫箋》是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錦常。
在齊魯書社、民族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先後出版《孔子傳說的文化審美研究》《壯族風物傳說研究》《壯族民間信仰的傳說學管窺》等理論研究專著3部;主編高校通用教材《壯族民間文學概要》(民族出版社)。主持科研項目 科研方面: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民間傳說與壯族族群記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與中國...
末倫是由壯族民眾集體創作、口耳相傳的口承文化,它既是壯族人民生活、思想與感情的自然表露,又是壯族人民關於歷史、文化及其人生知識的精心總結。與壯族靜態的歷史文物不同,末倫以“活”的姿態與壯族民眾血肉相連,融合了壯族的社會制度、愛情婚姻、道德情操、風俗風物、英雄事跡和時代新貌等內容,生動地反映了壯族的...
壯族民間傳說認為,劉三姐生於唐代,從小聰慧過人,能歌善唱,12歲即出口成章,妙語連珠,以歌代言,名揚壯鄉,後曾到附近各地傳歌。慕名前來與她對歌的人絡繹不絕,短則一日,長則三五天,個個罄腹結舌,無歌相對,無言以答,羞赧而退。她的才華遭到流氓惡霸的嫉恨,後被害死於柳州,死後騎鯉魚上天成了仙。準...
蛇類既有現實中存在的蚺蛇、青蛇、赤蛇、白蛇、烏蛇,也有傳說中的王虺、青蛇使者。魚類中之馴龍、印魚、鬼魚、忽雷,也不多見。文物古蹟中的趙臣廟、馬林銅柱、伏波銅船、飛來鐘、飛來蓮、綠珠玉笛、西嶽真跡,給人留下了對歷史反思的空間。總之《赤雅》記載了幾百年前南方少數民族政治、經濟、文化、風土人情的種...
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又將宋錦列入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2014年11月在北京雁棲湖召開的APEC晚宴上,參加會議的領導人們及配偶身著中國特色服裝抵達現場,統一亮相一起拍攝“全家福”。他們穿的宋錦“新中裝”面料,便是產自蘇州吳江的鼎盛絲綢。廣西壯錦 壯錦是廣西壯族自治區...
2022年12月廣西文化和旅遊廳公示勾漏洞古建築群併入第三批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勾漏洞石刻”,一起為廣西文物保護單位。《辭海》條目載“溶洞勾曲穿漏,故名,有寶圭洞、玉闕洞、白沙洞、桃源洞等勝跡。”傳說東晉著名道學家葛洪,放棄“散騎常侍”的高官不做,“求為勾漏令”,在寶圭洞修煉成仙。神話...
2006年5月2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廣東省韶關市申報的瑤族盤王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史淵源 有關瑤族地區過盤王節的古老風俗,早在晉代乾寶的《搜神記》、唐代劉禹錫的《蠻子歌》、南宋周去非《嶺外代答》等典籍中就有記載, 據漢代初年的《搜神記》記載:瑤族先民“用摻扎血肉,...
龍眼和桂圓的傳說 水仙花的傳說 人可以活多少年 牛丞相下凡 啞水和活水 太陽和月亮 啟明星 打雷之前為什麼先閃電 雪麵粉 鹽到人間 海水為什麼是鹹的 鐵鍋是怎么來的 《各族故事(一)》公主的頭紗 【維吾爾族】布洛陀 【壯族 】山歌仙子劉三姐 【壯族】百鳥衣 【壯族 】一幅壯錦 【壯族】馬耳朵國王 【回族】...
該書以編年體的形式,詳細記述寶華山、應天寺和建文帝隱居橫縣有關歷史遺物、文獻資料、風物傳說,內容豐富,圖文並茂,對研究建文帝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所獲榮譽 1997年,橫縣博物館被廣西壯族自治區公安廳、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廳授予“全區文物安全保衛工作先進單位”稱號。2009年5月,橫縣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三級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