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遺址

塔山遺址

塔山遺址位於浙江省象山縣丹城塔山東南麓,依坡瀕海,面積約4萬平方米。1988年被發現,1990年、1992年、2007年三期發掘1600平方米,使象山地域人類活動的歷史,從春秋戰國時期,上溯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文化層堆積厚0.8-2.3米,分10個地層。時間跨度3000餘年,早期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屬於商周文化。新石器時代文化又可分為三個文化層:下層文化中的數十座墓葬,其形制和人骨架顯示的葬式,又及陶器、石器、玉器等隨葬品組合,反映了該時的塔山人為河姆渡文化。

塔山遺址對研究江南地區史前文化乃至中國歷史都具有重要意義。2013年被國務院核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塔山遺址
  • 地理位置: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丹城
  • 占地面積:4萬平方米
  • 著名景點:塔山,清風亭,寺廟
  • 級別批次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國務院
  • 批准文號:國發〔2013〕13號
  • 編號:7-0173-1-173
  • 時代:新石器時代至周
與馬家浜文化在這裡相遇而不完全相融的狀態,文化面貌正好填補河姆渡二、三期間的空缺,為此,有考古專家提出了“塔山文化”的命名;中層類似於崧澤文化;上層則相當於良諸文化。在某種意義上,塔山遺址代表了寧紹地區河姆渡文化以後新石器文化發展的序列。遺址中大量人骨架、大型獸骨、各類器物的出土,為研究體質人類學和東南沿海地理環境變遷、當時社會情狀,提供了極為可貴的資料。
陶單耳罐陶單耳罐
國家文物局評價,“象山縣塔山史前文化遺址的發現和發掘,體現了我國考古工作的新成就。
塔山遺址新發現6000年前象山已有青銅兵器
你知道嗎?當年遺址所在地只是個煤氣站,最早發現的是位中學生。
位於象山丹城的塔山遺址首次發掘出商周時期的青銅兵器。2007年,塔山遺址發掘考古隊領隊、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蔣樂平向記者出示了一批近日發掘出土的器物,包括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鏃等珍貴文物。
從塔山腳下的雕塑仰望塔山從塔山腳下的雕塑仰望塔山
塔山遺址,位於象山丹城城東南麓,沿山勢呈東西向延伸,總面積約1.5萬平方米。根據一期、二期發掘考古,塔山遺址是一處保存良好的原始聚落遺址,屬新石器中晚期,距今有近6000年歷史。10月10日開始,浙江省考古研究所與象山縣文管會辦公室聯合發掘塔山遺址三期。木器和動物骨頭等有機質遺物的發現,彌補了塔山遺址一期、二期發掘對塔山遺址認識上的不足。
遺址·新發現
記者在塔山遺址三期挖掘現場看到,民工們在考古專家的指導下有條不紊地細心鏟挖,10個探方已分別挖至1米多深,其中的幾個探方中露出的古建築遺蹟、紅燒土遺蹟、石砌古井已具規模。而在遺址旁邊是一塊菜地,上面長著綠油油的小青菜、白蘿蔔等,與十個探方成鮮明對比。
塔山遺址發掘考古隊領隊、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蔣樂平介紹,近一月來,發掘工作進展順利,已挖掘至第四文化層,屬於商周時期地層。從發掘出土的器物和露出古建築、紅燒土、古石井等遺蹟來看,遺址發掘區在商周時期是居住區。此處地下水位比較高、濕度高,所以遺物保存相對比較完好。“根據前期的探孔調查估計,文化層最深可能達2.7米,我們有理由期待更多的發現。”蔣樂平說。
蔣樂平還向記者出示了一批近日發掘出土的器物,有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鏃2枚、青銅戈1枚;商周時期的青銅魚鉤1枚,青銅削1件,石鏃、石斧、石刀、陶網墜數十件,陶片數千片,其中比較完整的陶器有10餘件;新石器時代的陀螺1個及其他一些木器和動物骨頭;唐代“開元通寶”錢幣600多枚。蔣樂平介紹,商周時期的青銅兵器在長江以南地區較少發現,在象山還是首次發現。另外,十幾公分長的一枚青銅鏃和青銅魚鉤保存十分完整,特別是青銅魚鉤以及陶網墜的發現,對研究漁文化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極大地豐富了象山歷史文化的底蘊。木器和動物骨頭等有機質遺物的發現,也彌補了塔山遺址一期、二期發掘對塔山遺址認識上的不足。
