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布局
介紹
一軸、一帶、三個城區、七個功能區
一軸: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下游建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軸”
一帶: 沿海岸線和海濱大道建設“海洋經濟發展帶”
三個城區:在軸和帶的T型結構中,建設以塘沽城區為中心、大港城區和漢沽城區為兩翼的宜居海濱新城
七個功能區:先進制造業產業區、濱海高新技術產業區、濱海化工區、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商業區、海港物流區、臨空產業區(航空城)和海濱休閒旅遊區以及若干現代農業基地。
地域人口
天津濱海新區地處於華北平原北部,位於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交匯點上、海河流域下游、天津市中心區的東面,渤海灣頂端,瀕臨渤海,北與河北省丰南縣為鄰,南與河北省黃驊市為界,地理坐標位於北緯38°40′至39°00′,東經117°20′至118°00′。緊緊依託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擁有中國最大的人工港、最具潛力的消費市場和最完善的城市配套設施。以新區為中心,方圓500公里範圍內還分布著11座100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對外,濱海新區雄踞環渤海經濟圈的核心位置,與日本和朝鮮半島隔海相望,直接面向東北亞和迅速崛起的亞太經濟圈,置身於世界經濟的整體之中,擁有無限的發展機遇。濱海新區自然資源豐富,這裡有大量開發成本低廉的荒地和灘涂,具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原鹽、地勢、海洋資源等,同時擁有雄厚的工業基礎,是國內外公認的發展現代化工業的理想區域。
濱海新區擁有海岸線153公里,陸域面積227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000平方公里。
規劃面積2270平方公里,包括:
三個功能區:天津港、開發區、保稅區全部;
三個行政區: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城區部分;
海河下遊冶金工業區:東麗區無瑕街、津南區葛沽鎮。
2005年常住人口140萬人。
發展概況
濱海新區位於天津市的東部臨海地區,由天津港、開發區、保稅區三個功能去及塘沽、漢沽、大港三個行政區組成,面積2270平方公里、2005年常住人口140萬人。改革開放以來,這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濟快速增長,外資大量進入,成為中國北方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
1986年8月21日,小平同志在視察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時指出:“你們在港口和城市之間有這么多荒地,這是個很大的優勢,我看你們潛力很大,可以膽子大點,發展快點”,並題詞 “開發區大有希望”。
為落實小平同志指示,天津市在總結開發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於1994年市人大十二屆二次會議上提出“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建成濱海新區”的階段性目標。其基本構想是,以天津港、開發區、保稅區為骨架,現代工業為基礎,外向型經濟為主導,商貿、金融、旅遊競相發展,形成基礎設施配套、服務功能齊全、面向新世紀的高度開放的現代化經濟新區。
十年來,濱海新區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主動與國際經濟接軌,不斷完善投資條件,力爭創造一流的投資環境。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發展。地區生產總值由1994年的112.4億元上升到2005年的1500億元,增長12.3倍,平均每年遞增20.6%。十年累計固定資產投資3364億元,其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524億元。外貿出口由1994年的5億美元,增長到2005年的164億美元,增長31.8倍,年均遞增33.8%。工業總產值由1994年的213億元上升到2005年的3750億元,年均遞增27%。十年累計批准三資企業項目6300多個,累計實際利用外資187億美元,世界500強企業有70多家在新區投資。新區已成為外商投資匯報率最高的地區之一。
