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韓戰(壬辰倭亂1592)

萬曆韓戰(紀錄片)

壬辰倭亂1592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萬曆韓戰》(又名《壬辰倭亂》),將講述日本前關白(關白是日本在天皇成人之後,協助天皇行政事之職)豐臣秀吉在1592年(壬辰年)派兵入侵朝鮮,朝鮮向中國求援,明神宗應請求派軍救援並最終擊退日本的故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萬曆韓戰
  • 外文名:During the Korean War
  • 類型:紀錄片
  • 出品公司:央視
  • 製片地區:中國
  • 發行公司:CCTV
  • 首播時間:2015年底
  • 集數:5 集
  • 出品時間:2015年底
歷史記載,幕後花絮,

歷史記載

大明援朝抗日戰爭是400年前發生在朝鮮半島的一場國際戰爭,也是中、日、朝三國第二次大規模的衝突,萬曆韓戰,又稱“朝鮮壬辰衛國戰爭”;日本稱之為“文祿之役”,第二次稱之為“慶長之役”,或合稱為“文祿-慶長之役”,“朝鮮征伐”,“征韓”;朝鮮稱之為“壬辰倭亂”,第二次稱之為“丁酉再亂”;中國稱為“朝鮮之役”,與“寧夏之役”、“播州之役”合稱為“萬曆三大征”。
這場戰爭由豐臣秀吉在1592年(壬辰年,中國萬曆年間,日本文祿慶長年間)派兵入侵朝鮮引起。因朝鮮的宗主國是大明帝國,是故向中國求援,明神宗應請求派軍救援,日本占領朝鮮並以之為跳板進攻大明帝國的行動受阻,豐臣秀吉也在戰爭末期死去。他死後不久,日本軍隊全部從朝鮮撤退。
這場戰爭,史書記載大明朝是“幾舉海內之全力”,前後總計消耗白銀近800萬兩,出兵數十萬,反覆與日軍拉鋸戰,最終異常艱苦地贏得勝利。朝鮮李氏肅宗曾言:“神宗皇帝於我國,有萬世不忘之功矣。當壬辰板蕩之日,苟非神宗皇帝動天下之兵,則我邦其何以再造而得有今日乎?”後來,肅宗於明亡60周年之際修建大報壇,取《禮記·郊特牲》中“大報天而主日也”與“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致上帝也。郊之祭,大報反始也”之意命名
這場戰爭具有重整這個東亞軍事格局的力量,朝鮮王朝因為這場戰役,元氣大傷,直至百年之後才得以恢復,大明王朝因為它,耗盡國庫,以致於在未來的幾十年里無力鎮壓後金(清),致使後金終成心腹大患,豐臣家因為這場戰役,再也無力壓制德川家康,最終在關原合戰中敗於德川氏,讓天皇賜姓的五大姓氏之一的豐臣氏僅僅兩代便終結。
萬曆朝鮮之役是明朝戰史上較為精彩、較為曲折的戰例之一,史稱“其軍威之盛,戰勝之速,委前史所未有”。這是一場公平的較量,在戰場上,明軍和日軍均有過良好表現,當然,雙方也都在不同時期犯過錯誤,遭受過敗績。而在停戰議和期間,中日雙方政治和外交手段的角逐,一波三折。同時,戰爭期間也有極富戲劇化的人物和荒謬的事件參差其中,頗具野史和演義色彩。戰與和期間無休止的紛爭,使整個戰爭的進程詭譎多變。當後人透視這場戰爭的全過程時,必會被其跌宕起伏、風雲變幻的場面和情節所吸引。

幕後花絮

科教頻道的相關編導正在對《萬曆韓戰》進行深度調研,許多歷史片斷都讓大家非常感動。比如說,中日兩軍在漢城附屬檔案的碧蹄館進行過一場血戰,當時明軍的主帥李如松親率三千精銳騎兵同日軍三四萬人的主力部隊搏殺了大約四個小時,當時這三千中國軍人身上體現出的血性和銳氣足以讓四百年後的中國人驕傲。關於這場白刃戰的傷亡,中、日、朝的史料中有多個版本,攝製組將會通過嚴謹的分析得出比較科學的結論。像這樣激動人心的戰鬥在萬曆韓戰的七年進程中還有很多,紀錄片《萬曆韓戰》將努力把這些歷史片斷還原出來。
除了讓觀眾體驗到這種振奮人心的勇氣和精神之外,《萬曆韓戰》在內容上還有許多有意思的知識點和看點。實際上,400多年前的這場戰爭是世界戰爭史上從冷兵器時代向熱兵器時代過渡的一場戰爭,因此在戰爭的過程中,既有白刃搏殺,又有火器的對攻。中國作為發明火藥的國家,那個時代在對火器的使用上至少在亞洲是處於先進行列的。例如,明軍在攻克日軍盤踞的平壤城的戰役中就大量使用了火炮,朝鮮王室在向中國皇帝呈送的奏摺中有這樣一段描述:“倭銃之聲雖四面俱發,而聲聲各聞,天兵之炮如天崩地裂,山原震盪,不可狀言。”那么,當時對戰雙方使用的火器究竟是什麼樣子的,這部紀錄片也將對觀眾進行展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