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塘池村
- 外文名稱:tángchícūn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中國貴州省思南縣合朋溪鎮
- 下轄地區:磉磴灣,中壩,草棚灣,岩門坨,申岩,下 天井,老房子,鏵廠
- 政府駐地:塘池組
- 電話區號:0856
- 郵政區碼:565108
- 地理位置:貴州省思南縣西部
- 面積:3.5平方公里
- 人口:1553人
- 方言:西南俚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溫濕型氣候
- 著名景點:鳳凰山、觀音洞、蜂子洞、彭腳岩
- 機場:銅仁鳳凰機場
- 火車站:銅仁火車站
- 車牌代碼:貴D
- 耕地面積:1050畝
- 林地面積:624.2畝
行政區域,地理環境,地理位置,插花地,氣候特徵,自然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藏資源,人口民族,經濟發展,社會事業,教育事業,醫療衛生,歷史文化,村寨歷史,地方民俗,歷史地名,地方特產,風景名勝,鳳凰山,觀音洞,獨腳廟,冒水孔,蜂子洞,猴子洞,彭腳岩,滲塘,牛洞坨,圖冊,地圖信息,
行政區域
合朋溪鎮塘池村隸屬貴州省思南縣合朋溪鎮,是合朋溪鎮14個自然行政村之一。
塘池村轄塘池、磉磴灣、中壩、草棚灣、岩門坨、申岩、鏵廠、下天井、老房子9個自然村落。
明清時期,塘池村寨隸屬於石阡府龍泉縣峯十甲。
民國二年(1912)之前,塘池村隸屬鳳岡縣。民國二年及民國四年,思南與鳳岡兩鄰縣互撥插花地後,塘池村隸屬於思南縣,與鳳岡縣接壤。
1992年未撤區並鄉前,塘池村隸屬於合朋溪區場坪鄉,塘池為鄉公所駐地。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合朋溪鎮塘池村位於合朋溪鎮政府所在地東北面,與蕎子溪村、香壩鄉、青槓坡鎮相鄰。
插花地
撤區並鄉前,塘池村隸屬於場坪鄉,塘池又是鄉公所駐地,1982年土地承包責任制實施以來,其地界劃分已成事實,後經撤區並鄉,原鄉公所分家,生產隊之間“插花地”並沒有因行政管轄劃分而改變。目前塘池村有一宗插花地在香壩鎮場坪村,塘池村地界也有香壩鎮轄下農民插花地多宗,位於磉磴灣、中壩等處。這些插花地給當地耕種和管理帶來不少麻煩。
氣候特徵
四季分明,早中晚溫差在5~8°C左右。屬亞熱帶季風性溫濕型氣候,年降雨量1176毫米,3至4月常有春寒,冰雹水災多集中在6至7月,旱災多發生在8至9月。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主要以馬尾松、柏(香)樹、楓(香)樹、椿(天)樹、梧桐、泡桐、(刺)杉樹、青槓樹等喬木為主。另有桐子樹、棬子樹、山茶樹、核桃樹等經濟林木果樹,以及金銀花、五倍子、刺梨、紅棗、雞血藤等灌木植物。竹子種類有水竹、苦竹、斑竹、金竹等。
動物資源
水牛、黃牛、土豬、山羊、中華田園犬、雞、鴨、鵝等家畜,山雞、野貓、野豬、松鼠、刺蝟、拱豬(獾豬)、團魚、穿山甲、黃鼠狼等野生動物。
礦藏資源
主要有青層石、花崗岩、石灰岩。
人口民族
全村366戶1553人,以漢族、土家族、苗族為主。少數民族全部與漢族雜居、漢化,沒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按姓氏聚居特徵明顯,各姓氏之間有通婚先例,姓氏之間輩份基本以歷史通婚情況定論,後輩通婚多在同輩之間進行。當地禁止同姓婚姻,異姓如“簡”姓和“黎”姓、“簡”姓和“肖”或“簫”姓皆是禁止通婚的。
主要姓氏有(按首字母先後):白氏、陳氏、杜氏、丁氏、龔氏、郭氏、何氏、簡氏、孔氏、李氏、黎氏、劉氏、潘氏、彭氏、秦氏、任氏、冉氏、石氏、唐氏、田氏、王氏、吳氏、向氏、袁氏、楊氏、張氏、周氏、鄒氏、趙氏等29姓人。
經濟發展
2015年至2017年“村村通”公路硬化路分段建成通車,①自合朋溪經王家溝至申岩到塘池,②從塘池經岩門坨到香壩小冷溪到香壩鎮,③從塘池經磉磴灣至香壩場坪村到香壩鎮,④從塘池經磉磴灣經中壩經草棚灣至香壩小冷溪到香壩,⑤從申岩經斑竹桿到下天井到老房子到鏵廠到香壩場坪村,⑥從申岩經班組桿到後壩到黃山溝到鳳岡王寨官塘。
全村主要種植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油菜為主,套種以馬鈴薯、紅薯、花生、大豆、綠豆、向日葵為主。蔬菜瓜果以白菜、蘿蔔、豇豆、辣椒、菠菜、大蒜、芹菜、牛皮菜、青菜為主。
