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石香羊,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塔石香羊因產於榕江縣塔石鄉而得名,為優良地方品種。由於長期野外牧羊,封閉飼養,高度近交,加上自然和人工選擇而形成具有特色和適應當地自然環境的地方羊種。其口感清香、鮮嫩、可口、膻味輕,故獲“塔石香羊”之美稱。
2016年12月28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塔石香羊”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塔石香羊
- 產地名稱:貴州省黔東南州榕江縣
- 品質特點:鮮嫩多汁、味道鮮美、容易消化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16年第128號
- 批准時間:2016年12月28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生物學特徵,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塔石香羊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少,膽固醇低,營養豐富,並具有鮮嫩多汁、味道鮮美、容易消化的特點,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塔石香羊肉膻味輕,肌肉纖維細緻,肉鮮嫩多汁,烹飪加工香氣宜人,風味清香獨特,味美可口,具有滋補,美容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延年益壽等保健功效,為山羊中的上品。塔石香羊板皮纖維緻密,厚薄適中,拉力強,彈性好,具有很好的利用價值。
生物學特徵
塔石香羊屬肉皮兼用型品種。皮張質量和產肉性能皆優。肉質細嫩、膻味輕、體型小、耐粗飼,性成熟早、繁殖性能好、抗逆性強。適應於在山區和林區放牧飼養。塔石香羊個體小,體型緊湊,結構勻稱,被毛中等短粗,胸部寬深,肋開張,腹較大、背平直,肌肉豐滿,四肢短而堅實,毛色以白色為主、其次為麻、黑和褐色,頭上寬下窄,略長,大小適中。公羊額較寬平;頸肩結合良好;眼大有神;角多呈倒八字形,長短適中而粗壯,少數有卷螺形;鬍鬚長7—12厘米。母羊頭清秀,角倒八字形、較長而細,乳房發育良好,形態端正。
塔石香羊性成熟早,公羊2月齡即有爬跨行為,3月齡達到性成熟,4—5月齡開始配種;母羊4月齡出現第一次發情,5—6月齡開始配種,懷孕期145—150天,發情周期16—18天,持續2—3天,初次發情體重7千克左右,年產兩胎,初產羊多為單羔,經產雙羔率70%以上,年產兩胎。種公羊利用年限為4—5年,母羊5—6年。成年羊屠宰率:公羊48%,母羊46%;淨肉率:公羊39%,母羊38%。羔羊平均初生重1.56千克;周歲羊體重:公羊16.48千克,母羊15.69千克;成年羊體重:公羊28.45千克,母羊26.6千克。
產地環境
榕江,舊稱古州,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東南部,湘、黔、桂三省結合部中心地帶,坐落在都柳江上游,東靠黎平、從江與湖南、廣西相鄰,南接荔波,西接雷山、山都,北鄰劍河,介於東經108°4′—108°44′,北緯25°36′—26°28′之間,總面積33158平方千米。
榕江地處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帶,具有氣候溫和、熱量豐富、降水充沛、無霜期長等氣候特點。平均溫度181℃,極端高溫395℃,極端低溫-58℃。最熱的7月日平均溫度269℃,最冷的元月日平均溫度76℃,年總積溫6635℃,10℃—20℃積溫4521℃,按5日滑動平均全年無負積溫。無霜期310天左右;平均降水量為12111毫米。
榕江大地貌屬貴州高原向湘西丘陵和桂北盆地過渡的三級下降山地丘陵,從西部和東南向中部延伸逐步傾斜,由中東部向縣城四周延伸,形成較為明顯的三級階地。全縣地勢景觀為四周高中間低的長狀盆形山地結構。從地形地貌看,榕江以山地為主,其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98.34%,其次為河谷盆地和丘陵。河流,分屬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以珠江水係為主,流域集水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90.96%,長江水系占9.04%。全縣河流總長1303千米,河網密度每平方公里0.4千米。
榕江縣草場面積737萬公頃。萬畝連片草場21片,共157萬公頃。常見牧草品種有60餘種,其中:禾本科45種、豆科5種、莎草科5種、蕨科5種,有豐富的可飼用的中草藥材資源。草地群落的優勢種和建設種主要是禾本科。常見的牧草品種有白芒、芭芒、金茅、黃背茅、鴨嘴茅、雲香草、竹節草、白三葉、紫雲英、鐵掃帚、野葛根、野生大豆等。榕江土壤主要有紅壤、紅黃壤、黃壤、黃棕壤;自然土土壤深厚,質地適中,土質肥沃,富含牧草生長所需的鉀元素,適宜於多種植物生長。
