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垣春·丙午歲旦》是宋代詞人吳文英的作品。此詞上片通過室外人們熱鬧歡快與室內詞人借酒尋夢的對比,寫出詞人的孤寂;下片描述詞人產生的幻覺,表達了詞人對伊人的相思之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塞垣春·丙午歲旦》
- 作品別名:《塞垣春·漏瑟侵瓊管》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處:《全宋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吳文英
作品原文,作品校注,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塞垣春·丙午歲旦
漏瑟侵瓊管,潤鼓借、烘爐暖。藏鉤怯冷,畫雞臨曉①,鄰語鶯囀②。殢綠窗、細咒浮梅盞。換蜜炬、花心短。夢驚回、林鴉起,曲屏春事天遠。
迎路柳絲裙,看爭拜東風,盈灞橋岸。髻落寶釵寒,恨花勝遲燕,漸街簾影轉。還似新年,過郵亭、一相見。南陌又燈火,繡囊塵香淺。
作品校注
①雞:一本作“難”。
②囀:一本作“轉”。
創作背景
“丙午歲旦”,即公元1246年(宋理宗淳祐六年)元旦(指舊曆新年)。據夏承燾《吳夢窗系年》,是時作者47歲。從詞中內容看,當作於臨安。
作品鑑賞
《塞垣春》,雙調,九十八字,上片九句六仄韻,下片十句五仄韻。
“漏瑟”兩句,言時近歲首,因要用鼓弦等樂器合奏以示喜慶。所以將那些收藏著的琴瑟、簫笛、皮鼓等物都搬出來進行測音、修理,並且用暖爐烘乾已經受潮的鼓麵皮。使之乾燥,以利敲奏。“藏鉤”三句,“藏鉤”,也叫藏龜。據邯鄲淳《藝經》說:“義陽臘日飲祭之後,叟嫗兒童為藏鉤之戲。分為二曹(二方),以較勝負;若人偶,即故對,人奇則一人為游附,或屬上曹,或為下曹,名為飛鳥,二齊二曹人數。一鉤藏在數手中,曹人當射知所在。一藏為一籌,三籌為一都。”此言晨雞催曉,隔牆鄰居的花園中傳來了宛轉的鶯啼聲。大家一早起來後,就玩起“藏鉤”遊戲,藉以驅寒取暖。“殢綠窗”一句,“殢”,音第,困極也。言窗外的綠色誘人睏倦,但是室外的遊戲聲、鼓弦聲、雞鳴鶯啼聲,又使他難以入夢,所以詞人只好嘟囔著拿來梅花盞,借酒催眠。“換蜜炬”三句。言室內光轉暗,且點上一支新燭照明,替換下燈芯已盡的油燈吧。詞人對著朦朧的燭光飲酒,漸又發困,就躺在屏風后的床上漸至入夢。夢中詞人神遊萬里,但好夢正濃之時卻被黃昏亂啼的歸鴉驚醒過來。上片用室外熱鬧的節日氣氛同室內一個孤僻的老詞人澆酒催夢,借“南柯夢”來驅趕自己心中的不快,造成一種強烈反差。此實是詞人自我封閉的結果。
“迎路”三句,“灞橋”,即長安灞陵橋。送人者多在這兒折橋旁柳枝贈別。這裡泛指送別之地。此言大路兩邊柳絲迎風飄舞,“爭拜東風”,即柳枝爭迎春到也。這裡的柳枝好像灞陵橋畔那樣茂密眾多。 “髻落”兩句,詞人幻覺也。他說:我在幻覺中看到伊人髮髻蓬鬆寶釵閃寒光,然而還在怨恨首飾太少,為什麼還將立春時的彩燕戴在發上?據《荊楚歲時記》:“立春日,剪彩為燕戴之。”一位要強的女子形象躍然紙上。“漸街簾”三句,言簾影轉向,一天又將過去的黃昏時刻到了,他希望在這新年的第一天,再經過郵亭,與那位要強的女子見面。此實詞人的單相思,幻夢終難成真。“南陌”兩句作結,實寫眼前。言己從幻夢中醒來南邊的巷陌已亮起了燈火,惟有身佩的該女子所贈的繡囊散發出淡淡的清香,使詞人遙想不已。全詞上片借酒尋夢,下片亦幻亦真純由夢中得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