壩身孔口泄流

庫水通過設在壩體且進口淹沒於水下的孔口或管道進入下游的方式。壩身孔口除用來泄洪外,還可用來完成供水、排沙、放空或施工導流等任務、混凝土壩一般都設有壩身泄水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壩身孔口泄流
  • 外文名:flow discharge through dam orifice
作用,工作條件,分類,

作用

壩身泄水孔的進口全部淹沒在水下,隨時都可以放水。
其作用有:
(1)、預泄洪水,增大水庫的調蓄能力;
(2)、放空水庫以便檢修或應付某些特殊情況;
(3)、排放泥沙,減少水庫淤積;
(4)、隨時向下游放水,滿足發電、航運和灌溉等要求;
(5)、施工導流。

工作條件

壩身泄水孔內流速較高,容易產生負壓、空蝕和振動;閘門在水下,檢修較難,閘門承受的水壓力大,啟門力也相應大,門體結構、止水和啟閉設備都較複雜,造價也相應增高,因而一般不用壩身泄水孔作為主要的泄洪建築物。一般作為輔助泄洪之用。

分類

壩身泄水孔又稱深式泄水孔,按泄水孔的相對位置分為中孔和底孔,按洞身流態分為有壓泄水孔和無壓泄水孔。深式泄水孔由進口段、管身段和出口段3部分組成。
有壓泄水孔的進口段包括喇叭口和閘門段。矩形斷面喇叭口的上唇和兩側牆一般做成1/4橢圓曲線,地面採用圓弧,以改善入流條件。閘門段內設工作閘門和檢修閘門以及平壓管、通氣孔等設施。若工作閘門設在出口,則出口只設檢修閘門。管身斷面多為圓形,過水時處於滿流承壓狀態。出口段的過水斷面宜收縮,孔口高度逐步降低,以防止管身水流脫離孔壁,產生空蝕。有的將孔口寬度逐漸放大,有利於下泄水流的擴散和消能。在管身段與閘門段之間,需設漸變段。有壓泄水孔可設在壩身內。
無壓泄水孔的進口段即為有壓短管段,全長約為1.5~2.5倍工作閘門高。入口段的上唇及側牆曲線與有壓泄水孔相似,但為改善壓力分布,上唇曲線小於1/4橢圓曲線,其後接一與之相切、坡度不緩於1:10的傾斜直線。無壓泄水孔不能設在溢流壩體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