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湖

塌湖

塌湖位於湖北省荊州市鐘祥市石牌鎮境內,屬鄉村原野湖泊。湖泊水面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2°25'9",北緯30°57'17”。

塌湖湖區地處中緯度地區,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湖區年平均氣溫16.5℃,年平均無霜期262天,45%降水量集中在夏季。

塌湖自然風光秀美,全省新農村示範點彭墩村人文建築風格具有特色,彭墩居民新村、彭墩科技館、湖北省基層幹部培訓中心,大型科技園、大型養殖場等布局風格各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塌湖
  • 面積:1.57 km
  • 地理位置:湖北省荊州市鐘祥市石牌鎮境內
形成演變,自然演變,人為演變,位置境域,水文特徵,綜述,水質,流域特徵,地貌,氣候,湖區水系,資源狀況,植物資源,動物資源,旅遊資源,歷史文化,傳說故事,名稱由來,文化習俗,社會生活,經濟,

形成演變

自然演變

歷史上塌湖是竹皮河左岸的河灘沼澤地,因當地王姓居多,人們便稱之為王湖塌子。每年夏汛期,竹皮河水位上漲,河水倒灌,河湖相連,一片汪洋,湖面增大至6.6平方千米。當河水下降,河湖相隔,湖域水面便隨之縮小,加之河水侵蝕,雨水山洪沖刮,山體水土流失,使塌湖不斷淤塞,湖底抬高,湖水水面逐步減縮。

人為演變

民國時期,湖區富戶王玉芝看好湖水蘊藏商機,便出資僱請當地民眾在竹皮河左岸壘堤築壩,控制河水倒頭,將湖內水生資源據為己有。每年秋冬時節,組織沿湖漁民下湖捕魚,挖藕,從中獲取財富,湖泊水面相對穩定。
1957年冬,鐘祥縣石牌區組織勞力加高培厚塌湖堤壩,攔蓄來水,用於沿岸農田生產灌溉。1978年,石牌人民公社組織勞力修築1.7千米大堤(俗稱外湖堤),防止竹皮河水倒灌塌湖,在堤上修涵管閘兩處,湖面增大66.7公頃。1994—1996年,賀集鄉政府組織萬餘勞力開發竹皮河,投資700多萬元,百台機械參與加固堤防,圍湖造魚池133.3公頃,形成現狀湖面。

位置境域

塌湖位於湖北省荊州市鐘祥市石牌鎮何巷村西南1千米,東北距鐘祥市中心城區(帶中街道辦事處)26.8千米,北依石牌鎮毛集村、何巷村六組,南抵竹皮河壩,西至石牌鎮銅橋村一組和毛集村杜家擋,東鄰鐘祥市康橋湖農場。塌湖湖面東西長3.6千米,南北寬2千米,湖岸長12千米。
塌湖

水文特徵

綜述

塌湖是漢江流域鐘祥市石牌鎮境內沖積型湖泊。湖底高程37米,湖內水位一般在39~42米。據2012年湖北省“一湖一勘”資料,塌湖水域面積1.57平方千米,相應容積200萬立方米。

水質

20世紀80年代以前,塌湖湖水清液甘甜,滿湖生長著蓮藕、芡實、水草及各種野生魚類和藻類植物。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由於養殖特種經濟魚類,投餌施肥。加之湖周農田的化肥、農藥尾水滲入湖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2005年,國家南水北調工程在湖岸植樹造林333.3公頃,保護湖岸水土。
20世紀80年代初,鐘祥縣水產科學研究所常規考察鑑定全縣水域水質,塌湖水質為三等二級,屬典型性淡水碳酸鈣水,呈微鹼性,pH值6.5~8.5,溶氧含量高,營養鹽類多。
1994—1998年鐘祥市開發整治竹皮河,修渠圍湖築壩,控制外源性水體直接入湖。2000年後,逐步控制湖內養殖化學污染,杜絕投肥養殖,湖域水體質量漸趨好轉。
據2012年湖北省“一湖一勘”資料,塌湖水質為Ⅲ類,水體無色無味,略顯渾濁,湖邊有少量水草,湖中有藻類植物,大面積蓮藕和浮萍,還有不少水禽棲息。塌湖水質自2010年起開始定期監測,之前沒有嚴格監測及監測結果記錄。2011—2013年,湖域治污力度加大,監管責任加強,湖區水體質量有明顯改善。

流域特徵

地貌

塌湖屬河湖相沉積渴湖,是漢江侵蝕與竹皮河沖刮的渦旋湖泊。湖北部和東部靠丘陵,西部和南部為平原低丘。湖面呈不規則橢圓形,岸線平直。湖底形態平底鍋型,湖岸較平坦,湖泊內有自然島嶼一座。按湖區水域自然注泄流徑,地形呈西北高、西南低平緩地貌。

