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繆爾·貝克特——盛名之累

塞繆爾·貝克特——盛名之累

《塞繆爾·貝克特——盛名之累》是商務印書館出版圖書,作者是(英) 詹姆斯·諾爾森 。

2020年《塞繆爾·貝克特——盛名之累》獲評2020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十大好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塞繆爾·貝克特——盛名之累
  • 作者:(英) 詹姆斯·諾爾森  
  • 譯者:王雅華 、劉麗霞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ISBN:9787100177795 
  • 原作品:Damned to Fame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圖書評價,

內容簡介

貝克特(1906—1989)。早年以最高榮譽畢業於都柏林三一學院。後旅居法國,與巴黎文學圈結交。曾擔任詹姆斯·喬伊斯的學術秘書。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冒險參加抵抗運動避禍於鄉野。戰後創作的重心由小說轉向戲劇。1953年,以《等待戈多》在戲劇界聲名鵲起。1969年,他因“以一種新的小說與戲劇的形式,以崇高的藝術表現人類的苦惱”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本書是貝克特唯一授權傳記,運用大量一手資料再現了貝克特在文學(戲劇、小說、詩歌)與藝術(美術、音樂)領域驚人的造詣,以及心懷正義、樂善好施、樂觀幽默等人格魅力。本書重新定義了貝克特傳記,成為貝克特研究領域的必備圖書,被《華盛頓郵報書評》譽為“貝克特愛好者的《聖經》”。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童年的畫像(1906—1915)
第二章 中學時光(1915—1923)
第三章 心智的成長(1923—1926)
第四章 學術成就與愛情(1927—1928)
第五章 巴黎歲月(1928—1930)
第六章 學院生涯:回歸與逃離(1930—1931)
第七章 《平庸女人的夢》(1932—1933)
第八章 倫敦歲月(1933—1935)
第九章 《莫菲》(1934—1936)
第十章 德國:不為人知的日記(1936—1937)
第十一章 一個永久的家(1937—1939)
第十二章 撤離、占領、抵抗(1940—1942)
第十三章 魯西榮的避難歲月(1942—1945)
第十四章 戰後餘波(1945—1946)
第十五章 ““瘋狂的寫作””(1946—1953)
第十六章 戈多、愛情、迷失(1953—1955)
第十七章 絕境與消沉(1956—1958)
第十八章 審查制度和《怎么回事》(1958—1960)
第十九章 秘密婚禮與《快樂時光》(1960—1963)
第二十章 劇場、劇場、劇場(1964—1967)
第二十一章 事故、疾病與“災難”(1967—1969)
第二十二章 恢復視力(1970—1974)
第二十三章 陰影(1975—1977)
第二十四章 政治與《同伴》(1977—-1979)
第二十五章 “讓失敗更精彩”(1979—1982)
第二十六章 冬之旅(1983—1989)
致謝
注釋及出處
參考文獻
人名譯名對照表
專有名詞譯名對照表
譯後記

作者簡介

詹姆斯諾爾森是貝克特國際基金會創始人,唯一獲得授權的貝克特傳記作者。在貝克特生命的最後19年,他與貝克特保持密切的工作與私人接觸。在出版本書之前,他已出版了10本關於貝克特研究的圖書。 由於他在貝克特研究領域的突出貢獻,以這本《塞繆爾?貝克特——盛名之累》為*高成就,他被法國總統授予法國學術、教育界*高榮譽勳章——棕櫚葉獎章。這本《塞繆爾?貝克特——盛名之累》也入圍了英國最重要的文學獎項之一,柯斯達文學獎的傳記獎。
譯者簡介:
王雅華,文學博士,現任北京語言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英美文學方向碩士研究生導師, 中國英國文學學會會員。曾出版專著(英文)《走向虛無——-塞繆爾貝克特小說的自我探索與形式實驗》(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5)、《不斷延伸的思想圖像:貝克特的美學思想與創作實踐》(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2013)以及多篇關於貝克特研究的論文。

圖書評價

書重新定義了貝克特傳記,成為貝克特研究領域的必備圖書,被譽為“貝克特愛好者的《聖經》”。(《華盛頓郵報書評》)
2020年11月3日,2020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好書評選在京舉行。《塞繆爾·貝克特——盛名之累》獲評2020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十大好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