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訊息綜合症

壞訊息綜合症

“壞訊息綜合症”首先源於“人性的不完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壞訊息綜合症
  • 外文名:The bad news syndrome
基本簡介,調查,原因,怎樣減輕症狀,

基本簡介

美國尼爾森發布了一份亞太各國網民的用戶習慣報告,稱在整個亞太地區,中國網民最喜歡發布負面產品評論,也只有中國網民發表負面評論的意願超過正面評論,約有62%的中國網民表示,他們更願意分享負面評論。而全球網民的這一比例則為41%,眾多中國網民患上了所謂的“壞訊息綜合症”。

調查

美國尼爾森發布了一份亞太各國網民的用戶習慣報告,稱在整個亞太地區,中國網民最喜歡發布負面產品評論,也只有中國網民發表負面評論的意願超過正面評論,約有62%的中國網民表示,他們更願意分享負面評論。而全球網民的這一比例則為41%。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上周的調查顯示,對於尼爾森這一調查結果,41.3%的中國網民明確“認同”,41.9%的網友認為批評性言論更有價值;35.6%的網友認為負面評論多表明中國網民維權意識增強。上述調查只是將網民發表“負面評論”的習慣局限在商業消費領域。

原因

為什麼人們會有“壞訊息綜合症”呢?因為人性,人骨子中那種與生俱來的八卦好奇心理,決定著他們偏愛壞訊息。“壞訊息綜合症”首先源於“人性的不完美”。
在網路的信息海洋中,往往是那些負面的有噱頭的內容更能引起廣泛轉載和評論,這不僅僅顯現在網路的新聞頻道、論壇、微博,甚至一些社區網站也將這一“特點”呈現得淋漓盡致。
這些壞訊息,至少這些訊息帶給客群的感覺不那么振奮人心。網民喜歡“壞訊息”,或許這和新聞本身的傳播特質有關。“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新聞本身就是呈現問題的,否則何以成為新聞。客群之所以對這些負面內容感興趣,往往是因為這其中承載著與他可能共通的命運。通過這些負面訊息和負面評論,他們藉此得以發泄自己的情緒。也可以說,網民之所以喜歡轉發、評論這些“壞訊息”,是因為“壞訊息”在這裡已經成了承載他們情緒出口的一個工具。好在,在專家眼裡,中國網民的言論漸趨理性,帶有宣洩成分的評論已經越來越少;有的雖是宣洩,也是一種“愛之深、恨之切”。
喜歡發表負面評論的不僅僅是“網民”的習慣,眾多評論者也都陷入了“習慣性質疑”的漩渦。從另一角度而言,習慣性質疑也可看作“為公代言”的姿態。文明與愚昧,真相與謊言,很多時候都在我們生活周圍進行著激烈博弈,以一種蓄滿良知的力量和對自己生存空間負責的態度,去為一種社會信念而質疑或吶喊,這終歸應該是一件莊嚴的事情。不過,值得警惕的是,“偏好負面評論”能否有效促進問題的解決,“習慣性質疑”的背後有沒有看到蹣跚的進步,這些習慣是不是一種無可挑剔的時代美德,這似乎也有進一步商榷的空間。

怎樣減輕症狀

1、不隨便轉發來歷不明,沒有明顯真憑實據的負面訊息;
2、常懷一顆感恩的心,不隨意批評別人,對事不妄加斷言,珍惜當下時光。
3、積極參加公益事業,水滴雖小,滴水成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