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性壓製成形工藝又稱Ram擠壓祛,最早由美國發明,現已推廣到日本、西德、英國等。在我國率先使用該工藝的是河北省唐山市第二瓷,藉助塑性壓制工藝,不僅能成形橢圓形、方形、串角形、扁形、校形和有凹凸花紋的製品。而且生產效率高,勞動強度低,產品規整度好.並便於機械化、規模化生產。實踐證明.塑性壓製法不失為一種成形異形產品的新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塑性壓制
- 外文名:Plastic pressing
- 別稱:Ram擠壓祛
工藝原理,工藝步驟,瓦坯塑性壓製成型,
工藝原理
塑性壓製成形工藝就是把塑性泥料(泥餅)放到一組可以向里通氣的石青模型內,然後通過一定的壓力,對泥料擠壓成形。
工藝步驟
塑性壓製成形用模具為顯氣孔率比較高的石青模型,其製造方法如下:
首先,需要一個用約14mm厚鋼板焊接的方形鋼箱.在箱內均勻配置一根螺腚狀排氣管。該排氣管是由Φ0.5mm鋼絲繞成的螺旋彈簧管,直徑為Φ5mm。外部用布帶纏繞,壓縮空氣可以從管內均勻排出.將鋼箱準確地放到凸胎上即可進行澆注,最後得到用於塑性泥料壓製成形的模型.在模型的四周設有兩道排泥槽,以便排除余泥,保證產品口沿規整。生產石膏模型時,石膏漿中的石膏與水的重量比為1.7∶1,井須添加3%的鞣型減水溶劑(AST),以便提高模型的強度。
瓦坯塑性壓製成型
泥料經擠出機(如泥料塑性指數不高,應採用真空擠出機)擠出後切成泥片,根據泥料性能可困存7~15d或不困存,再送到壓瓦機成型。
泥片的擠出一般採用Φ320型雙級真空擠出機或規格更小的Φ280型雙級真空擠出機,每次同時可擠出1~3片,由於瓦的產量一般不太大,因此很少採用大規格的擠出機。成型含水率一般為18%~22%。
這種成型方法的優點是動力消耗低,成品率高;缺點是成型水分高,乾燥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