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水文,人口,經濟,綜述,農業,工業,商業,金融,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技事業,文體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郵政電信,交通運輸,歷史文化,地名由來,文物古蹟,
歷史沿革
清朝,分屬尚友、雍睦、廣姻3個保。
民國元年(1912年)初,分屬第二、第三轄地。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分屬廣姻、雍睦、尚友3個鄉。
1950年,屬和尚橋區。
1952年,境內大部分屬第六區(增福廟區)。
1955年,復屬和尚橋區。
1958年,建增福廟公社。
1967年,更名東方紅公社。
1977年,復名增福廟公社。
1984年,改鄉。
2016年11月,撤銷增福廟鄉設定增福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增福鎮轄增福廟、申店、段黃莊、曹莊、大戶陳、小許、董莊、會河、上坡口、彭莊、盛莊、喬黃、崔莊、牛堂、八寶莊、河涯劉、馬劉、張劉寨18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29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增福鎮下轄2個社區和1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增福廟村行政大街。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增福鎮地處
長葛市北部,東部接
佛耳湖鎮,東南部接長興路街道,南部與
長社路街道相連,西南與
和尚橋鎮毗鄰,西接後河鎮,北部、東北部與官亭鄉相鄰。區域面積32.8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增福鎮地處平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形為山前洪積沖積扇和坡積裙匯合而成的沖積平原。境內最高點位於曹莊子產點將台,海拔88米;最低點位於清溟河灘,海拔16米。
水文
增福鎮境內河道屬淮河流域,流域面積5.2平方千米。主要河流清溟河,自彭莊村入境至牛堂村出境,境內長5千米。
人口
2011年末,增福鎮轄區總人口301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762人,城鎮化率9.2%。另有流動人口267人。總人口中,男性15855人,占52.7%;女性14245人,占47.3%; 14歲以下4819人,占16%;15~64歲21007人,占69.8%; 65歲以上4274人,占14.2%;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0015人,占99.7%;回族85人,占0.3%。2011年,人口出生率10.1‰,人口死亡率4.2‰,人口自然增長率5.9‰。
截至2018年末,增福鎮戶籍人口32595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增福鎮財政總收入1546萬元,比上年增長1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992.7萬元,比上年增長18%。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82.5萬元,增值稅286.3萬元,企業所得稅87.8萬元。人均財政收入514元,比上年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8100元,比上年增長8%。
2018年,增福鎮有工業企業138個,其中規模以上2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8個。
農業
增福鎮有農業耕地面積29960畝,人均耕地1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2.2億元,比上年增長7.5%,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18%;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3.1萬噸,人均1000千克,其中小麥1.5萬噸,玉米1.3萬噸。
增福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60000頭,年末存欄25000頭;家禽飼養量33000羽,上市家禽26000羽。2011年,畜牧業總產值1.3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9.1%。2011年,新栽植樹木12000棵。籌建圍村林帶6處。
工業
增福鎮工業以機械製造、衛生陶瓷、電器電料製造業為支柱產業。2011年,工業總產值達到16億元,比上年增長18%,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70%。有工業企業108家,職工655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4.5億元,比上年增長20%。
商業
2011年末,增福鎮有商業網點790個,職工1785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2億元,比上年增長20%;城鄉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1.3億元。2011年,建築機械行業迅猛發展,產品暢銷全國各地,並遠銷韓國、中東、中南美、中亞、東歐等33個國家和地區。
金融
2011年末,增福鎮有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等金融機構開設了分行,營業網點2個。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5794萬元,比上年增長33%;各項貸款餘額19061萬元,比上年增長81%。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增福鎮有幼稚園6所,在園幼兒1553人,專任教師101人;國小7所,在校生1520人,專任教師152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898人,專任教師80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制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增福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2.5萬元。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3%。
科技事業
2001年末,增福鎮擁有科研與技術開發機構2個。
文體事業
1992年,增福鎮開通有線廣播站,鄉鎮到村25桿/千米。廣播綜合覆蓋率100%;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4120戶,入戶率達58%。
2011年末,增福鎮有文化藝術團體2個,演職人員45人。鄉文體中心1個,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內有可容納300餘人的室內燈光球場、羽毛球場、檯球室、桌球室、圖書室閱覽室、棋牌室、多功能廳、健身器材等設施;圖書室18個,總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藏書4.7萬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10人。老年秧歌隊、舞獅隊、腰鼓隊等民間文藝團體10個。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戲迷樂園、腰鼓隊、竹馬旱船、二人轉等。
2011年末,增福鎮有7個村民委員會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達8000人,占常住人口的40%。
醫療衛生
2011年,增福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9個,包括增福廟衛生院及村級門診部(所)18個;病床8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2.6張,固定資產總值865萬元。專業衛生人員99人,其中執業醫師41人,執業助理醫師22人,註冊護士12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30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4500人次,住院手術856台次,出院病人9880人次。
2011年,增福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20/10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9500人,參合率98%。
社會保障
2011年,增福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戶,人數20人,支出4.1萬元,比上年增長31%;月人均180元,比上年增長20%;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233人次,支出3.7萬元,比上年增長33.3%。
2011年末,增福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46戶,人數1042人,支出75萬元,比上年增長30%;月人均70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13人,支出28萬元,比上年增長8%;農村五保分散供養87人,支出13.1萬元,比上年增長8%;農村醫療救助61171人次,支出109.6萬元;農村臨時救濟115人次,支出3.6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73人,撫恤事業費支出7.5萬元,比上年增長2.5%。
2011年,增福鎮新增就業人員204人,有17名下崗失業人員實行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9人,年末登記失業人數230人,登記失業率為0.8%。全年共幫助29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組織7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從事“三支一扶”的工作。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增福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30千米,投遞點55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3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0.5萬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1萬件,征訂報紙0.2萬份、期刊0.1萬冊,業務收入28萬元。
2011年末,增福鎮有通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19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3600門,固定電話用戶1850戶,比上年增加19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達36%,比上年提高6個百分點;行動電話用戶0.9萬戶,比上年增加610戶,行動電話普及率為40%,比上年提高8個百分點;光纜線路總長達30千米,網際網路連線埠總數0.2萬個,其中已占用連線埠總數0.2萬個,寬頻接入用戶2000戶,比上年增加110戶。
交通運輸
增福鎮境內有107國道過境,境內長3千米,通往官廳鄉和市區;縣道菜(王)姚(店)公路過境,境內長10.5千米,通往官廳鄉和後河鎮。村道20條,全長60千米。有官亭客運站,2011年,客運總量12萬人次。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明初石、李兩姓遷此建村並修廟,大殿有門聯“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樓”,故得名增福廟。
文物古蹟
增福鎮境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十二連城,有河南省古代暨近代民居民間建築保護項目喬黃花牌坊,子產點將台為戰國遺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