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拜克奈夫魯

塞拜克奈夫魯

出生在俄國的希伯來語、德語和意第緒(Yiddish)語作家,與其他猶太作家相比,他的充滿激情的作品更為深刻地闡明了19世紀動搖於傳統與同化之間的猶太人「內心裡的裂痕」。曾改寫長期流傳、膾炙人口的猶太民間故事和傳說。

基本介紹

  • 本名:塞拜克奈夫魯
  • 別名:Berdichevsky, Micah Joseph
  • 出生地:俄羅斯 波多利亞
  • 出生日期:(1865.8.19,
  • 逝世日期:1921年11月18日
簡介,出版,去世,

簡介

他是一位猶太教神秘主義哈希德派(Hasidism)拉比的兒子,少年時就嚮往猶太啟蒙運動,當時的啟蒙運動主張猶太教徒深入社會,提倡不受宗教羈絆的現代教育。曾一度就讀於沃洛津(Volozhin)神學院,25歲時進入布雷斯勞(Breslau)大學。
這時期他所受的教養和他追求精神解放的願望,在他內心裡引起更加激烈的衝突。此後幾十年的時間裡,他在大量故事、雜文和小說中表現了這一掙扎。生命的最後10年在柏林度過。他一面當牙醫,一面以他的深入的洞察力和詩人般的鑑賞力,改編收有民間故事和傳說的猶太名著《阿加達》(Aggada)中的若干部分,並用希伯來文發表其中的一部分,題名為《取自阿加達寶庫》(Me-Otsar ha-agadah, 1913∼1914)。

出版

曾出版小說集多卷,其中如《越出藩籬》(Me-Huts le-tehum, 1922∼1923)、《大牆之間》(Ben ha-homot)等,均以描寫猶太人的苦難生活為題材。小說風格不一,不是描寫主角透過歸化以求擺脫猶太傳統的重壓,結果枉然,就是描寫猶太人在猶太區的範圍內力圖生存下去。

去世

別爾季切夫斯基去世後,1922年出版了他的雜文集9卷,其中有《在文學園地里》(Bi-sede sefer)、《途中》(Ba-derekh)以及《思考與教育》(Mahshavot ve-torot)等。作品內容相當廣泛,包括文學評論、針對猶太民族傳統勢力的論戰,以及把哈希德教派加以理想化的文章等。他的這類雜文題名為《何列山》(Horeb,《聖經》中對西奈山的稱呼),以贊同的觀點解釋了《阿加達》中某些美好和富有人情味的思想。據某些權威人士認為,他對文學最不朽的貢獻就是他對《阿加達》故事集的改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