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納河河口整治(regulation of Seine Riverestuary)是指在塞納河河口進行的河口整治。塞納河是法國北部的主要河流,流經巴黎,在勒阿弗爾(Le Havre)注入英吉利海峽,全長776km,流城面積7.86萬km。河口整治主要在湯卡維爾至勒阿弗爾河段上進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塞納河河口整治
- 外文名:regulation of Seine Riverestuary
- 學科:水利工程
- 領域:工程技術
- 範圍:河口整治
定義,塞納河簡介,整治過程,
定義
塞納河河口整治(regulation of Seine Riverestuary)是指在塞納河河口進行的河口整治。
塞納河簡介
塞納河是法國北部的主要河流,流經巴黎,在勒阿弗爾(Le Havre)注入英吉利海峽,全長776km,流城面積7.86萬km。河口整治主要在湯卡維爾至勒阿弗爾河段上進行。塞納河口是強潮河口,大潮時最大潮差7.2m,小潮湖差3m,河口寬闊,整治前沙洲羅列,航道擺動不定。由於法潮歷時短,只有2~3h,漲潮流速大於落潮流速,河床泥沙(中徑為0.1mm)易於衝動,河口淤積嚴重,直接影響到勒阿弗爾港和里昂港的發展。
整治過程
100多年來,法國政府投入巨大資金進行了多次整治。
(1)1848~1867年間進行的整治工程,在拉馬耶賴(La Mailleraye)與拉里勒河(LaRisle)之間興建兩道高水順堤,以約束水流,堤頂高出平均大湖高潮位。但因高水河床縮窄過甚,漲潮流量銳減, 洪水時宣洩不暢,以致在整治段上下游都發生嚴重淤積。之後不得不從勒阿弗爾到湯卡維爾另闢--條運河,以維持里昂港的航運。
(2)1898~1920年,開始整治湯卡維爾下游航道。北岸修建一北高堤,順堤上築丁壩;南岸在相應的長度上修建南潛水堤。工程後航道仍變遷不定,北堤上端建丁壩迫使航道向南推移,南堤末端形成沙洲。1932年採用彎曲航道的計畫方案。目的是穩定航道和挖除部分沙洲,1939年開工,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斷。
(3)1950年起。用動床模型對航道線路和工程效果做了一系列試驗。試驗表明:航道應均勻彎曲,凹面向北,在湯卡維爾和翁弗勒爾之間的航道必須靠在一道高水堤一新北堤邊。新北堤一直伸展到翁弗勒爾下游,直至3.0m河床處,以下有拉蒂埃拋石潛堤對翁弗勒爾下游潮流起導流作用。1956年肆成拉里勒河到翁弗勒爾間的新南堤,堤長10.5km。1957~1958年建成拉蒂埃拋石潛堤,堤長8.0km,高程+2.0~+3.5m,使漲、落流都有導流作用。
(4)1959年。拆除部分老北堤。1960年,興建新北堤,採取整治與疏襤相結合的方針,使航道水深增加2.5m。吃水8.0 m和10.0m的船舶可在低糊和高潮分別駛進里昂港。里昂港得到迅速發展。
(5)1970年起,新建北低堤。長5.0km,由上游疏浚挖出的砂礫堆築。建堤後,河床水深明顯改善。接著清除河床中約6.0km長的水流無法衝動的河床泥沙。使水疏通暢。船舶吃水深度增加1.0m以上。
(6)1977年起,加高並延長北低堤至17km, 同時留一1km長的缺口,航道繼續進行疏浚。1979年,航道水深增加2.0~2.4m。1980年後,3.5萬t的船舶可駛抵里昂港。
(7)1982年後,再次對里昂港進港航道進行疏控,使航行船舶吃水深度由9.4m增加到10.0m。20世紀90年代起,通過物理模型與數學模型再次進行試驗研究,在保持河口平衡的基礎上進一步疏浚航道,使下行船舶吃水達到10.5m,上行船舶吃水達到12m,里昂港航道隨時可以按納6.0力t的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