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信釋疑”是中國同其他各國之間或媒體與客群之間通過溝通增加信任,消除疑慮的交流原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增信釋疑
- 目的:增加信任
- 屬性:交流原則
- 時間:20世紀90年代
定義,來源,在外交領域的套用,
定義
是20世紀90年代起流行於中國外交領域及媒體報導的術語。
來源
在1949年11月,周恩來總理在外交部成立大會上發表題為“新中國的外交”的演講中提出“‘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和人之間尚有不同,何況國家、民族呢?我們應當通過相互接觸,把彼此思想溝通”。此句話中雖未提及“增信釋疑”四字,但是成為“增信釋疑”的雛形並一直為中國外交官們所恪守的原則。經過中國外交形勢多年的進步發展,中國外交領域及媒體將這一原則總結為“增信釋疑”。
在外交領域的套用
“增信釋疑”的起點和關鍵是“釋疑”,其內涵是通過溝通消除對方的疑慮,解開外交迷霧,最終達到相互信任和友好,使外交難題迎刃而解。
歷史上,中國外交通過“增信釋疑”解決外交矛盾的經典範例是1955年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的外交折衝。當時不少與會國對中國部信任,如把共產主義與殖民主義相提並論,懷疑中國對亞非國家搞“顛覆”活動。攻擊中國沒有“宗教自由”等。周恩來面對複雜局面,耐心聽完各種論調,然後在大會發言中解釋了中國的對外政策,尤其強調中國與會是為了“求同”而不是“求異”,是為了“求團結”而不是為了“吵架”,最終化解了誤會,為中國贏得了外交聲譽。
“增信釋疑”是中國加速發展以及加速發展創造有利於國際環境的伴生物。屬於“外交術”的範疇,是一種外交手段或外交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