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風寺

壁風寺坐落在宣威市雙龍街道辦事處左所村委會鮑屯村,離城十里,位於明清時期的古驛道線上,原名碧風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壁風寺
  • 地理位置:宣威市雙龍街道辦事處左所村委會鮑屯村
  • 著名景點:功德碑
    觀音殿
名字由來,寺內景點,功德碑,觀音殿,壁風亭,結尾,

名字由來

傳說有一位川籍眉山縣官宦之家的兒子到雲南做客,久不回家。家中老父思念兒子心切,到雲南看望兒子。路途勞累,氣候不適,死於雲南,無法運回原籍安葬,速令蜀中地理高師擇吉地掩埋。師徒二人先後來到雲南,徒弟先行,來到碧風山上現壁風寺所在地,認為是一棺好地,將一枚銅錢埋下作記號;師傅經過這兒,也覺得這是一棺好地,折下一根銀杏樹枝插入地下。師徒二人回到主人家稟報,主人聽說師徒二人擇中的是同一塊地,馬上派人查驗。結果發現師傅插下的銀杏枝已經成活,上面掛著很大的露珠;扒開土,驚奇地發現銀杏枝剛好插入徒弟埋下的銅錢洞裡。
俗話說沒有不透風的牆,這一好訊息被當地的孟氏族人聽到,連夜將原建於離此地不遠的孟家屯大坡上的家族寺廟搬遷於此。當蜀籍官人發殯於此,寺廟已建成,無法安葬。氣憤之下,提出該寺住持由峨眉山人出任,令孟氏族人提供六十畝田地作為該寺的俸祿。孟氏族人相信吉地“有福人享受,無福人變災”的說法,只得同意蜀籍官人的提議。碧風寺興建落成後,人們殺豬宰羊進行祭祀,除了傳統的牲畜頭尾等供品,還用整隻的豬後腿供奉。次日人們進入寺內,一股清純香味撲鼻而來,原來是那整隻的豬後腿飄散出來的。人們欣喜若狂、奔走相告,認為是佛祖顯靈了。碧風寺為之聲名大振,遠近朝拜。這一訊息像火腿的醇香一樣在宣威境內傳播,從此,吃食別具風味的豬後腿成了宣威人的飲食習慣,人們把它作為招待親朋好友的首選佳肴。為了能夠長時間存放,人們學會了用食鹽醃製豬後腿,並因此而取名火腿,意思是醃製後的豬後腿像用火烤熟的一樣可以久存不會變質。
為什麼取名碧風寺?沒有史籍可查。也許碧風寺處於群山環抱之中,樹木蔥鬱,田地肥沃,由西向東的兩條小溪到此匯成碧風湖,風兒到此只能在花間歇腳、不知不覺就被染成了綠色,因此取名碧風寺吧!後改名為“辟風寺”,演化為“避風寺”、“壁風寺”,卻是有著美麗傳說的。

