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歷史文化的考古學研究》是2006年3月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超雄、覃芳。
基本介紹
- 書名:壯族歷史文化的考古學研究
- 作者:鄭超雄、覃芳
-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年3月
- 頁數:566 頁
- 定價:36 元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05075461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壯族人口約有1600多萬,主要聚居在廣西及雲南的文山州,湖南、貴州、廣東等省也有少量壯族。據調查,廣東、湖南兩省的大部分壯族都不是唐宋以前的原住民族!而是明清時期從廣西百色、河池徵調的土兵遺民。在廣西東北部地區的賀州市也有少量的壯族村落,這些壯族也和湖南、廣東的壯族一樣,都是明清時期從桂西地區遷徙來的土兵遺民。舉出這些例子僅僅是想說明,上述地區儘管已沒有壯族居住,但在歷史上,這些地區都是壯族先民蒼梧、西甌、駱越原居地。約在秦漢以後,中原大批漢人南下,在上述地區推行郡縣制,實行中央集權統治。在此政治環境下,有一部分壯族先民向西部遷徙,而大部分人則融人漢族之中。今日的粵語方言中,仍有不少的壯語辭彙。另外,在上述地區保留有眾多的壯語地名,無不說明壯族曾經是那裡的原住民族。因此,在用考古學材料來研究壯族的歷史文化時,就不能局限於今日壯族的分布區域內的考古發現材料,而應採用歷史的眼光,將視覺擴大到古代壯族先民活動的所有範圍內,獲得可信、全面承擔鴉獄、真實的效果。
作者簡介
鄭超雄 男,壯族,1951年生,廣西來賓市水落村人.畢業於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現任廣西博 物館研究館員,廣西壯學會副會長,中國西南民族 學會理事,廣西炙物考古學會理事,廣西陵訂端提民族大學 壯學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長期從事民族考古研究 工作。對壯族歷史文化研究有極深的造詣。目前已 出版《壯族文明起源研究》、《壯族審美意識探源》、《廣西工藝文化》專著典3本,與人合著7本,在國 內外發表論文六十餘篇。
覃芳 女,漢族,1966年生,廣西荔浦縣人。畢 業於中山大學人類學系考古專業。現任廣西考古工 作隊副研究館員,廣西民族大學壯學研究中心專職 研究員。長期從事文博考古研究工作,已發表《廣 西青銅劍》、《頂螄山文化衰變的人類學審視》等論 著十餘篇。
圖書目錄
《影戒詢中國壯學文庫》序
一、壯學:民族學人類學本土化的產物
二、壯學:全球化時代的召喚
三、壯學:一個構建中的體系
前言
第一章 史前時期的文化遺存
第一節 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存
第二節 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
第二章 壯族先民的史前鍵霉糠社會生產生活
第一節 用火的起源
第二節 採集、狩獵、漁獵經濟生活
第三節 稻作農業與飼養業
第四節 史前人類對居住環境的選擇
第五節 史前工藝藝術
一、從打制石器到磨製石器
二、制陶工藝
三、骨器蚌器製造工藝
第三章 史前宗教
第一節 屈肢葬
第二節 二次葬
第三節 肢解葬
第四節 性器崇拜
第五節 頭骨鑿孔與在屍骨上撒赤色礦粉的
宗教意識
第四章 古代壯族與同根生民族的分布區域
第一節 壯族與同根生民族在湖南地區的繁衍
第二節 壯族與同根生民族在貴州高原的繁衍
第三節 壯族與同根生民族在雲南高原的繁衍
第四節 壯族與同根生民族在廣東地區的繁衍
第五節 壯族與同根生民族在東南亞地區的繁衍
第五章 古國--壯族文明起源的考古學印記
第一節 舜至蒼梧與蒼梧古國文明
第二節 石峽文化與蒼梧古國文明
一、階級分化,“士”、“庶”之分已經確立
二、社會愉漏滲分工明顯,出現了專門的手工者
三、稻作農業成為文明社會的重要標誌
四、經濟文化交往是蒼梧章槳古國文明成因之
五、壯族風俗與石峽文化的關係
第三節 罕王與王權形成的英雄時代
第四節 石鏟文化反映的古國社會
一、石鏟文化分布區域與罕王神話流傳地區相同
……
第六章 方國文明形的成時期
第七章 方國的興盛與衰變
第八章 甌駱社會文化的考古學再現
第九章 土官、土司統治時整蘭習期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第四節 壯族與同根生民族在廣東地區的繁衍
第五節 壯族與同根生民族在東南亞地區的繁衍
第五章 古國--壯族文明起源的考古學印記
第一節 舜至蒼梧與蒼梧古國文明
第二節 石峽文化與蒼梧古國文明
一、階級分化,“士”、“庶”之分已經確立
二、社會分工明顯,出現了專門的手工者
三、稻作農業成為文明社會的重要標誌
四、經濟文化交往是蒼梧古國文明成因之
五、壯族風俗與石峽文化的關係
第三節 罕王與王權形成的英雄時代
第四節 石鏟文化反映的古國社會
一、石鏟文化分布區域與罕王神話流傳地區相同
……
第六章 方國文明形的成時期
第七章 方國的興盛與衰變
第八章 甌駱社會文化的考古學再現
第九章 土官、土司統治時期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