榕江縣優良的地理氣候環境,豐富的植物飼料資源,為香羊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歷史淵源
塔石香羊中心產地為塔石瑤族水族鄉,地處雷公山脈延伸地帶,山高坡陡谷深,地勢起伏,溪水縱橫,水源廣布,養羊歷史悠久。
據《貴州民族調查》資料記載,榕江的瑤族為板瑤,從廣西遷入,最先居住在深山密林中,大約有三百多年歷史。據說,瑤族剛遷入榕江時就開始養羊。由於長期野外牧羊,封閉飼養,高度近交,加上自然環境選擇而形成具有特色和適應當地自然環境的地方羊種。遠來的親朋,外歸的親屬及過往賓客吃到塔石香羊肉時,感覺味道清香、鮮嫩、可口,膻味輕,故獲“小香羊”之美稱。
1994年,貴州省農業廳畜牧局組織省畜牧獸醫科學研究所、貴州省農科院等科研教學單位專家深入產區,對塔石香羊進行實地考察和相關技術指標測定、肉質品味鑑定等,確認該羊為優良地方品種,其肉質為羊肉中之上品,暫定命名為“黔東南小香羊”。
2016年,榕江縣人民政府制定《塔石香羊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預計至2020年,全縣塔石香羊年出欄量達到17萬隻,將解決5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問題。
生產情況
2001年,塔石香羊飼養量達到32520隻,飼養繁殖母羊11052隻,出欄商品山羊16400隻。飼養200隻以上的有3戶,飼養100隻以上的有15戶,50隻以上的有89戶。
2011年,榕江縣在塔石、兩汪、三江等鄉鎮發動民眾養殖香羊,年出欄8000多隻,年創收110多萬元。
2014年,榕江縣香羊總存欄31464隻,其中基礎母羊存欄14187隻,年出欄肉羊14408隻,羊肉產量240噸,占當年產肉量14401噸的1.67%。存欄養在100隻以上的養殖戶有10戶,有兩個香羊養殖合作社。
2015年,榕江縣香羊總存欄31464隻,其中基礎母羊存欄14187隻,年出欄肉羊14408隻。
產品榮譽
2016年12月28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塔石香羊”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塔石香羊產地範圍為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古州鎮、忠誠鎮、寨蒿鎮、平永鎮、樂里鎮、朗洞鎮,栽麻鄉、崇義鄉、平江鄉、三江鄉、仁里鄉、塔石鄉、八開鄉、定威鄉、興華鄉、計畫鄉、水尾鄉、平陽鄉、兩汪鄉19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貴州白山羊。
二、養殖場地要求
海拔500小至1500米的山地,天然放牧草地充裕,水源豐富。
三、飼養管理
1.飼養方式:
放牧與舍飼相結合。
2.飼料條件:放牧飼養以天然草地牧草、灌木為主,歸牧後補飼本地產玉米、紅薯、豆類籽實、花生餅粕、麩皮、農作物秸稈等。每天放牧時間不少於6小時。
3.圈舍要求:羊舍配有漏糞高床。
4.環境、安全要求:飼養環境,疫情疫病的防治與控制必須執行國家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出欄:
6至8月齡,體重14—23千克。
五、屠宰加工及貯運
1.羊源標準:產自保護範圍內符合前述第一至第四條規定要求的健康羊只。
2.屠宰加工:
(1)屠宰加工流程:宰前檢疫→待宰→屠宰放血→浸燙褪毛、去頭、蹄及內臟(包括腎臟)→修整、沖洗→排酸→分割→包裝→速凍冷藏。
(2)屠宰加工要點:
①宰前管理:停食24小時,宰前3小時停止飲水,減少應激
②浸燙褪毛:浸燙水溫63℃至67℃,浸燙時間3至5分鐘,手工褪毛。
③排酸:胴體在0至4℃環境下排酸24至48小時。
④冷凍:分割羊肉在—28℃速凍48小時,放入—18至—21℃冷庫貯藏。
六、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活體羊:個體矮小,四肢短小結實,被毛白色,有髯,無肉垂,蹄部黑褐色。
(2)羊肉:肉色鮮紅,有光澤,脂肪白色至淡黃色,肉細而緊密,有彈性,肉質鮮嫩,膻味輕。
2.理化指標:
(1)活體羊:6至8月齡,體重14—23千克。
(2)羊肉:肌肉中,蛋白質含量≥20.0%,脂肪含量≤2.0%。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塔石香羊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榕江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塔石香羊的檢測機構由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