全村主要收入以耕種農作物和外出務工收入為主。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新中國成立後建有國小校一所,校舍為青磚黑瓦的磚木結構單層長廊式磚瓦房,後因教師資源匱乏及財政資源稀缺於90年代初停辦,2000年後因長期未維修,破敗不堪成危房,現早已完全拆除。
2010年後建有村幼稚園一所。
醫療衛生
2000年前設有村衛生所,醫生兩名。2000年前後,因醫生年老退休,村衛生所歇業。
目前主要以私營方式設立,政府監督、政策扶持、引導,但也無正規執業醫師資格,僅能為發熱感冒之症狀提供藥品。
歷史文化
村寨歷史
塘池村村委駐地塘池,在明清時期已形成村寨。主要以簡姓為主。據《合朋溪簡氏族譜》記載,簡氏始祖於嘉靖年間遊學入黔,落業石阡府背流壩真武台,此地後改名簡家店,數年後遷合朋溪,清初再分播塘池等地。
地方民俗
村民自組建具有黔東北特色的花燈隊、龍燈隊、鑼鼓隊。花燈和龍燈只在春節至元宵節之間排出,基本在天黑以後才會走村竄寨地上演。鑼鼓隊亦只有在蓋房子、壽慶、喪葬等活動中出現。婚嫁、壽慶、喪葬等民俗純樸古老。
歷史地名
塘池寨,位於申岩往塘池方向的西面山坡,焚毀於鹹同時期的白號軍之禍,後遷居現在的塘池組所在地。夕陽西下後,塘池寨故地依舊陰森籠罩。
馬家坪,現在的磉磴灣村民組轄下的“新房子”小寨子所在地,現已無馬氏居住,僅有簡氏在此居住。
地方特產
優質油氈大米、土豬肉、土雞、菜油等。時令水果有柑橘、李子、柚子、杏子、恩桃、桃子等。茶葉、花椒是當地生活中常見的作物,基本家家必種、家家必用。
風景名勝
鳳凰山
塘池村坐落的山脈主峰在舊時稱為鳳凰山,現今鄉人大多已不知其名。主峰海拔815米。鳳凰山南面坡緩,與蕎子溪神仙坨形成環抱之勢,中間有良田數百畝;南面山坡險峻跌宕。鳳凰山與神仙坨、香壩冷溪的大營上形成犄角,合朋溪、香壩、青槓坡、王寨四鎮將塘池村環捧在中間。其地貌堪稱風水寶地。
觀音洞
位於鳳凰山西北面山腳,典型的喀斯特溶洞。洞內仍有一方神道碑尚存,神道碑碑文記載,明清以來香火不絕,每年農曆六月十九日仍有四周的鄉人前來焚香化燭。如今觀音洞不復往日盛景,但洞內依然可以看見鄉民祭祀留下的香灰殘燭。洞口門庭開闊,洞口前方有一開闊人工砌起的土壩平台,平台前是陡坡。觀音洞暗洞密布,除向下通往地下暗河以外,溶洞平均高度十餘丈,縱深約800米,出口則在鳳凰山腳秧坨井一側懸崖峭壁上。
獨腳廟
位於鏵廠村民組後山坡,高大挺拔的筍石獨立在50度山坡上,筍石高約10米,潛藏在松樹林木中。筍石上立有一座山神廟,供鄉人信奉祭祀。筍石後側依山坡之勢有石砌獨路通往山神廟。筍石腳下有一條小路,徒步行走則是連線思南與鳳岡兩縣邊鎮的重要道路。
冒水孔
位於磉磴灣,水從地下冒出,細沙隨清澈的泉水冒出而翻滾,四季不枯,據最年長的老人口述,他們記憶中從未見這口泉乾枯過。現為方便鄉民取水,四周已用水泥磚砌成一口長方形水井狀。因磉磴灣一灣下去泉眼密布,所以從磉磴灣的水井灣到冒水孔的位置,人們稱此處地名為“通水灣”。另在一稻田中央有四季不枯的水坑,名曰“冬水盪”。
蜂子洞
位於塘池與場坪村交界的“薄刀梁子”西北面半山坡,洞口狹窄,洞內寬闊,冬暖夏涼,洞內向下通往地下暗河,向上有一小天井可見光照,雨季時,“薄刀梁子”上的山水匯集到排水溝後也通過這個天井流入地下暗河。為防止鄉民私自探洞發生意外,當地已將洞口封閉。
猴子洞
位於塘池與場坪村交界的鳳凰山腳,洞內有通往地下的暗河。春夏雨季有白霧冒出,俗稱此類連通地下暗河的溶洞為“霧坑”。
彭腳岩
位於下天井與鏵廠之間,三面懸崖,整個山形似一頭駿馬,遠看猶由馬頭、馬脖和馬身組成,馬脖處僅容一人通過。岩上有一山神廟遺址。清朝鹹同農民起義時期至民國初期,山下有一條路是思南往龍泉的官道,山上曾駐紮地方民團武裝,彭腳岩即成關隘,設定關卡。
滲塘
位於中壩與場坪交界,滲塘是中壩、磉磴灣、岩門坨、草棚灣山水、溪流河水匯集於此並流向地下暗河。滲塘前後一里範圍,兩側懸崖峭壁,形成天然峽谷,滲塘喀斯特溶洞洞頂有一條兩鎮鄰村鄉間小路經過,洞穴前庭開闊,洞門直徑七八丈見圓,整個洞廳呈喇叭狀延伸收縮。洞廳水草植物繁茂,冬暖夏涼,自古鮮有鄉人進入。
牛洞坨
位於下天井、申岩與蕎子溪村斑竹桿交界處,鳳凰山的西南面山腳。洞坨上方絕壁高數十丈,洞口向地下延伸,形成霧坑。洞口前方是一灣稻田,洞口對面即是鳳凰山,山坡有一條小路--環路。
圖冊
地圖信息
地址:銅仁市思南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