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大米

塑膠大米是指以塑膠粒為原型而製成的塑膠製品,外觀與普通大米相似,被摻雜於食用大米中,食用必然會對人體造成危害。2011年,起源於南京某市民在米袋子裡挑揀出十幾顆相同的"塑膠米粒"。

自2008年以來,中國未對印尼出口過大米,印尼國內出現的“塑膠大米”與我大米出口企業無關。2016年12月,奈及利亞查獲一批102袋走私進入奈及利亞的塑膠大米,並逮捕了一名嫌犯。不過,奈及利亞國家食品藥品管理控制局於12月30日公布了檢驗結果:這些大米里有好的大米,也有一些變質污染的大米。據奈及利亞《笨拙報》(Punch)報導,該國的檢驗結果顯示,這些大米並非是塑膠,而是真的大米,只不過“裡面微生物的含量已經超過了食用的允許範圍”,因為並不適合人類食用。

事件經過,2011年版,2015年版,2016年版,2017年版,事情調查,形態特徵,再起爭議,事件處理,官方闢謠,調查結果,官方回應,

事件經過

2011年版

2011年南京市民金先生的母親在瑞金路金潤發超市買回一袋50斤的大米。當老人舀出兩盒子米洗後,水面上竟漂浮起十幾顆圓潤的白色顆粒,捏起來仔細一看,竟然是塑膠質地的"大米"。隨後,金先生在米袋子裡挑揀出十幾顆相同的"塑膠米粒"。"我一開始都不敢相信,真的沒想到他們會在大米里摻上這個。隨後超市表示聯繫廠家展開調查。
2011年6月3日,金先生的母親從瑞金路金潤發超市里購回一袋50斤"賢人"牌東北大米,當時超市的促銷價是112元。老人同時也買了另外一個牌子的一袋大米,回家後先吃這袋大米。直到6月21日上午,老人想起"賢人"牌大米,於是打開米袋,舀出兩盒子放進鍋里洗。
"以前我一直用淘米籮洗,看著這袋‘賢人’大米很清透光亮,覺得裡面應該不會有其他雜質,也沒揀,就直接放進鍋里洗。"老人說,剛放水進去淘了兩下,水面上飄起來幾顆白色的顆粒,"我還以為是被蟲蛀過的空心米,戴著老花鏡把它挑出來,後來就不對了,漂上來十幾顆。"老人把這十幾顆捏起來仔細看,跟大米的外觀好像差不多,但手感不對,形狀也有些偏圓。

2015年版

網上出現“塑膠大米”的另一個版本“棉花大米”,該謠言稱有人用爛棉花做大米。隨後被媒體闢謠稱那些所謂的棉花其實是某種塑膠或化纖,不會是真棉花,因為棉花熔化後會像泥巴一樣毫無柔韌性,無法拉絲切粒。

2016年版

10月,“塑膠大米”的謠言死灰復燃,國內外媒體相繼闢謠。11月,塑膠加工大米的視頻在社交平台瘋傳,多家媒體相繼就此視頻進行闢謠。
2016年,奈及利亞海關查獲102袋50公斤裝的“塑膠大米”,引發全球關注。12月30日,奈及利亞官方公布了沸沸揚揚的“塑膠大米”事件的調查結果。結果顯示,這些大米並非塑膠所制,但因為霉變不能食用。

2017年版

近日,“塑膠大米”的謠言再度出現,過往的一些謠言文章、圖片和視頻在網際網路上不斷傳播。對此,不少網民、媒體紛紛指出,這種“塑膠大米”不僅很容易識破,成本還高於正常大米,商家沒有必要用塑膠去替代假大米。

事情調查

金母喊來老伴瞧瞧,兩位老人研究半天終於吃驚地發現,這些顆粒根本不是大米,而是塑膠顆粒。老人說,當時在超市挑選大米時還特意查看了包裝上是否有QS安全標誌以及生產日期等,這些在米袋子的外包裝上一應俱全,沒想到還是讓人不放心。

形態特徵

塑膠大米模樣跟大米十分相仿,只是比正常的米粒要圓潤一些,顏色更白,用指甲掐一下,顆粒有彈性,表面上便留下一道痕跡,質感跟塑膠十分相似。

再起爭議

2016年12月奈及利亞查獲一批102袋走私進入奈及利亞的塑膠大米,並逮捕了一名嫌犯。奈及利亞官員說,聖誕節和新年前夕的糧食價格大幅上升,不法分子希望在這個時候把這些假大米投入市場。
拉各斯海關關長馬穆杜(Haruna Mamudu)說,這些假大米煮過之後很粘,但“天知道人吃了會怎么樣”。
英國廣播公司在拉各斯的記者說,這些大米製作得非常好,因為他拿在手裡沒感覺到異常。不過他說,聞一下這些“大米”就會發現,有一股化學品的味道。
奈及利亞官員已經把“大米”樣品送交實驗室,以確定其具體成分。

事件處理

官方闢謠

當他觀看了網傳視頻後表示,這根本不是在製造什麼塑膠大米,而是一個最基本的塑膠造粒過程。他說,視頻中所用的設備在塑膠行業很常見,應該就是一台塑膠造粒機。他說,工廠把回收來的塑膠放入塑膠造粒機,生產出再生塑膠顆粒。這些顆粒是再次製作塑膠製品的半成品原料。而之所以要做成顆粒狀,是為了便於進行儲存、運輸。
他還告訴記者,這類再生塑膠顆粒的均價為每千克10元左右,而普通大米每千克不超過5元。塑膠顆粒生產成本比大米高多了,怎么會用塑膠去替代假大米呢?
騰訊較真平台也指出,網上流傳的“塑膠大米”加工的視頻,但其實視頻展示的不過只是再生塑膠顆粒的加工過程,和大米八竿子打不著關係。不過,識破這則謠言,也無需知道視頻里到底在做什麼。因為拿塑膠顆粒“假冒”大米會很容易被識別出來,根本騙不了人,比如同樣泡在水泡,塑膠顆粒會浮起來,而大米會沉下去,且兩者的口感也完全不一樣。商家沒有可能造假還留這么大一個破綻,這么乾純粹是惹火上身。

調查結果

雖然一般的小作坊就可以生產塑膠顆粒,但沒有人會用塑膠顆粒假冒大米出售。“你們可能沒見過塑膠顆粒的實物,非常好辨認哪是塑膠顆粒哪是大米,根本沒法假冒。”另一位塑膠生產商告訴記者,現在,加工塑膠顆粒的設備很簡單,有一台注塑機就行,但在產量上廠家是有規定的,很多廠家最低生產的標準是一噸,很少會少量生產。塑膠顆粒也有非常多的用途,可用於生產服裝配件、建築建材、農業工具和其他機械產品。

官方回應

2015年5月28日,商務部對外表示,印度尼西亞的“塑膠大米”事件與中企無關,自2008年以來,我國未對印尼出口過大米。
2015年5月,部分印尼雅加達商店出售的大米摻雜了合成米,含聚氯乙烯,長期食用這種“塑膠米”,會引發腹痛甚至癌症。有印尼媒體聲稱,“塑膠大米”疑似從中國進口。
2016年12月,在媒體報導發現塑膠大米之後不久,奈及利亞的衛生部長就在推特上進行了公開澄清:根據初步檢測,沒有證據能夠證明這些大米是塑膠製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