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少年

德拉克洛瓦與法國文豪拉馬丁、巴爾扎克、雨果和維尼等人屬於同一時代,這些藝術家的思想在當時都受到法國大革命現實的不同程度的洗禮,他們認真地面對現實,熱情地展現生活的真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墓地少年
  • 類別油畫 、 名畫
  • 年代:作於1823年
  • 作者:德拉克洛瓦
墓地少年名片,簡介,

墓地少年名片

【名稱】墓地少年
【規格】65.5×54.3厘米
【屬地】現藏巴黎羅浮宮

簡介

在藝術上,古典主義的方式已滿足不了時代的要求,所以有的以浪漫主義的手法去抨擊現實和揭示現實,而在新古典主義藝術中也有這一表現。可是,當德拉克洛瓦和安格爾二人在審美觀上互相敵視時,人們確認德拉克洛瓦是浪漫派,說安格爾是古典派。德拉克洛瓦對此極為反感,他聲稱自己是純粹的古典派。這句話今天看來也對也不對。說它對,德拉克洛瓦很想從各方面使自己成為一位崇尚古希臘羅馬的高尚人物。與此相對,安格爾的作品也一樣,浪漫主義的藝術構思在這位表面看來很固執的安格爾的畫上不斷湧現出來。
上述情況說明當時法國的藝術思潮的實際心態。德拉克洛瓦之所以屬於浪漫派畫家,他順應了時代的號召。他是一個十分崇拜浪漫主義詩歌的人,該時期最有吸引力的英國詩,在法國青年知識界中的反應十分強烈。德拉克洛瓦儘管否定自己的藝術傾向,但他的行動與藝術實踐證明了他是浪漫主義的真正體現者。他的地位,和當時戲劇上的席勒、詩歌上的歌德、文學上的雨果和音樂上的柏遼茲幾乎是不相上下的。另外,安格爾與德拉克洛瓦之間的對立,有一半是人為因素,而不是藝術因素。正如今天我們欣賞變形的美術作品一樣,人們在沒有理解造型美的“變形”目的與適應它的表現力之前,總是喜歡把它和寫實對立起來(這和"抽象"、"非藝術"是兩回事)。
德拉成洛瓦的藝術主線,可借用法國著名詩人波德萊爾的一段話說:"歐仁·德拉克洛瓦無所不愛,無所不畫;凡是可以施展才華的領域,他無所不往……他博覽群書,這是自不待言的。他讀過的詩歌,給他留下許多崇高的形象,這些形象很快就在他的腦海里確定起來,甚至可以說,詩歌給他留下的是已經完成的畫面。" 1822年9月,德拉克洛瓦離開巴黎,到其兄查理家度假。查理在外省洛希的一個叫盧洛(Louroux )的村莊裡有一份產業。德拉克洛瓦還在那裡熱戀過一位叫莉絲特的姑娘。其間,也常去郊外寫生。這一幅《墓地少年》就是他的一批寫生油畫之一。在這幅畫上,他非常謹慎地運用著自己的色彩,感覺很細膩,但已顯得才賦脫穎,非同初學。這幅畫明顯地表露了畫家所關注的是人物的精神氣質。從這幅寫生性油畫上,我們可以看出一般古典主義畫家所沒有的東西。德拉克洛瓦認為,藝術家的任務就在於"從自己的想像中抽取出來表現自然及其效果,並且按照自己的氣質來表現它們的手段……一小點天真的靈感要比什麼都更為可貴。"確實,作為具有詩人氣質的德拉克洛瓦,他是形式領域與精神領域並重的表現者。他的藝術也象波德萊爾的褒揚之詞一樣,這裡包含著19世紀法國30年代初出現的一個新的美學課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