經過十年不懈努力,昔日的荒灘如今已初步建成了以外向型為主的經濟新區。形成了電子通訊、石油開採與加工、海洋化工、現代冶金、機械製造、生物製藥、食品加工等七大主導產業。建立起多層次科技創新體系和科技人才創業基地,一大批國際知名的企業落戶新區,一棟棟的高樓和工廠不斷建成,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正在迅速完善,一個現代化海濱城市的面貌正在展現。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新區對外輻射和服務功能也不斷增強。2005年,天津開發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42.2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5.2%,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541.28億元,可比增長29.3%,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101.02億元,可比增長4.1%,二、三產業比例為84.3:15.7。全員勞動生產率24.11萬元,可比增長13.2%。天津港2005年完成貨物吞吐量2.4億噸,完成貨櫃吞吐量480萬標箱,近70%的貨物和60%的貨櫃來自全國各地。新區與國內各省市共簽定經濟合作協定2000項,吸引投資200多億元。上千家企業為新區產業直接配套。濱海新區產業傳遞、對外服務和輻射功能日益增強,與周邊地區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格局已經形成。
發展規劃
功能定位和戰略目標:
立足天津、依託京冀、服務環渤海、輻射“三北”、面向東北亞,努力建設成為高水平的現代製造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宜居的生態城區。
濱海新區的快速發展,不僅對天津,而且對推動中國北方乃至全國經濟發展都具有全局性戰略意義。新區具備了諸多發展優勢和潛力。
1.區位優勢:濱海新區地處當今世界經濟發展最活躍的東北亞地區的中心地帶和歐亞大陸橋的東起點,是中國與蒙古共和國簽約的出海口岸,也是哈薩克斯坦等內陸國家可利用的出海口,擁有“三北”遼闊的輻射空間。
2.交通優勢:濱海新區海、陸、空立體交通網路發達,是連線海內外、輻射“三北”的重要樞紐。同時擁有躋身世界20強深水大港的天津港,是中西部重要的海上大通道。濱海國際機場是我國重要的幹線機場和北方航空貨運中心。
3、資源優勢:在濱海地區有1199平方公里可供開發建設的荒地、灘涂和少量低產農田。渤海海域石油資源總量98億噸,其中已探明石油地質儲量32億噸、天然氣近2000億立方米。
4.工業基礎優勢:濱海新區是我國重要的石油開採與加工基地。電子信息業名列全國前茅。海洋化工歷史悠久,生產規模和產品質量世界知名、全國領先。石油套管產量躋身世界四強。
5.體制創新優勢:濱海新區擁有國家級開發區、保稅區、海洋高新區、出口加工區等一批功能經濟區,已經建立了適應經濟快速發展的政府管理體制和與世界經濟接軌的市場經濟運行機制,在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培養了一批掌握國際先進技術和通曉現代管理的外向型人才。
濱海新區
供地
清理海泥燒磚騰地
記者日前從天津大學獲悉,一項渤海淤泥利用項目的研究成果已出爐,這些淤
泥將被製成經濟節能的建築材料,十幾年的淤泥堆場將逐漸消失。據了解,該科研項目是由天津大學、天津市建材集團等單位聯合進行的,可成功實現渤海淤泥的廢物利用。天津大學建工學院的李志國教授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傳統的黏土磚、頁岩磚都是利用耕地、山體這些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海泥磚則是將“廢物”變為資源,而且成本較低。經過脫水、降鹽等步驟,渤海淤泥可以成為制磚的原材料,再摻配其他成分,最終可燒製成海泥磚。這種海泥磚經過測試,完全符合國家標準。據介紹,該技術目前處於國內領先水平,近期有望通過專家鑑定。不久的將來,有關部門會在漢沽區建設海泥制磚廠,完成渤海淤泥清淤、脫水降鹽的全過程,每年可消化掉200萬立方米的淤泥,生產約12億塊海泥磚,濱海新區也可以騰出大片土地進行開發建設了。
供氣
鋪管設網助燃新區
為支持濱海新區的經濟發展,“十五”期間,本市燃氣集團投資2億多元,興建了濱海天然氣幹線工程,該工程由鹹水沽開始,先後到達塘沽區、開發區、漢沽區、寧河縣。歷時兩年多的工程共鋪設了直徑610毫米、總長86公里高壓天然氣幹線,年供氣能力為5億立方米。目前,濱海新區以陝北、大港、渤海三個油田供應的天然氣為主導氣源;液化石油氣與煤制氣為輔助氣源。到2004年底,濱海新區燃氣管網達到1200公里,共有26萬天然氣用戶,年用氣量2.3億立方米;11萬液化石油氣用戶,年用氣量8497噸。
為滿足濱海新區社會和經濟發展需要,市燃氣集團在剛剛建成不久的86公里濱海“綠色能源”大動脈的基礎上,還將再投入大量資金,新建“一環”、“三橫”、“三縱”七條高壓天然氣主幹管道,並引進第二大“綠色能源”---液化天然氣。所謂“一環”,即連線中心市區與濱海新區的直徑為700毫米、全長118公里的高壓天然氣管線。該管道可接受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氣源,將中心市區與濱海新區燃氣管網環接起來;“三橫”,即連線中心市區與濱海新區的北環、津沽、寶寧三條直徑700毫米、總長100公里東西走向的高壓天然氣管道;“三縱”,即濱海新區和市區間的黃港、薊津、港南三條直徑為600毫米至800毫米、總長155公里南北走向的高壓天然氣管道。隨著一系列天然氣管網工程的建設,濱海新區天然氣幹線“能源動脈”將聯結成網,覆蓋全區,清潔、優質的“綠色能源”將源源不斷地流向濱海新區。
