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池三香

墨池三香

《墨池三香》是溥儒創作的繪畫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墨池三香
  • 作者: 溥儒
  • 材質:水墨紙本
  • 形制:冊頁(十二開二十四頁)
作品簡介 ,作品賞析,

作品簡介

題 識 山水題識: (一)曉風搖嫩柳,春水漾輕舠。心畬。 鈐印:心畬、竹素 (二)靜渚堪垂釣,幽岩足隱居。心畬。 鈐印:心畬、竹素 (三)清波連古渡,野竹蔽危橋。心畬。 鈐印:心畬、竹素 (四)泛舟吟水石,待月話桑麻。心畬。 鈐印:心畬、竹素 (五)尋源履幽石,聽松臨釣磯。心畬。 鈐印:心畬、竹素 (六)數峰收宿雨,萬木度殘雲。心畬。 鈐印:心畬、竹素 (七)拔地開青嶂,連江鎖白雲。心畬。 鈐印:心畬、竹素 (八)寒樹葉將落,澄潭風始波。心畬。 鈐印:心畬、竹素 (九)秋山淨於洗,寒樹晚將煙。心畬。 鈐印:心畬、竹素 (十)湖光晴瀲灩,樹色影萬疎。心畬。 鈐印:心畬、竹素 (十一)飛空連樹白,入峽掩峰青。心畬。 鈐印:心畬、竹素 (十二)樹接層峰暗,雲連疊嶂高。心畬。 鈐印:心畬、竹素書法 書法題識:笑棠先生屬書近作。心畬。 鈐印:心畬、溥儒之印 扉 頁 墨池三香。溥王孫二妙冊,笑棠珍藏。含光題。 鈐印:陳、含光 題 跋 墨池春漲吐晴霓,晉代風流接會稽。正似度江書十紙,恰教傳與庾安西。米趙風規去不還,蕺山餘韻邈難攀。若論五百年來手,知在邢侗宋克間。畫妙書精兩絕奇,雲煙幅幅系人思。寶章小集誰能賦,慚愧平生似袞之。故國風煙萬斛秋,殘山剩水不勝愁。乘桴且作求仙去,方丈蓬壺汗漫遊。王孫時游日本。笑棠先生屬題,乙未(1955)中秋。陳含光年七十又七。鈐印:含光 簽 條 墨池三香。溥心畬先生水墨山水書畫冊。網溪草堂珍藏。 鈐印:嚴笑棠印

