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馬鹿

塔里木馬鹿

塔里木馬鹿(學名:Cervus elaphus yarkandensis)為馬鹿的新疆特有亞種,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河及其支流沿岸,是馬鹿諸多亞種中唯一棲息在荒漠景觀中的亞種。20世紀六十年代以來,隨著塔里木盆地開發與人類經濟活動加劇,致使其分布區迅速退縮,種群數量日益減少。該亞種在1972年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載入紅皮書,中國僅將其與其它亞種一併定為二級保護。由於該亞種在荒漠生物群落占有重要地位,能適應荒漠嚴酷的環境,因而具有很高的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塔里木馬鹿
  • 拉丁學名:Cervus elaphus yarkandensis,Cervus affinis yarkandensis,Cervus yarkandensis
  • 別稱:馬鹿塔里木亞種,塔河馬鹿,南疆馬鹿,南疆小白鹿,葉爾羌馬鹿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亞綱:真獸亞綱
  • 偶蹄目
  • 亞目:反芻亞目
  • 鹿科
  • 鹿屬
  • 馬鹿
  • 亞種:塔里木馬鹿
  •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 1758
  • 英文名稱:Bactrian Deer
  • 英文名稱:Bactrian Red Deer
  • 英文名稱:Red Deer
  • 英文名稱:Elk
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級別,人工養殖,育種價值,

外形特徵

塔里木馬鹿體型中等,體軀較短。成年公鹿體高116~138 厘米,體長118~138 厘米,初生鹿重10.25 ±1.3千克,體成熟鹿的體重為256 ±24 千克。成年母鹿體高108~125厘米,體長112~132 厘米,初生重9.9 ±0. 9千克,體成熟鹿的體重為208 ±13千克。塔里木馬鹿體型緊湊結實,喜昂頭,肩峰明顯,頭清秀,鼻樑微突,眼大機警,眼虹膜黑色,耳尖。公鹿角多為5 一6 個權,角基距窄,茸主幹粗圓,嘴頭肥大飽滿,眉枝冰枝間距較近,茸型規整,單門樁率很低,茸毛灰白色而密長。全身毛色較為一致。夏毛沙褐色,冬毛沙灰色或灰白色,臀斑灰白色,周圍繞有明顯的黑帶。有黑褐色背線。

生活習性

塔里木馬鹿對塔里木盆地的荒漠區具有獨特的適應性,即特別耐酷熱、乾旱、大風、高鹽鹼,喜喝礦化度高的鹹水,食性廣。在自然條件下,塔里木河沿岸綠色走廊中的原始胡楊林、次生胡楊林及灌木叢和草地,則是野生塔里木馬鹿繁衍的主要棲息地。馴養經幾代後的妊娠母鹿,一般性情溫馴,活動謹慎。冬季喜舐冰雪。夏季喜歡水浴或泥浴。它們至今仍保留著祖先膽小易驚、哺乳母鹿對仔鹿趕肛的習性。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新疆塔里木地區。

繁殖方式

繁殖力很強。15 個月齡進人初情期。生產年齡3~14 歲,個別母鹿可達17 歲。妊娠期246 ±6 天。可繁殖母鹿的產仔率(系本年內產仔數/年初能繁殖的母鹿數×100 % )達88.4 % ,其仔鹿成活率為83.9 % ,繁殖成活率為74.2 %。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瀕危(EN)。

人工養殖

產茸性能1~13 歲公鹿平均鮮茸單產6.56 千克。上鋸公鹿成品茸平均單產2.57千克。6~11 歲為產茸佳齡。1~10 鋸鹿的三權茸平均生長66±3 天,日增鮮重80±23克;5~9 鋸鹿的平均日增長度為0 . 88 ±0 . 05 厘米。種公鹿鮮茸平均單產最高年時達12 . 61 千克。

育種價值

在產地作為純繁育種的價值很高。引種到外地後,由於適應性差、抗病力弱、對不良環境條件的應激反應較敏感,純繁的意義不大。但若與東北梅花鹿雜交,獲得的一代雜種鹿比東北梅花鹿的淨效益大得多,具有明顯的雜種優勢。在新疆地區用其母鹿與天山公馬鹿雜交或在東北遼寧地區用其特級種公鹿與東天一代雜種母鹿雜交(即三元雜交),效果尤佳,其雜交後裔的產茸量(如已出現幾隻二鋸二代雜種公鹿頭茬鮮茸產量達10 .3 千克左右)、繁殖成活率更高,適應性和抗病力得到明顯的增強,生產利用年限明顯延長,生產經濟效益更顯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