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增忍】 (813~871)唐代僧。沛國陳留(河南)人,俗姓史。會昌(841~846)初年游訪靈武之賀蘭山,得一清淨地,名為白草谷,即發心出家,除草結茅為舍,精進修持,羌胡之族競先貢獻酥酪。後節度使李彥佐嘉其名節,乃於龍興寺建白草院。師嘗刺血寫經二百八十餘卷;又著三教毀傷論,以明其任持教法之志。大中九年(855 )因讀大悲經,遂於空中感現正印雙拳,師命畫工繪寫此臂時,亦於畫工之濯筆銅碗中,感得寶性華一朵,睹者莫不驚嘆。鹹通十二年示寂,世壽五十九。著有大悲論六卷。[宋高僧傳卷二十六]
主要經歷
1 薄游塞垣
【增忍】 (812年~871年)唐代靈州高僧。沛國陳留(今河南開封市)人,俗姓史氏。生於唐元和七年(812年),歷經唐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七代皇帝。曾經在“典謁之年”“登其鄉校”,他讀書努力,百種簡冊,“寓目入神”,同時,“藝文且工”。本想“計吏”為官,但“數舉不捷”,一直未能進入仕途。
唐武宗會昌(841~846)初年,年過三十歲,“薄游塞垣”來塞北靈州(今寧夏吳忠市)之賀蘭山,尋得一塊清淨之地,名為白草谷,即發心出家。他除草結茅為舍,精進修持,鄉里之人十分敬慕,漢胡之族競先向他貢獻酥酪。寧夏賀蘭山拜寺溝有古代佛塔、佛寺。寧夏考古學者推測,賀蘭山白殃櫻迎酷草谷或許就是賀蘭山拜寺溝。
2 主龍興寺
會昌五年(845年),唐武宗曾下詔在全國廢佛教,但是,靈州因為屬於北方邊遠之地,不在禁例,佛教反而十分興旺。正是在會昌五年(841年)唐武宗派李彥佐出任朔方靈鹽節度使,靈州節帥李彥佐本人篤信佛教,嘉增忍名節,十分敬重他,乃專門於靈州龍興寺建別院,取增忍初來靈州修道之地賀蘭山白草谷之名把別院名為白草院,邀增忍居之。
3 著毀傷論
增忍在靈州龍興寺白草院,曾經“刺血寫經”二百八十三卷,做畫壁,畫盧舍那佛像,閣三十五尺,門一丈六尺。起樣畫“大悲功德”三軸。自著《大悲論》六卷。並藏諸竹製的箱籠篋笥之中。大中七年(853年),靈州節度使李彥佐聽說增忍刺血寫經、著書,“慮其枯悴”,親自到龍興寺白草院探望增忍,關心地對增忍說:“師何獨善一身行小乘行。胡不延惜生性任持教法。所利博哉?”增忍聽了以後,便著《三教毀傷論》,達對節帥李彥佐,以明其任持教法之志。這樣,李彥佐更加敬重增忍。大中九年(855 )因讀大悲經,遂於空中感現正印雙拳,妹腿拜增忍命畫工繪寫此臂時,亦於畫工之濯筆銅碗中,感得寶性華一朵,看到的人無不異常驚嘆。
4 塞垣榮之
鹹通十二年(871年)七月十日,增忍左起靈州龍興寺白草院圓寂,世壽五十九。十月十七日。藏神於水館之南建塔焉。其所著有《大悲論》地囑剃邀六卷。特別是增忍著《 三教毀傷論》,在北方和河西廣為流傳,成為研究唐代儒釋道三教間關係的重要文獻,受到佛學研究者們的重視。增忍以其虔誠的修行,刺血寫佛經共二百八十三卷,著《 三教毀傷論》、《大悲論》六卷等,以及嚷符元培養了弟子無轍和無跡等佛學修養高深、德行崇高的著名高足,成為北方地區一代有影響力的高僧。增忍逝世以後,時任靈州節度使兼鴉您棕靈州大都督府長史唐弘夫敬仰增忍的事跡,奏乞旌勸。唐懿宗敕謚增忍大師為“廣慧大師”,賜增忍塔名曰“念定”。即使在增忍大師圓寂數十年之後,晚唐五代時期擔任靈州節度使韓遜,還曾向中央朝廷為增忍表請旌善,立碑傳。五代後梁乾化(911年-912年)初。中書令西平王、朔方節墓犁墓度使韓遜,錄增忍遺蹟,奏聞朝廷皇帝。梁太祖朱晃敕致謚慨再增忍為曰“法空大師”。別賜紫方袍。塞垣榮之。後唐莊宗同光(923-926年)中,朔方節度使從事薛昭,撰寫了法空大師增忍碑紀,頌其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