作品賞析

釋 文
藤峽遠連天,蒸雲赤道邊。隨風沙似雪,近海雨如煙。落月兵戈里,飛花杜宇前。
柴門掩春水,空記義熙年。孤嶂開青壁,縈紆竹徑斜。山雲連日雨,岩桂四時花。
杯渡辭南海,瓶飛想落伽。去來同不住,辛苦問三車。炎方殊氣節,花發向殘春。
色帶瑤池雪,香生洛水塵。江南別蘭桂,海上雜蘩頻。碎影搖明月,空思贈佩人。
天漢通南極,林中見鳳毛。文章庾信重,詞賦子云高。玉勒青驄馬,朱顏白錦袍。
暮年逢亂世,日夕醉春醪。僧房倚青壁,躡屐俯層楹。若有蛟龍氣,常為西風聲。
片雲飛不去,孤月照遠明。石上題詩處,年年苔蘚生。飛棧開青壁,崚嶒跡尚存。
穿岩橫鳥道,背日度雲門。落際天光遠,滄溟海氣昏。茫茫隔霄漢,留滯楚王孫。
亂世逢佳節,臨風思所親。三台空見月,百郡已無人。海宇當茲夜,乾坤寄此身。
北庭沙似雪,莫犯屬車塵。銀漢掛簾鉤,風泉急想流。誰雲但一氣,遂不辨春秋。
白社凋司馬,青門老故侯。徒聞異方樂,安得解離憂。空館臨幽澗,千峰半未晴。
湯泉蒸雨氣,溪樹亂風聲。秋色吟何苦,寒光畫不成。階前流水濁,莫遣濯塵纓。
初地多泉石,其如不住心。錫飛湘水闊,杯渡楚雲深。溈汭孤帆影,衡陽雙樹林。
遙知翻貝葉,應帶海潮音。孤僧巢石室,一逕入煙霞。座涌龍天雨,瓶分鹿女花。
清涼離火宅,悲憫度河沙。過客聞禪偈,忘言日已斜。只樹聽經後,飛來色界天。
孤藤橫楚色,雙屐踏齊煙。寂滅非蟠動,虛明悟水圓。隨心無去住,直到虎溪前。
昔日癯曇住,寒山路幾重。是年無一語,孤塔在雙峰。片石尋禪坐,浮雲想舊蹤。
風泉飛斷壁,猶似聽晨鐘。板屋臨高堰,山空古驛亭。風聲隨水白,雨氣入燈青。
秋雁何時見,寒猿不可聽。石樑雲樹晚,煙水夕泠泠。海氣消殘雨,經天掛彩虹。
鳥飛明鏡外,人倚畫屏中。萬井芙蓉水,千家橘柚風。如何重九日,無雁下寒空。
古道連溪石,荒村雜渚田。敗蕉淪野水,孤鶩上空船。淡淡三台月,離離八堵煙。
渡江衣帶盡,翻憶永嘉年。半壁青山色,千林白雪春。延陵掛寶劍,持此贈何人。
鸚鵡辭芳樹,南飛不向秦。還同去國淚,灑落一沾巾。浮海仍為客,秋來此日情。
踏歌猶卉服,樂舞使夷聲。童子吹笳壯,嬌姝連斾明。登樓望烽火,雲斷越王城。
帶雪搖空壁,翻雲撼石樓。渾如巴峽水,遠迸蜀江流。村女淘舂粟,溪童擊釣鉤。
三年棲瘴海,於此亦掩留。伽藍舊遊地,兵猶失金容。亂樹穿頹壁,寒花繞臥鐘。
劫生雙碧水,僧散數青峰。只有靈湫在,風雷起蟄龍。隴上分秋色,誰知少宰家。
渠荒漁網碎,樹古鸛巢斜。西浦無回棹,東陵罷種瓜。可憐門外柳,曾拂五雲車。
曲徑溪流急,荊扉隔巷深。碧疏蕉葉影,紫斛角梅陰。玉軸聯書帙,珠簾靜瑟琴。
開窗畫雲樹,應有鹿門心。卜宅依沙岸,間門逐徑斜。侍兒能種菊,稚子亦烹茶。
龜泛分池藻,禽飛落檻花。只宜漁父棹,來訪武陵家。曲徑連村舍,崇山隱梵宮。
澗泉聲不斷,潭月影還空。海樹生階上,天花散座中。談經聞片偈,覺岸此時逢。
夜雨已出岫,朝雲猶在檐。煙蘿垂蜜幔,風暴閃疏簾。地回聞鐘磐,山高卻暑炎。
蕪菁石罅種,採擷不盈襜。文絃聽雅曲,玉軫發南聲。海淺蓬瀛日,空傷蘭蕙情。
香隨君王佩,葉系楚臣纓。一送靈均去,年年湘水生。
《墨池三香》亦為網溪草堂珍藏舊王孫逸筆,嚴先生自書籤條於冊封,又請文壇巨擘陳含光題前後頁。12開冊頁信筆拈來南北精華,並以灑利行書書自作詩對題每開。此冊不加色彩,面貌疏朗鬆動,著意放大筆與筆之間、景與景之間的“縫隙”。事實上這也是溥心畬晚年風格面貌的一個趨勢特點,隨著對技法、對境界、對人生的感、悟、想,溥心畬筆下的物愈來愈疏放,愈來愈“大”。好像庖丁解牛,初時還要摸索才能剔的骨是骨、肉是肉,再往後好似縫越來越寬,刀越來越利,再下刀時莫說摸索,甚至不需去看,所謂遊刃有餘、如驅臂使就是這個意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