 發掘·故事
塔山遺址
塔山遺址的發現,要追溯到上個世紀。1988年1月,象山中學學生勵江一,運用已學得的歷史、文物知識,發現了“塔山遺址”的文物,並向他的歷史課外興趣小組指導老師胡朝勝匯報。胡朝勝隨即進行實地考察,認為這是很有保護價值的古代遺址,並立即上報縣文管部門。後經各級文管單位試掘,確知有十分豐富的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的文化堆積,有重要發掘價值。記者從蔣樂平處證實此說法,他還告訴記者,為此,有關部門還對師生兩人進行了表彰。
當初的懵懂少年,如今變成什麼模樣?他是否知道塔山遺址在進行第三期挖掘?現在是否在從事歷史研究?通過多方查詢,我們終於找到了已在象山縣廣播電視局網路中心工作的勵江一(網路工程師)。
“都過了快20年了,你們居然還能找到。”在一間簡陋的辦公室內,記者見到了戴著眼鏡一臉書生氣的勵江一。在了解記者的來意後,勵江一露出了靦腆的笑容。他告訴記者,當時發現塔山遺址只是一次偶然,當時那裡還只是一個煤氣站,一天他和父親去換煤氣,在路上發現工人正修路,不時會在土堆里出現破損的帶有花紋的陶片,好奇的他便隨手撿起一塊陶片放在口袋裡帶回家。由於父親也比較喜歡歷史,勵江一便將這一發現告訴了父親,隨後父子倆便經常在周末,拿著小鐵鍬來到煤氣站附近,模仿考古專家像模像樣地“考古”,而每次父子倆都能挖到一些碎陶片,細心的勵江一在家中對這些陶片仔細“研究”,他發現這些碎片可以拼裝成一個陶罐,這一下激發了父子倆的興趣。
在挖了八九次後,一個重大收穫讓他們振奮:勵江一挖出了一個完整的陶罐。考慮到可能是文物,勵江一便將陶罐交給了歷史課外興趣小組指導老師胡朝勝,隨後便出現了“塔山遺址”。為了表示鼓勵,有關部門還獎勵給了勵江一200元,學校也給他頒發了證書,一時間勵江一成了學校里的名人。“不過時間太久遠,證書已經找不到了。”勵江一笑笑,當年無心的發現,並沒有給他造成太大的影響。
塔山遺址
發掘·成果
塔山遺址先後於1990年9月28日至12月24日和1993年3月13日至6月12日作了兩期發掘,首期發掘面積350平方米,二期250平方米。
塔山遺址一、二期發掘的史前遺存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史前人類的居住地,其中包括各種人為的建築遺蹟;二為墓葬,包括38座分布密集且有規律的氏族部落成人墓葬,其中出土的38具人體遺骸保存較為完整。上海自然博物館研究員黃象洪鑑定後認為:這批遺骸年代之久、數量之多、保存之好為我國長江以南所罕見。它對研究長江以南地區種族人類學具有極高的價值。遺址文化堆積層厚80至230厘米,分十層,主要內容是各個時期人類生活堆積,年代最早近6000年。
沉睡地下6000年之久的史前墓地重見天日,一大批器物陸續出土。出土器物分三大類:一是陶器,二是石器,三是玉器,未見木器和骨器。塔山遺址出土的數十座墓葬,其形制和葬式,以及陶、石、玉器等隨葬品的組合,反映了當時塔山人處於河姆渡文化和馬家浜文化的相遇而不完全相融狀態,是江南地區近年來尤其是浙江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的一次重大收穫。遺址中大量人體骨架、大型獸骨和各類器物的出土,為研究體質人類學和東南沿海的地理環境變遷、當時社會情狀,提供了極為可貴的實物資料。
塔山遺址三期於2007年10月10日開始發掘,發掘面積1000平方米,分10個方進行發掘。目前最深一方已發掘至1.5米,發現了4個文化層,並在開挖排水溝時初步發現第4層下的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層。出土器物除了10餘件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外,還有大量的陶片,以及一些新石器時期的木器和動物骨頭,600多枚唐代錢幣。在遺址中,還發現了一口春秋戰國時期的水井和一條曲尺形的石砌牆基。
國家文物局評價:“象山塔山史前文化遺址的發現和發掘,體現了我國考古文化的新成就,對研究江南地區史前文化乃至中國歷史都具有重要意義。”
 遺址·保護
塔山遺址
目前劃定了保護區,若現特大成果,有可能建“遺址博物館”。
為保護好塔山遺址,象山縣劃定東至東谷湖路與塔山路中心線交叉點向東290米,南至塔山路,西及西南至東谷湖水庫閘門和向東流去的水渠,北至丹梅簡易公路向塔山頂方向推出80米區域為保護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