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日·達內 Serge Daney 1944年6月4日出生,1992年6月12日逝世於巴黎(死於愛滋病),法國影評人,法國電影雜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塞爾日·達內
- 外文名:Serge Daney
- 出生日期:1944年6月4日
- 逝世日期:1992年6月12日
概括,經歷,
概括
《Trafic》創建人,曾任《電影手冊》雜誌主編、《解放報》影評人。達內自稱“自己在《電影手冊》的時期,是《電影手冊》歷史上最失敗的時期”,但塞爾日·達內先後撰寫了許多富有理論創建又通俗易讀的文章,這些文章在他死後被朋友們整理出來,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是巴贊之後最重要的“手冊派”批評家之一。
經歷
達內1944年生於巴黎,他始終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他的童年時代是與他的母親共同渡過的。1959年在達內的生命中是重要的一年,這一年他成為了影迷,這主要是他的法語老師亨利·阿傑爾讓他看了一部電影,就是阿蘭·雷乃的《夜與霧》(Nuit et brouillard),“是這部電影讓我明白了,人類良知與工業屠宰是無法共存的,最終發生的總是最壞的。”
1961年,達內讀了雅克·里維特發表於《電影手冊》上的一篇分析義大利影片《Kapo》(Gillo Pontecorvo導演)的文章《De l'abjection - pour mémoire》,在文章中,里維特抨擊了導演Gillo Pontecorvo拍攝的一組描寫集中營的平移鏡頭,達內感覺”像找到了家一樣“,決定做一個影評人。1964年,達內開始在《電影手冊》雜誌上發表文章,在這個時期,讓·杜歇對他的影響很大。從1968年起,他開始了旅行,達內特別喜歡在旅行中思考。
1973年,他進入《電影手冊》雜誌工作,並成為雜誌歷史上最年輕的一位主編,1979年他離開《電影手冊》時只有35歲。”在《電影手冊》工作的時期並沒有什麼特別,我曾認為進入《手冊》就能繼承最富有的一代人的遺產,進而我們也會變得富有。實際上,為了特立獨行我們做了很多蠢事。……我們把這條船弄沉了。"(1983年).之後,達內進入到《解放報》負責影評工作,並找到了寫作的感覺,他認為他在《電影手冊》想實現但最終失敗的東西,在《解放報》時期都實現了,這段時間他撰寫了大量的影評和手記。
1980年代中期,達內停止了《解放報》電影版主編工作,他不能滿足於簡單的迷影的快樂,開始學習電影拍攝,並於克萊爾·德尼合作拍攝了他最喜歡的手冊影評人《雅克·里維特》。在這段時間,他在《解放報》上發表一些時評,這些文章涉及網球、電視等等。1991年,塞爾日·達內因批評影片《Uranus》(1990),而遷怒於導演克羅德·貝里,達內非常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