塱頭村(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炭步鎮下轄村)

塱頭村(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炭步鎮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塱頭古村位於廣州市花都區炭步鎮。塱頭古村立村於元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距今已有651年的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塱頭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中國華南
  • 車牌代碼:粵A
介紹,塱頭科舉之鄉,歷史溯源,塱頭特色,

介紹

塱頭村現保存完整的明清年代青磚建築有近200座,其中祠堂、 書室、書院共有近30座,炮樓、門樓共3座。村內還有20多條古巷,以及歷史悠久的昇平人瑞牌坊和青雲橋。它以古建築品種多、保存建築規模大以及文化內涵豐富而著稱,是迄今為止,廣東保存規模最大的古村落之一,2008年塱頭古村成為廣東省首批認定的27個古村落之一, 2010年被評為廣州十大特色街道(村落)。
花都塱頭村

塱頭科舉之鄉

塱頭村現保存了很多明清時代具有嶺南建築風格的古屋,尤以鑊耳屋為代表,雅致且大方。古樹環村,塘水相擁,不僅環境優美,古屋保存完整,氣勢宏偉。歷史上,塱頭村有雲南左參政黃皞等12人考取進士、10人考取舉人、8人考取庠生、15人考取秀才。村面還立有四對旗桿夾,其中塱東、塱中社的分別為清鹹豐乙卯(1855年)科鄉試中式第十六名舉人黃湛瑩、清同治三年(1864年)補行己未恩科考選第一名恩貢生黃璇章、清道光乙酉(1825年)科明經進士黃玉章所立;塱西社的分別為清鹹豐元年(1851年)辛亥恩科鄉試第五名副榜黃湛瑩、清鹹豐三年(1853年)癸丑奉恩詔考進第一名貢生黃庭槐所立。塱頭村有“七子五登科”、“父子兩鄉賢”、“奉旨放木鵝,不忍多占地”之故事,谷詒公兩發橫財依然儉約而濟村民之說……

歷史溯源

塱頭村的南面原是大片湖澤,而村就立於湖邊的小崗上,故名塱頭。分塱東、塱中和塱西三社,其中塱東社和塱中社相連,與塱西社以一條名叫“深潭”的小河涌相隔。塱東、塱中社左右闊約210米,塱西社左右闊約170米。村民多姓黃,黃姓於南宋末年(約公元1140年)從南雄縣珠璣巷南遷至廣州北郊(今白雲區)神山鎮,元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遷至此立村,現人口  3000餘人,600多戶人家,村民都姓黃。立村前先祖們在草雲邊大龍口放鴨謀生,當時只有兩三間小泥屋,這裡河渡湖泊頗多,水塘邊長滿了朗草,因而得名“塱頭村”。。村前地坪寬闊,地坪上有3口古井及3口半月形水塘,面積約3.5萬平方米。塘基種滿荔枝樹、龍眼樹和榕樹,與村頭、村尾、村後數棵參天古榕和木棉樹環抱村子。其中村東的一棵木棉樹與村後的一棵榕樹均為該村十一世祖樂軒公手植,有近600年的歷史。村前農田廣袤,鯉魚涌西通“深潭”,東接巴江河,形成清幽、自然、和諧的環境。
塱頭古村塱頭古村

塱頭特色

塱頭建築
村中古建築群氣勢宏偉,是花都區西隅突出的古村落。塱頭村的建築坐北朝南,布局比較規整,村面建築保存較好,排列整齊,規模宏大,建築占地6萬多平方米。現保存完整的明清年代青磚建築有近200座,其中祠堂、書室、書院共有近30座,炮樓、門樓共3座,其餘多為民宅。今民宅大多仍有人居住。村面建築以宗祠及書室為主,大多數建於清代,部分建於明代,一般為三間三進或三間兩進,人字或鑊耳封火山牆,灰塑博古脊或龍船脊,石雕、磚雕、木雕及灰塑工藝較好,其中以友蘭公祠和谷詒書室為最。單體建築以寬1.1米 ~ 3.3米的巷道相隔, 現存古巷20多條。巷門樓石額上陽刻巷名,塱西社有永福里、益善里、仁壽里、泰寧里、福賢里、西華里、琢玉里等;塱中社有參槐里、興仁里、安居里、近光里等;塱東社有善慶里、新園裡、敦仁里、業堂里、光迪里、三園裡、積墨樓巷等。塱頭村東還有昇平人瑞牌坊和青雲橋。  村中祠堂主要有黃氏祖祠、漁隱公祠等,大多建於清朝嘉慶、道光、鹹豐和同治年間,最早的建於明朝。祠堂中還有許多造型逼真、線條優美的石雕、木雕、磚雕及灰塑,祠內牆上繪有以古代生活內容為主題的壁畫。塱頭村的村民們現在已經遷往新村,這些祠堂多被當作柴房,高高的功名台上曬著蘿蔔乾,只有逢年過節,這些古建築才會重新煥發出活力。  祠堂當中最有名氣的要數友蘭公祠,因祠中建有一座十分罕見的接旨亭。在友蘭公祠的門匾上方,有一幅壁畫,畫中有四棵白菜。別小看了這四棵白菜,其中的立意卻非常深刻:先祖們認為即使粗茶淡飯也要供孩子讀書。果然,這家人“七子五登科,父子兩鄉賢”,為此皇帝恩賜兩道楹聯,帶動全村好學成風。
塱頭村馬頭牆上的磚雕塱頭村馬頭牆上的磚雕
村頭兩件寶
塱頭村的村東頭還有兩件寶貝,那就是青雲橋和紅棉樹,青雲橋建於1507年,橋洞寬4米,深11米,以前這裡水清如許,村里人經常在橋下划船、游泳,黃顯標老人還記得小時候紅線女也在塱頭村唱過粵劇。以前花都有首民謠,提到“塱頭橋、茶塘廟”,其中的“塱頭橋”指的就是塱頭村的青雲橋。  離青雲橋不遠,有一棵高大的木棉樹,距今已經有五六百年的歷史了,是廣州最古老的木棉樹,某種意義上,這棵木棉樹已經成了塱頭村的象徵。
人瑞牌坊 百歲流芳
塱頭村總算親眼見到了一座。這座人瑞牌坊高約3米,花崗石結構,正面門額陰刻有“昇平人瑞”四個字,意為“太平盛世人壽極高”,橫額上款刻字“乾隆壬子年(1792)季冬吉日”,下款刻“一百零三歲黃卓篪建坊”,石額頂上還有陰刻“聖旨”,背面陽刻“百歲流芳”四字。據村民介紹,這座牌坊是為塱頭村十一世祖(塱頭第五代)黃宗善的兒媳崔氏夫人所立。她的丈夫在30歲時染病身亡,當時崔氏夫人才24歲,她活到103歲去世,79年間始終未再嫁,乾隆皇帝下旨立碑紀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