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脫四須䰾

墨脫四須䰾

墨脫四須䰾,Barbodes hexagonlepis (McClelland,1939),鯉科四須䰾屬的一種魚類。體青灰色,每一鱗片前緣特黑,腹部灰白。背、臀鰭的鰭間膜黑,尾鰭上下葉的外側緣濃黑。中型經濟魚類,生活於江河幹流及支流。肉質鮮美,是產區的主要食用魚類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墨脫四須䰾
  • 拉丁學名:Barbodes hexagonlepis (McClelland,1939)
  • 別名:綠鱗魚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硬骨魚綱
  • :鯉形目
  • :鯉科
  • :四須䰾屬
  • :墨脫四須䰾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亞目:鯉亞目
  • 亞綱:輻鰭亞綱
  • 亞科:䰾亞科
  • 分布區域:龍川江, 大盈江;印度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分布範圍,亞種分化,

形態特徵

背鰭條4,8;胸鰭條1,15~16;腹鰭條1,8;臀鰭條3,5.鰓耙11~12。下咽齒3行,2.3.5一5.3.2,側線鱗25[(4~4.5)/(2.5~3~V)];背鰭前鱗10~12;圍尾柄鱗10~12。
標準長為體高的3.22~3.36(x±s=3.32±0.05)倍,為頭長的3.97~4.5(4.21±0.22)倍,為尾柄長的4.72~6.28(5.72±0.60)倍,為尾柄高的7.8~8.7(8.15±0.37)倍。頭長為吻長的2.9~3.14(3.03±0.09))倍,為眼徑的3.60~4.42(4.14±0.31)倍,為眼間距的2.38~2.7(2.47±0.14)倍。
體細長而側扁,背腹輪廓線弧形。頭錐形,前端圓鈍。吻側在前眶骨前緣無裂紋,吻皮略下垂,止於上唇基部,彼此分離。眼較大,側上位;眼間寬而隆起,其寬大於吻長。鼻孔距眼的前緣比距吻端為近。口亞下位,口裂馬蹄形,上頜比下頜長,上頜後伸將達眼前緣的垂直線。唇簡單,肉質,唇後溝向前直伸不相連續,其間距約為眼徑的1/2~2/3、須長,2對,吻須比頜須略細短,前者後伸達眼前緣或眼的1/2~2/3,後者後伸超過前鰓蓋骨。鰓膜在前鰓蓋骨後緣之下與鰓峽相連,其間距約為眼徑的1/2~2/3。
背鰭外緣淺凹形,末根不分枝鰭條稍粗硬,末端約1/5~1/8較軟且分節,後緣光滑,其粗硬部分等於從鼻孔到鰓蓋骨後緣的距離,但其全長比頭為長,背鰭起點稍近吻端或位於吻端至尾鰭基之中點。胸鰭短於頭長或相等,後伸不達腹鰭起點,相距1~2個鱗片(幼魚間距小)。腹鰭起點與背鰭第一至第二不分枝鰭條相對,後伸不達臀鰭起點,其間距約2~3鱗片。臀鰭外緣斜截,其起點距尾鰭基和距腹鰭起點相等,後伸不達尾鰭基。尾鰭叉形,上下葉幾等長,其外側最長鰭條約為中央最短鰭條的3倍。
鱗較大,胸部鱗稍變小,腹鰭基部具狹長的腋鱗,背、臀鰭基部具鱗鞘。鰓耙短小,排列稀疏。下咽齒齒端尖而彎。側線完全,在背鰭起點處略向腹面彎,從臀鰭起點開始平直,後伸入尾鰭基中點。鼻孔和眼前部下面有3行細小珠星。腸管長為標準長的2倍多。腹膜黑色。

棲息環境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國外分布:
印度

亞種分化

主要特徵和保山四須䰾相同。軀體背緣顯著隆起,尾鰭深分叉。第1鰓弓外側鰓耙13-15枚,側線鱗25-2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