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苦之一。又作變異苦,樂境變壞的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壞苦
- 外文名:huaiku
- 來源:《瑜伽師地論》
- 含義:樂境變壞的苦
三苦之一。又作變異苦,樂境變壞的苦。
三苦之一。又作變異苦,樂境變壞的苦。...... 為苦苦、壞苦、行苦等三苦之一。又作變異苦,樂境變壞的苦。對所愛的人或物,因死亡破壞的變化所生起的苦感...
佛教八苦是佛教用語,拼音為fó jiào bā kǔ。佛教雲:“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五陰即...
四諦是釋迦牟尼體悟的苦、集、滅、道四條人生真理,四諦告訴人們人生的本質是苦,以及之所以苦的原因、消除苦的方法和達到涅槃的最終目的。...
苦苦,苦苦者,上苦字,逼迫義;下苦字,名詞。種種憂患逼迫,皆名為苦,故曰苦苦。因為寒、熱、飢、渴等原因造成的苦;...
三苦性,教義名詞。關於“苦”的三種基本性質。據《集異門論》卷五等說:“三苦性者,一、苦苦性,二、壞苦性,三、行苦性。”其“苦苦性”,指事物的自性即...
五蘊熾盛(佛教術語)又作五盛陰苦、五取蘊苦、五陰熾盛苦。為八苦之一。指人各具五陰而諸苦熾盛,亦指有漏的五蘊之苦。例如生、老、病、死、憂悲惱、怨憎...
【三苦對三界】 [出天台四教儀集注] 一苦苦對欲界謂三界受生。無非是苦。欲界諸境逼迫。苦中復苦。故云苦苦對欲界。二壞苦對色界謂樂壞時苦。名為壞苦。...
四諦:梵文Catursatya的音譯。佛教基本教義之一。指苦、集、滅、道四諦。“諦”為佛經中所指的“真理”。佛教認為,人世間一切皆苦,叫“苦諦”;欲望是造成人生多...
四諦法門是指苦諦、集諦、滅諦、道諦四諦。分別對這四諦進行闡述。...... 色界四禪天的天人,雖然是離欲清淨,沒有苦苦,可是還有壞苦、行苦。無色界四空天的天人...
佛教中有時又把苦分為苦苦、壞苦、行苦的三類五陰熾盛苦苦 是我們生活中感受到的痛苦,佛經中即使沒有指出,我們也是認為是苦的,這有生理上引起的出生的痛苦、...
此中可意有漏行法,與壞苦合,故名為苦。諸非可意有漏行法,與苦苦合,故名為苦。除此所余有漏行法,與行苦合,故名為苦。何謂為可意非可意余?謂樂等三...
總上三苦,人道之苦乃苦苦也;其中少分之樂,壞苦也;於無常轉變的非苦非樂之境為行苦也。又欲界具足三苦,色界無苦苦,無色界唯行苦。以上解釋三苦畢。玆再來...
痛苦的本性,俱舍論說有三種,即苦苦性、行苦性、壞苦性。 ...... 痛苦的本性,俱舍論說有三種,即苦苦性、行苦性、壞苦性。詞條標籤: 醫學術語 圖集 苦性...
行苦,xíng kǔ,釋義:行事勤苦。貨物脆薄不牢固。出自“三苦”。...... 遷流,故皆為行苦所攝,則非可意之法有苦苦、行苦二種,可意之法則有壞苦、行苦二...
苦,是四聖諦之首。集滅道三諦,皆由苦起。苦苦、壞苦、行苦,三苦相因相陳。諸無漏禪,禪禪悉有四諦觀慧。修佛根本了義,乃是四諦、八正、十二緣起。禪,...
一切行苦(巴sabbe san%kha^ra^ dukkha^) 又作一切皆苦、諸行皆苦、一切諸行苦。‘行’(梵sam%ska^ra,巴san%kha^ra^),與諸行無常中的‘行’意義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