寺內景點

碧風寺由於建在交通要道上,成了雲南通向中原的過往客商歇足投宿的處所。

功德碑

據說碧風寺南面有一口和尚井,一天晚上,和尚拿著火把去打水,借宿在寺里的江湖游販無意間發現,疾風中火把的火焰紋絲不動。游販驚疑,請問和尚,和尚笑答:“小寺內外本就無風。”游販疑竇頓生,決心不睡覺弄清箇中原委。當夜三更左右,游販發現大殿的天花板上金光閃爍一隻籮篩大的蜘蛛嘴裡含著寶,來到案桌上吸食供品。游販恍然大悟——原來蜘蛛寶能辟風,故而無論外面風色如何,寺內燭光絲毫不閃動。游販貪心頓起,當蜘蛛把寶物放在案桌上吸食供品時,游販迅即盜竊寶物離去。蜘蛛吃飽後發覺寶物已丟,當即氣死在供桌上。寺內外無風之謎由此道破,原來是蜘蛛寶的作用,做供品的豬後腿的清香原來是蜘蛛帶來的福音。碧風寺由此改名為“辟風寺”,後來在人們的口誤中成了“避風寺”、“壁風寺”。據說地質學家、旅行家徐霞客先生到雲南遊歷,途經壁風寺時進行了考察,得出的結論是:“壁風寺之所以避風,在地勢而不在於寶物也。”至今仍然無人破解避風之謎。五年前,與壁風寺毗鄰的鮑屯國小修建操場時,人們曾看見五色土。在漫天紅土的高原上,這由黃、紫、黑、紅、青五色整齊而有規律地組成的沙質土稀有而美麗,像陸良的彩色沙林一樣炫人眼目。
壁風寺在膾炙人口的傳說中香火越燒越旺,到了乾隆二十二年二月,寺里立碑鑄鐘紀念建寺的有功之臣,擴大了寺轄田產範圍。傳說大鐘鑄好後重達一噸,是宣威境內最大的古鐘,遺憾的是和石碑一起毀於“文化大革命”之中。這么大的鐘,怎么掛到大殿的房檐下呢?該村有一個力大無比的壯士——薛仁貴之後“薛大通”,日食三斗,能將一頭肥碩的水牛扛於肩上由田埂上進出於幾百米外的水田。壁風寺的主持就請薛大通來掛鐘,薛大通挪不動大鐘,在許多村民的協助下才把鐘掛上去。薛大通羞愧地離開了該村,村民們由此編出順口溜傳唱:薛大通,舉上鐘,震破膽,影無蹤。

觀音殿

壁風寺一直有和尚吃齋念經、做佛事活動,主持通常是四川峨眉山人。最後一個和尚於1977 年被人殺死在寺里。傳說壁風寺有一套佛法寶典,這種經書全國只有兩套,一套在峨眉山,一套在壁風寺。歹徒殺死七十高齡的和尚是為了奪取經書?最終拿到經書了嗎?沒有人知道。佛法是教人行善修身的,但江湖上的利益爭奪、恩怨情仇還是無法避免地侵入了佛門淨地。
壁風寺原有一棵銀杏樹,傳說就是那個風水師傅插入地下的銀杏枝長成的,高大粗壯,四五個成年人手拉手才能圍圓。村民們傳說銀杏樹里住著一位道行高超、心地善良的銀杏仙姑,專門救苦救難、祛病扶弱,而且有求必應。儘管有著這么動人的傳說,銀杏樹還是毀於“文革”之中。
壁風寺於1998 年7 月被宣威市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現由文物管理所負責管理。壁風寺的大殿在“文革”期間“破四舊”中拆除蓋了學校,現僅存已成危房的觀音殿,有兩男兩女四個善男信女經常在裡面念經、替人做佛事。觀音殿是老式的土木結構房子,左中右三間,中間供佛,左右兩間分別作為工作間和接待室。2000年掛上去的牌匾上“觀音佛殿”幾個大字蒼勁有力,左邊的房檐下掛著一個仿製銅鐘,重量不足“文革”中被毀壞那個大鐘的二十分之一。殿外正對面狹小的亭子裡供奉著韋陀菩薩,觀音殿里供奉著大大小小上百尊風格各異、形態多樣、披紅掛彩的佛像。
壁風寺靠做佛事及會期善男信女的捐贈艱難維持,已沒有當年那種香火旺盛、朝拜者絡繹不絕的盛況,平時只有一些需要做佛事的人來乞求菩薩消災免難。每年只在農曆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冬月十九有二百至六百人來趕廟會。壁風寺原有十里飄香的桂花、享譽中外的雲南名花紅山茶。現僅存兩株有六百餘年歷史的、五六米高的桂花和一棵有幾百年歷史的山茶亭亭玉立於鮑屯國小校內,據說桂花樹是宣威境內最大、樹齡最老的古樹。紅山茶修枝後噴薄出強盛的生命力,金桂鬱鬱蔥蔥,銀桂已斷臂肢殘、傾斜萎靡,仿佛閱盡滄桑後不願再發一言。

壁風亭

寺外的壁風亭是2003 年新建的,主要作用是供附近的村民休息納涼。旁邊的功德碑上刻著“九春欲降蒼生雨,六律能來廣漠風”,功德碑上的文字敘述了建亭因緣及善男信女出資出力情況,感謝壁風寺以其寬闊的胸懷福佑百姓保一方平安。

結尾

壁風寺的傳說新奇動人,壁風寺的歷史源遠流長,為宣威這塊人傑地靈的紅土地增添了不少韻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