供水
疏通水脈淡化海水
經過多年的建設,濱海新區已經成為天津經濟社會發展最富活力、最具潛力的地區,並列入國家區域經濟新一輪發展戰略和規劃,未來將成為環渤海乃至北方經濟騰飛重要的增長極。隨著濱海新區的崛起,海洋化工、石油化工、冶金能源等重點產業將向這一區域聚集,旅遊業、養殖業、生態農業也將集中發展,濱海新區用水量將持續增加。據水利部門預測,2010年濱海新區年需水量將達到6.49億立方米。
為此,天津將投資4億多元,建設4條供水乾管,分別為:現已完工的新建新開河水廠向東部延伸的津塘二線工程;由新開河水廠通往東麗湖、空港物流區的輸水工程;現已改造完成的13公里原津塘一線工程;正在建設的東麗湖、津塘二線輸水管線終端連線工程。此外,還將投資15億元建設東部地區的輸水源頭——津濱水廠,力爭達到一期工程日供水50萬立方米,二期工程日供水150萬立方米。通過以上基礎建設,使濱海新區成為國內目前水質最高、水壓最足、運行最安全、工藝最先進的供水區域。
記者還從天津市自來水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該公司的“天津濱海海水淨化項目”已報市有關部門審批,該項目投資額120億元,計畫日產淨化海水100萬噸。據該公司總經理劉天亮介紹,1987年自來水公司在塘沽興建了海水試驗廠,十幾年來專門為天鹼提供淨化海水,每年為其節水上千萬噸。淨化後的海水水質完全可以達到國家或國際有關工業循環冷卻水的水質標準,價格則不超過1元/噸。目前,新區內冶金、化工行業循環冷卻水主要使用的還是自來水和地下水,工業用自來水價格是4.6元/噸,不僅大大高於淨化海水的價格,而且在水資源缺乏時得不到保障。目前已有渤化、天鹼、天化、榮鋼等化工、冶金企業與自來水集團簽訂了使用淨化海水意向書,根據協定到2010年淨化海水日需水量可達50萬立方米。
供電
網架堅強分層分區
隨著濱海新區用電需求的激增,市電力部門將重點建設500千伏受端雙環網,西北部通過安定與北京相連,西南部通過吳莊與霸州、廊坊相連,東部通過蘆台與唐山相連,南部通過板橋與河北相連,將天津電網建設成為網架堅強、結構合理、運行靈活、與天津發展定位相匹配的一流電網,為環渤海經濟圈的經濟發展提供穩定可靠的電力保障。
據市電力部門介紹,天津電網將緊緊圍繞電網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協調發展的原則,改善電網結構,初步形成分層分區供電模式:新建5座500千伏變電站,新增容量780萬千伏安;新擴建220千伏輸變電工程47項,新增容量1275萬千伏安;新擴建35千伏、110千伏輸變電工程177項,新增容量870萬千伏安。
另據濱海電力公司介紹,濱海新區電網也在加快建設中,2006年濱海地區對電力設施的投入預計將達到10億元人民幣,這一數字相當於2004年的3倍多,重點是擴大各級電網的供電能力。
前不久,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天津濱海新區進行實地考察時指出,要推動全國一些條件較好的地區加快發展,以帶動區域發展,希望濱海新區牢牢把握難得的發展機遇,堅持把科學發展觀落實到開發建設的整個過程和各個方面,不斷增強創新能力、服務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把濱海新區建設成為依託京津冀、服務環渤海、輻射“三北”、面向東北亞的現代化新區。
胡錦濤的講話體現了中央大力發展天津濱海新區的決心和信心,也體現了中央對發揮天津濱海新區在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中重要作用的企盼。天津正在迎來一個新的歷史轉機,天津的新轉機也許將決定環渤海經濟圈的前途,甚至某種程度上會改變中國北方經濟的布局。
內資外資
今年10月份,作為濱海新區核心區的天津開發區GDP完成53.0億元,可比增長23.5%。全區工業增加值完成45.3億元,可比增長27.2%,工業總產值完成194.9億元,現價增長23.6%。全區完成出口12.8億美元,增長18.0%。
10月份,天津開發區新批企業19家,增資20家,投資總額2.84億美元,契約外資額2.24億美元,實際到位1.31億美元。日前,天津開發區與森邦集團合作的大規模積體電路生產廠與研發中心在開發區西區奠基。這是十六屆五中全會閉幕後,在濱海新區投資的最大的外商高科技企業。10月17日,霍尼韋爾(天津)有限公司在開發區投資建設第二工廠。新工廠投資額約300萬美元,廠房建築面積約3484平方米,預計3年後產值達到4000萬美元。10月15日,以空港為旗艦中心的天津市四聯汽車貿易有限公司展示中心、四聯汽車俱樂部、四聯空港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在空港物流加工區落成開業。10月29日,中國汽車工業工程公司成立,在天津開發區舉行慶典。
