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藏群

塔藏群

辜學達、黃盛碧1987年命名,四川地礦局1991年首次公開引用。命名剖面位於四川省南坪縣塔藏鄉箭安塘子—勝利鄉牙屯溝;參考剖面位於隆康鄉叢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塔蔵群
  • 外文名:the tomb of the tower
  • 地理位置:四川省南坪縣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全天
命名,沿革,特徵,

命名

命名剖面位於四川南坪縣塔藏鄉箭安塘子—勝利鄉牙屯溝;參考剖面位於隆康鄉叢埡。

沿革

原塔藏群是指分布在岷江—荷葉斷裂帶及附近的一套火山岩和碳酸鹽岩、泥礫混雜岩。甘肅地質局區測隊(1970)曾稱為“黑舉檔獄河群”和“博峪河組”,前者歸下二疊統,後者因發現植物Neocalamites sp.等歸入中三疊統。1976年四川地質局第二區測隊將這套地層定為翻凳提石炭—二疊系。1987年該隊又將其定為菠茨溝組和扎尕山組,分屬早、中三疊世。1985年四川區調隊在西康群專題研究報告嚷籃煮中,將九寨溝附近一套塌積灰岩命名為“隆康組”,時代歸屬中三疊世拉丁期。1987年辜學甩寒促悼達、黃盛碧鑒於該套地層以其獨特的基性火山岩和碳酸鹽岩泥礫混雜岩而區別於菠茨溝組、扎尕山組及古生代地層,故命名塔藏群代表這套地層。1991年四川省地礦局首次公開引用, 並將其時棄巴代定為中三疊世拉丁期至晚三疊世卡尼期。本典從之。

特徵

為循故市砂板岩、中—基性火山岩和碳酸鹽岩泥礫混雜岩,可分兩個岩組:下岩組為淺灰色變質砂岩夾透鏡狀、角礫狀灰岩,在隆康一帶,可見由大量杏仁狀細碧岩和角閃細碧岩、火山角礫岩、放射蟲矽質岩組成的噴溢—沉積韻律;上岩組為復陸屑復理石砂板岩夾泥質灰岩薄層,底部為雜色砂泥岩、含鐵錳質灰岩或鐵錳礦層。該群與下伏老地層為不整合接觸或請講船炒斷層接觸,上覆地層不詳。厚度大於2800m。下岩組產雙殼類Daonella lommeli;牙形石Neogondolella excelsa, N.polygnathiformis等,以及海百合Taumatocrinus hsui。為海相火山噴溢—沉積岩系。火山岩K—Ar全岩等時線年齡在牙屯溝和塔藏分別為227Ma和224~231Ma。該群主要分布在四川西南部的南坪一帶,集中在岷江—荷葉斷裂帶及其附近,厚度數百米至千餘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