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爾波律,又稱為塔爾博特—普拉竇定律,在1834年由英國的攝影學家William Henry Fox Talbot根據自己的經驗所發現的 。
塔爾波律認為,當光閃爍的頻率達到或超過融合頻率後,人眼對融合光的感覺和對相應的全周期均勻一致的光流所產生的感覺完全一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塔爾波律
- 外文名:Talbot-plateau
- 別稱:塔爾博特—普拉竇定律
- 提出者:William Henry Fox Talbot
- 提出時間:1834年
- 套用學科:心理學
- 適用領域範圍:攝影
定律定義,實驗驗證,發展簡史,套用領域,
定律定義
塔爾博特定律也被稱為塔爾博特-普拉托定律,它是一種視覺定律。當光閃爍的頻率達到或超過融合頻率後,人眼對融合光的感覺和對相應的全周期均勻一致的光流所產生的感覺完全一致。融合後的亮度同融合前的閃光的亮度比較,其亮度或明度均要下降,而實際上達到閃光融合頻率的閃光明度的強度卻與穩定光的強度相同。
儘管高頻率的間斷光和連續光都能引起穩定光的感覺,但只有當它們的光總量即光的呈現時間乘以光強完全相等時,二者的明度才能相匹配,其強度只需間斷的閃爍光的一半就可以了。
實驗驗證
在實驗中,例如使用赫爾姆霍茨(H.L.F.ovn Helmholtz)混色用旋轉器的黑白圓板,在這種情況下,白扇形和黑扇形的弧長分別相當於上式中的a和b。這一實驗稱為扇形實驗(sector experime-nt)。
當感覺到亮度相同即光覺融合時,若光照時間為a,間歇時間為b,白光強度為I,則融合光的亮度等於亮度為aI/(a+b)的持續光。在這種情況下間歇刺雷射的總量(aI)與在全部刺激時間(a+b)刺雷射量均勻分布的狀態產生同樣的感覺,這和當光刺激時間ΔI極短時所產生的亮度感覺與IΔt成比例也是有關係的。
此外塔爾博特定律對於低等動物(如沙海螂)光反應閾下刺激的時間綜合也成立,據說也同樣適用於植物的趨光性和趨重力性。
發展簡史
William Henry Fox Talbot(1877年2月11日——1877年9月17日)是一位英國科學家、發明家和攝影先驅,他發明了鹽紙和卡羅類型的過程,是19世紀和20世紀的攝影過程的先驅。他在19世紀40年代在光力學的複製上的工作導致了光雕的雕刻工藝的產生,這是照相凹版的前身。他是一項有爭議的專利的持有者,這一專利影響了英國商業攝影的早期發展。他也是一位著名的攝影師,他為攝影藝術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他出版了自然的鉛筆(1844-46),用他的卡羅式底片上的原始的鹽紙印刷,並在牛津、巴黎、雷丁和約克做了一些重要的早期照片。1831年,他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因為他在微積分方面的研究,在光學、電學和其他學科,如語源學和古代史上進行了研究。
套用領域
光學攝影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