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歷史文化的考古學研究》是2006年3月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超雄、覃芳。
基本介紹
- 書名:壯族歷史文化的考古學研究
- 作者:鄭超雄、覃芳
-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年3月
- 頁數:566 頁
- 定價:36 元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05075461
《壯族歷史文化的考古學研究》是2006年3月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超雄、覃芳。
《壯族歷史文化的考古學研究》是2006年3月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超雄、覃芳。內容簡介壯族人口約有1600多萬,主要聚居在廣西及雲南的文山州,湖南、貴州、廣東等省也有少量壯族。據調查,廣東、湖南兩省的大部分壯族都...
2018年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廣西的社會、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文物考古工作也不例外。為了更好地體現廣西文物考古工作60年來所取得的成績,本書梳理了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的發展歷史,從考古、文物...
《文明的曙光:廣西史前考古發掘手記》是2006年1月1日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簡介 廣西興安人。196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學專業,進入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從事田野考古和地方史研究,歷任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考古工作隊副...
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由主管文化藝術事業的自治區人民政府組成部門。駐南寧市思賢路。前身是1949年12月成立的廣西壯族自治區軍事管制委員會文教部,1950年3月改為省人民政府文教廳,1952年11月改為省人民政府文化事業管理局...
壯學(壯文:Cuenghhag)是以壯族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它把壯族這一族體作為整體進行全面的考察,研究壯族的歷史和文化起源、變遷、發展的過程,研究壯族在長期發展中積澱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內涵、特徵、功能和發展規律,研究...
考古發掘 為進一步開展研究、釐清學術問題、重建華南史前文化並解決遺址面臨的諸多困境,經國家文物局批准,2001年4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工作隊、甑皮岩遺址博物館及桂林市文物工作隊等單位組建了聯合發掘隊,...
《壯族文化藝術陳列》:展出岩畫藝術、銅鼓藝術、石雕藝術、建築工藝、陶瓷工藝、民間藝術、壯錦、刺繡、提線木偶等。《歷史文物陳列》:一、史前社會文化:1、反映一萬多年前多年前舊石器時代靖西壯族先民生息活動的《賓山人》化石標本;2...
2008年文化部授予河池市東蘭縣為“中國銅鼓藝術之鄉”。2009年,壯族銅鼓習俗列為國家文化部申報聯合國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推薦項目。歷史淵源 大約在公元前七世紀前後,生活在中國紅水河流域地區的濮人從炊具銅釜中創造了...
為了為配合廣西壯族自治區那文化(稻作文化)研究課題,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於2015年5月至2017年9月對遺址進行連續三個年度的考古發掘,同時對遺址被後人擾亂部分的堆積進行了清理。發現舊石器時代墓葬和人骨,出土文化遺物上萬件,...
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黃派”,它是指以黃現璠為代表而形成的以研究壯族歷史、人物、文藝、考古和教育為對象的“八桂學派”的一個支派或流派,成員包括黃派宗師黃現璠和“黃門十八賢”,即黃現璠的學生、私淑弟子和助手,計有黃增慶、...
長期從事中國南方考古、華南民族史和壯族文化方面的研究,擅長運用考古學、民族學和文化人類等多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對南方民族的歷史與文化進行多維研究,特別是在左江崖壁畫、壯族乾欄文化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關注與...
1956年8月,成立的廣西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組中,廣西民族學、歷史學和考古學的工作者,以及中央民族學院部分師生,在明江下游發現了7個岩斷地點。這次調查被認為是對於左江流域岩畫科學調查的開端。1962年7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民委正式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