壇華村

壇華村

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彭高鎮壇華村總面積4.8平方公里,人口4126人,共有27個村民小組;有正式黨員112人,預備黨員4人,新發展了黨員3人,黨員平均年齡53.6歲,國中及國中以上文化人數占27%;村級活動場所新建於2005年,面積達450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壇華村
  • 地理位置:樹苴鄉北邊
  • 面積:4.8 km
  • 人口數量:4126人
村莊概括,發展歷史,推進新農村建設,自然資源,農村經濟,基礎設施,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

村莊概括

在創建“五好”基層黨組織活動中,壇華村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依託紮實的黨建工作基礎,藉助創建“小康示範村”和新農村建設的發展機遇,認真貫徹落實市、縣各級黨組織關於開展“五好”基層黨組織創建活動要求,以班子建設為主導,帶領全村廣大黨員和村民,確立好的發展思路,使村內經濟發展迅速、村容整潔漂亮、村民富裕安康。先後被市、縣兩級黨委、政府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十佳村級組織”、“十佳新型村莊”等稱號。

發展歷史

通過“三培兩帶兩服務”活動的開展,做大做強了建材、電瓷等工業產業(其中有5名黨員企業主),發展養殖專業戶40餘戶,發展特色化果園200餘畝,既調整了產業結構,又解決了當地勞動就業,使村民人均年收入有了穩定的增長。發揮黨員幹部的模範帶動作用,堅持從提高黨員幹部“雙帶”能手入手,通過支部幫教、黨員幫扶、幹部幫帶的“一對一” 幫扶,全村80%黨員就近與民眾結成幫扶對子,讓一批批黨員致富,能手入黨,黨員能手參加村務管理。村支部書記肖偶亮同志原來從事企業經營管理工作。2005年他當先村支部書記後,積極帶領引導當地民眾開展創業活動,任期內全村工業經濟迅速發展,興建建材廠6家,機械廠2家,人均增收1700多元。支委委員胡建華同志,是遠近聞名的種養成能手,在他的帶動下,全村牲畜出欄數翻了一番。在黨員幹部的“雙帶”效果示範下,全村相關產業都得到了做大做強,建材、電瓷等工業產業13家發展壯大,引進中藥製造企業1家,發展養殖專業戶40餘戶,發展特色化果園200餘畝,種植杜仲、銀杏等藥材120餘畝。村民在致富的道路上也都有了門路,農民街的房屋95%以上都是普通老百姓自建的。

推進新農村建設

把解決民眾所急、所需、所辦作為支部工作的重之中重,多措並舉關注民生,利民惠民。一是扶貧救困經常化。關注貧困村民,把“送溫暖”慰問活動經常化,在節日前後籌措慰問品和慰問金,對一些特困戶進行慰問,讓他們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2009年來共發放各類慰問金1萬多元。同時,村“兩委”積極開展就業培訓、職業介紹、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工作,緩解就業壓力,增加村民收入。二是解決出行難問題。全村修成了13公里長的優質水泥公路,實現了全村24個村民小組“組組通”,解決了村民行路難問題。三是興修水利設施。發動民眾一起修建了張家山隧道工程,解決了全村農業用水問題;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在全村實施改水項目,建設農民街自來水飲水工程,全村自來水用戶達200多戶,鋪設自來水管17000米,全村70%的人口能喝上乾淨、方便的自來水,修復農田水利設施2700米。四是全力整治村容村貌。組織民眾結合改水工程建設“水沖式”廁所100餘戶,“三清三改”工作取得滿意效果。其次,科技興村得到推進,程控電話入戶率達到85%,有線電視用戶普及率達到100%,網際網路用戶提高了20個百分點,平均兩人擁有1輛機車等現代交通工具。五是營造和諧人居環境。抓好矛盾糾紛調處和安全監管,確保全全穩定。實行重點矛盾糾紛隱患集中辦理、半月排查制度。隨時發現和解決影響穩定的問題,基本上保證了發生一起調處一起,維護了社會的穩定、團結,無重大惡性案件和群體性事件發生,無一例非正常進京赴省上訪事件。

自然資源

該自然村位於樹苴鄉北邊,距離樹苴鄉集鎮33公里,到鄉鎮道路為彈石路。耕地總積2040畝(其中:地253畝),人均耕地1畝,主要種植玉米、烤菸作物。擁有林地344畝,經濟林果地125畝,主要種植核桃經濟林果。

農村經濟

2009年該自然村耕地面積253畝,林地2040畝,人均耕地1畝,共有經濟林果地125畝。農村經濟總收入55.66萬元,其中:種植收入33.4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60%;畜牧業收入11.1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0%;林業收入11.1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0%。外出勞務收入10萬元。農民人均總收入4200元,人均純收入2000元。。

基礎設施

該自然村已實現通路、通電、通電視、通水。全組有59戶通自來水,0戶存在飲水困難;59戶通電,無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0戶: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0戶。該村小組進進道路為泥土路面,村內主幹均未硬化,全村沒有農戶建有沼氣池,已完成改廁的1戶,改廄的1戶;裝有太陽能2戶;建有小水窖40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80畝。該自然的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無居住磚木結構住房,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的農戶59戶,無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2010年全自然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1輛,機車2輛。

特色產業

該自然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5.0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5%。

人口衛生

該自然村現有農戶59戶,共253人,其中:男130人,女123人。農業人口數為253人,勞動力總數170人,從事第一產業人口50人,外出務工人數170人。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253人。2010年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享受低保0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戶59戶,總計253人,參合率100%。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該村距離村委會衛生所5公里,距離鄉衛生院33公里。無垃圾堆入場地。

文化教育

該自然村小學生就讀到九街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樹苴中學。該自然村距離國小6公里,距離中學33公里。該自然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0人,其中小學生15人,中學生5人。
該自然村沒有文化活室和圖書室,也沒有宣傳隊

村務公開

該村以會議方式進行村務公開,是按季度公開,公開形式為黑板報,會議形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