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氏真燕鰩為飛魚科真燕鰩屬的魚類。分布於中國東海;國外見於日本及西太平洋、印度洋的亞熱帶海域。體延長,稍側扁,頭中大或較小,吻短,眼大。口小,前位,上下頜等長,鰓孔寬大,體被圓鱗,縱列鱗44-51左右,側線下側位,背、臀鰭位於體後部,臀鰭起點在背鰭第四鰭條下方或更後方,背鰭鰭條數多於臀鰭鰭條。胸鰭特別長大,後伸超過背鰭基後方,胸鰭上方有4不分支鰭條,腹鰭長,後伸超過臀鰭。尾鰭深叉形,下葉長於上葉,幼魚無頦須。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塞氏真燕鰩
- 拉丁學名: Prognichthys sealei Abe, 1955
- 界:動物界
- 門:脊椎動物門
- 綱:硬骨魚綱
- 目:頜針魚目
- 科:飛魚科
- 屬:真燕鰩屬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地區,
形態特徵
背鰭10—11;臀鰭8—9;胸鰭16—18;腹鰭6。縱列鱗44—46。體長為體高4.5—4.6倍;為頭長3.9—4.1倍。體延長,側扁,背、腹緣淺弧形。頭中等大,額頂部較寬,峽部較窄。吻短鈍其長短於眼徑。眼大,圓形,側上位。口小,前位。兩頜具細小的齒,排列不規則,略呈帶狀。體被圓鱗,背鰭前方鱗26—27。側線明顯下側位。背鰭基部較長,位於體背中央的稍後方。臀鰭基部較短,起點位於背鰭第4鰭條的後下方。胸鰭特別寬大,上側位。鰭條末端可向後伸達尾鰭基底。胸鰭1—4鰭條不分枝。腹鰭較長,位於距鰓蓋後緣較距尾鰭基為近。尾鰭深叉形,下葉長於上葉。體背側呈青黑色,腹部為銀白色。胸鰭鰭膜除下部數分枝鰭條外,均呈黑色。腹鰭中間部位有1黑色斑。全長250mm。系大洋暖水性上層魚類,幼魚下頜無須,胸鰭和腹鰭均呈黑色。
生活習性
海(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