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頭斗笠又稱思南斗笠,其製作歷史久遠,量多質優,明朝時期就已成為朝廷貢品
塘頭斗笠產于思南縣龍底江畔的塘頭鎮,尤以該鎮的沙都村田姓土家族民眾的編織工藝源遠流長、造詣精深、久負盛名。他們在房前屋後栽種慈竹,然後在冬閒時節砍來竹子,編織斗笠,再到春暖花開的季節,將斗笠拿到集市上銷售。
編織斗笠,要求做工精細、設計奇特。土家藝人先砍來慈竹,將竹片辟成薄片,搭成框架,放置在模型上,用細篾竹絲煸成錐形頂端,再順著頂端向周圍一圈一圈地編織。一般,紙質斗笠直徑70㎝、棕絲斗笠直徑65㎝。兩種斗笠均為兩層,紙質斗笠中間糊紙;棕絲斗笠在中間頂部填布青布、紅綠紙角,再鋪棕絲,最後鎖邊。
斗笠在使用前,要在表面塗上一層桐油,斗笠頂端還要抹上用桐油和石灰攪成的糨糊,塗抹完畢後用太陽暴曬,以保持它清晰明麗的本色。經過此道工序,斗笠既防雨又耐用,最後再裝上帽圈,就成了一個充滿淳樸鄉土氣息的農家實用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