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南滘西岸,有一座構築奇特的古廟,人稱之為“塗塔宮”。古廟坐西朝東,南滘溪水從廟前流過,廟前古榕參天,濃陰蔽日,涼風習習,空氣清新,是個避暑好去處。鄰近老人,常在此乘涼。古廟不大,土木結構,分前廳、天井、後廳三部分,牆壁由貝灰三合土夯成,基寬而上窄。內壁與地面垂直,外壁則下寬上窄,有點陡坡形,可以抗震。
簡介,聖姑宮,
簡介
榕城南滘西岸,有一座構築奇特的古廟,人稱之為“塗塔宮”。古廟坐西朝東,南滘溪水從廟前流過,廟前古榕參天,濃陰蔽日,涼風習習,空氣清新,是個避暑好去處。鄰近老人,常在此乘涼。古廟不大,土木笑榜結構,分前廳、天井、後廳三部分,牆壁由貝灰三合土夯成,基寬而上窄。內壁與地面垂直,外壁則下寬上窄,有點陡坡形,可以抗震。從外觀看,下基寬,逐漸收削至上邊,似塔形,故名“塗塔宮”。廟以琉璃瓦蓋頂,屋脊圖案嵌瓷,雙龍搶寶。廟中楹柱,裝飾古樸美觀,木雕花鳥,刀法流暢,形象生動。整個建築,富有明代的建築藝術風格。宮門一匾,寫著“二聖古廟”。
二聖,是稱唐代忠臣,死守睢陽的張巡、許遠二公。唐朝玄宗末年,政治鬆弛,只重聲色店糊膠,邊鎮重臣胡人安祿山叛亂,長驅直入,勢如破竹,連陷二京,玄宗罪棗刪倉皇逃入四川。安祿山派大將尹子奇率兵20萬, 攻江淮魚米之鄉。睢陽太守許遠,請雍立令張巡,同守睢陽,扼住叛軍進攻路線。張巡足智多謀,時常出奇制勝,以6000之兵,扼住20 萬之眾,使叛軍寸步難進,奈當時朝廷紛亂,藩鎮又各擁兵自重,無人援救,睢陽孤城苦守了10個月,糧盡援絕,殺戰馬、 鼠雀、挖草根充飢,士兵病餓交加,難以支持,終至城陷,張、許二公凜然就義。
張、許二公扼守睢陽,既保住了江淮富庶地區免遭叛軍蹂躪,使安祿山得不到足夠糧食,又牽制了敵軍力量,讓妹訂拒唐朝政府有個喘息機會,調兵遣將,組織反攻,收復失地。因此張巡、許遠,其功蓋世,朝廷封他們為聖王,人民奉他們為神,到處立廟紀念他們。
塗塔宮為何要祀張、許二聖呢?塗塔宮建於明朝末年天啟年間,為鄉賢許國佐所創建。許國佐,外號班王,榕城西馬北市人,明朝天啟七年(1627)中舉人,崇禎四年(1631)登進士,官至兵都主事,兼督九江餉務。建廟在他中舉人之後,因見明朝國家動盪,外有清兵虎視山海關外,內有流寇李自成到處亂闖。盜賊四起,民不安寧,故建雙忠廟,旨在祈求神靈保境安民,也號召忠義之士,以雙忠為榜樣,奮起保衛家國。故建此廟。
聖姑宮
為何又稱“聖姑宮”呢?原府拒恥您來,建廟之時,正值浙江慈谿進士馮元飈在揭陽任縣令,兩人友善,經常往來。馮縣令來揭上任時,愛妾黃月容從揚州帶來一尊朱聖姑木像,為祈求蒞任一路平安,便在衙內奉祀。馮太爺認為:官身任所無定,神像攜帶不便,旋碑章和乃與許國佐商量,把朱聖姑木像奉於塗塔宮內北側,同享萬民香火。
朱聖姑是何神祇呢?據說,她是四川北胡邊人,原姓劉,名月英,配夫浙江吳門。過門數年,育有一雙兒女。丈夫因外出謀求生計,一去杳無音信。家中尚有年老婆婆,這一家老幼4口的生活,全落在月英一人肩上,白天採桑養蠶,夜間刺繡針工,扶老育幼,受盡風霜之苦,有一天,婆婆得了重病,昏沉中想食肉湯,月英無計,乃割股肉煮給婆婆吃,婆婆病癒聞知,十分感動。稱之為孝媳。婆婆壽至九十九歲,在月英照料下,家雖窮也能過安樂生活,壽終正寢,及至兒女長成,能夠自立,月英乃篤信道教,修心行善,處處助人,鄉里無不稱她是個賢孝之婦,壽至九十而終。鄉間紳耆及百姓,為之申報朝廷。明朝皇帝也為之感動。封為聖姑,並賜國姓“朱”,為她立廟塑像,供萬民朝拜,時人稱為“朱聖姑”。
許國佐是個寒淚捉重孝之人,見朱聖姑又是皇封之神,便同意將聖姑木像祀於塗塔宮北側,同是忠義之神,共享百姓香火。因此,塗塔宮也就稱為“聖姑宮”了。
許國佐是個重孝之人,見朱聖姑又是皇封之神,便同意將聖姑木像祀於塗塔宮北側,同是忠義之神,共享百姓香火。因此,塗塔宮也就稱為“聖姑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