10月27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專程來到天津,出席天津濱海新區與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合作諒解備忘錄暨項目簽約與揭牌儀式、新泉海水淡化有限公司開工奠基儀式。他說,天津濱海新區的發展前景看好,新加坡政府願意介紹和支持更多的企業積極參加濱海新區的開放開發,進一步加強與天津的合作交流,促進雙方共同發展。
10月16日,天津市政府與國家民航總局簽署了共建國家民航科技產業化基地協定。國家民航總局局長楊元元說,黨中央、國務院對天津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十分重視,這也為民航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機遇。中國民航科技產業化基地是國內惟一的國家級科技產業化基地,依託天津港保稅區的空港物流加工區而建。基地將重點發展民航科技裝備製造加工、研發、維修、技術服務、培訓等產業,充分發揮產業聚集效益,推進民航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發展,全面提高中國民航科技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濱海新區繼續吸引著跨國公司和世界500強企業的目光。在天津開發區新批准項目中,有41個是跨國公司投資的項目,其中新批項目中有5個、增資項目有9個屬於世界500強項目。
區位優勢
濱海新區位於天津市區與海濱之間,規劃面積2270平方公里,包括天津市塘沽、漢沽、大港三區和東麗、津南區的一部分,天津開發區、天津保稅區、天津港都在其中。新區擁有153公里的海岸線,地處東北亞中心,又是亞歐大陸橋最近的起點。濱海新區的開發始於1994年,到2005年,新區生產總值已達1490億元,年均遞增27%,占到天津全市的42%。“十五”期間新區工業年平均增長30%以上,為天津市工業的貢獻率超過了七成,占全市工業的比重也超過了55%,在環渤海地區乃至全國的經濟發展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黃孟復日前在“第二屆民營經濟發展———天津論壇”指出:天津濱海新區的開發和開放,將有效地帶動整個天津工業的發展,使之成為環渤海地區的一顆明星。天津作為環渤海地區的一個重要的經濟中心,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已經重新確立了其在中國的應有地位。
縱觀我國乃至世界區域經濟發展的進程,中心城市和龍頭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明顯。長久以來被譽為中國經濟成長“第三極”的環渤海,在歷經區域經濟發展20多年的破冰之旅後,由誰來領舞?這一區域中的城市可謂“強手如雲”,各擅其長,但不可否認,天津濱海新區將在其中發揮獨特的重要作用。
今年6月,國家發改委的一份關於濱海新區的調研材料顯示:在未來15年這個戰略機遇期,國家要像20世紀80年代開發深圳、90年代開發浦東一樣,在新世紀開發濱海新區,從而帶動環渤海區域經濟發展,進而改變我國經濟“南快北慢”的局面。“南快北慢”、“東高西低”,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兩個“不平衡”。環渤海地區恰恰處於這兩個不平衡的結合點上。濱海新區既是“京—津—冀”城市帶和環渤海灣經濟帶的交匯點,也是“東中西”板塊與“南中北”板塊在環渤海地區的連結點。
天津濱海新區是天津經濟發展非常重要的機遇,環渤海的經濟發展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必然的趨勢。經過十多年的開發建設,濱海新區生產總值由1994年的112億元增長到2004年的1250億元,年均遞增20.8%,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13萬美元。財政收入由23.6億元增長到169億元,增長7倍。外貿出口由5億美元增長到137億美元,增長26倍。累計實際利用外資164億美元,世界500強中有70多家企業在新區投資,已成為外商在中國投資回報率最高的地區之一。
功能優勢
濱海新區具有集港口、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園區、出口加工區和保稅區於一體的功能聚集優勢。天津港是中國北方最大的國際貿易港口,貨物吞吐量位居世界十強。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主要經濟指標多年來一直在全國各開發區中處於領先地位。天津港保稅區已成為服務華北、西北地區和北方最大的保稅通道,進出區貨物總值中60%以上是外省市創造的,被國家批准為區港聯動試點。在10月份的重大項目工程中,有許多是圍繞提升濱海新區功能優勢的項目,成為最大亮點。其中,市政府與國家民航總局共建國家民航科技產業化基地協定的簽署,國際貿易與航運服務中心大樓的落成,是提升濱海新區國際貿易與航運功能,完善投資環境,吸引更多國內外企業前來投資發展的重要舉措,必將進一步推動濱海新區臨空經濟和港口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