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頭寺

墩頭寺

墩頭寺位於揚州蜀岡之東(在江都雙溝)為山之頭,故被稱為墩頭。墩頭古寺,俗稱墩頭廟,位於仙女鎮北原雙溝高家莊。何謂墩頭?據傳邗溝以東為蜀岡腹地,範圍涵蓋西至安徽大別山、東延海陵(今泰州)至海安,昔謂之古陸中脈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墩頭寺
  • 位於:揚州蜀岡之東,在江都雙溝
  • 建造時間:元末明初
  • 景點:天王殿、大雄寶殿
  • 俗稱:墩頭廟
歷史沿革
墩頭古寺,俗稱墩頭廟,位於仙女鎮北原雙溝高家莊。何謂墩頭?據傳邗溝以東為蜀岡腹地,範圍涵蓋西至安徽大別山、東延海陵(今泰州)至海安,昔謂之古陸中脈也。
墩頭寺
據佛歷記載,墩頭古寺始建於元代。高僧印智雲遊江淮,居黃塘之東北墩頭,發現此處佛光顯現,人傑地靈,故結緣於此,發願建墩頭寺,供奉神靈,祭拜佛祖,護國安民,陸續建起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齋堂、客堂。古寺建成後,香火旺盛,百姓信仰,贏各方居士、信眾、官員來此燒香拜佛,一時盛況空前,香客如雲。
乾隆皇帝南巡下江南時,曾親往察看遊覽古寺,並欣然為寺廟題匾“墩頭古寺”,起駕時贊曰:“龍川竹影幾千秋,天緣有份再來游。”。同治、光緒年間相繼修繕。
古寺歷經滄桑,經戰火摧殘,幾乎蕩然無存,抗戰時期,寺內殿堂廂房等設施被毀。所幸寺內兩棵二百多年歷史的銀杏樹並未枯萎,年復一年枝繁葉茂,開花結果,見證著古寺興衰的痕跡。清同治年間所立的“墩頭古廟”石碑,在戰火中被毀,成為兩截斷壁殘垣,流失民間,後經周健經居士多方尋找,半截“墩頭”二字終於失而復得,重現古寺風貌。
大雄寶殿大雄寶殿
墩頭寺
改革開放後,黨的宗教政策得到落實,在揚州、江都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2002年底,墩頭古寺開始修復重建,先後興建了山門、天王殿、三聖殿、地藏堂、觀音殿、齋堂、僧舍等,古寺修葺一新。如今的墩頭古寺,占地達40畝,前有天王殿,後有大雄寶殿,東西兩廂為觀音殿,中間是在建的玉佛殿。大雄寶殿兩邊,還建有兩座古樓,一座是鐘樓,一座是鼓樓,蔚為壯觀。
住持:果禪法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