氣候

塌湖湖區地處中緯度地區,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湖泊水面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2°25'9",北緯30°57'17”。湖區年平均氣溫16.5℃,極端最高氣溫為39.7℃(1961年6月22日),極端最低氣溫為-15.7℃(1955年1月5日),年平均無霜期262天,45%降水量集中在夏季。

湖區水系

塌湖入湖河流杜家擋,出湖河流竹皮河。湖沿岸有進出水口5處(涵管4處,閘門1處)。其中:位於湖老壩2處涵管,新壩2處涵管,涵管直徑均為1米;竹皮河堤修建1孔閘門,閘門高2.8米,寬3.2米。5處進出水口在山洪暴發時可排泄湖內洪水,遇竹皮河、漢江水位上漲則關閉閘口,防禦洪水入侵。平時根據湖域水位和來注水體質量調節關閉閘口,由杜家均進入的暴雨洪水,經竹皮河入漢江。

資源狀況

植物資源

塌湖水域富含多種水生動植物資源,湖沿岸淺灘生長有茭白、蒲草、蓮藕等水生挺水、浮水、藻類植物34種,尤其是野蓮藕、野菱角、芡實長勢茂盛,野蓮藕生長面積在10公頃以上,野菱角和芡實滿湖生長,夏季茂盛期人畜皆無法入湖下水。

動物資源

塌湖水下有龍蝦、烏龜、鱉等經濟水生動物22種。湖內有鶴鶉、白鷺等候鳥,還棲息野鴨、白鶴等國家級保護珍禽。夏秋時節野鴨在湖面戲水,白暨在淺灘浮萍上覓食的“特寫鏡頭”隨處可見。

旅遊資源

塌湖自然風光秀美,全省新農村示範點彭墩村人文建築風格具有特色,彭墩居民新村、彭墩科技館、湖北省基層幹部培訓中心,大型科技園、大型養殖場等布局風格各異,全省各地乃至省外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均慕名前來參觀學習到訪,自2012年起每年均在萬人次以上,形成規模旅遊資源優勢。
塌湖
左岸刺柏
湖島
湖島形似寶塔,聳於湖中,歷史上也曾以島嶼之形、稱之為“塔湖”。湖岸有刺柏形如巨傘,枝繁葉茂,樹冠碩大,冠高20餘米、樹幹胸徑1.5米,人們稱之為吉祥樹,是塌湖一處獨特的自然景觀。
萬子田遺址
萬子田遺址位於石牌鎮何巷村六組,為商周遺址,1984年5月發現,考古界命名萬子田遺址。遺址南北長300米,東西寬400米,面積12萬平方米,遺址露出部分高出四周40厘米。文化堆積層厚1.2米,內含有瓮、瓶、罐、盆、鬲、圈足器等。以泥質灰陶為主,夾砂紅陶、黑陶等,均為輪制。紋飾有魚網紋和魚紋、方格紋、繩紋、弦紋等,遺址中遺物具有龍山文化特徵。2000年,被列為荊門市文物保護單位。
塌湖
萬子田遺址
彭家台遺址
彭家台遺址位於石牌鎮何巷村六組,為商周遺址,考古界定名彭家台遺址。遺址以彭家台子為中心,東南至塌湖岸邊,西與萬子田遺址接壤,北為沖田,面積6000平方米。2000年被列為荊門市文物保護單位。
塌湖
彭家台遺址

歷史文化

傳說故事

冤坑湖傳說,冤坑湖又稱淵坑湖,位於塌湖岸邊何巷村,水面79.1公頃,常年水深2一4米。相傳古時候,這裡經常久旱無雨,地上草木不生,莊稼顆粒無收,百姓討米要飯。有一天,海龍王騰雲駕霧巡遊到此、目睹慘景,非常同情,當夜私降大雨。但夜幕漆黑降錯地方,低洼地遭水淹。玉皇大帝知道後,傳訓海龍王,斥之觸犯天條,貶到凡間,發配此地當“湖君”,並責令其疏漬排澇。海龍王見此處地形似鍋底,水難排出,便想出一個辦法,用屁股往低洼處用力一蹲,立即下陷成一個湖坑。老百姓為海龍王抱打不平,將坑湖取名為“冤坑湖”。因湖水深,人們又稱其為淵坑湖。

名稱由來

塌湖位於鐘祥市石牌鎮境內,屬鄉村原野湖泊。相傳在清光緒年間就有湖,當時湖面較小,史稱王湖。民國初期,湖區富戶王玉芝為控制竹皮河水域資源,沿河岸築壩,使河岸淺灘水面擴大,形成天然養魚湖泊。湖主每年秋冬季節知會湖岸漁民何時開湖捕魚,邀約廣大漁民參加。因湖面寬廣湖底深淺不一,湖區漁民捕魚收穫甚微。連年告示,年年開湖不紅,捕魚漁民逐年減少,湖開塌了。民間順口傳稱塌湖。1980年地名普查和1982年《鐘祥縣地名志》登記定名為塌湖。

文化習俗

塌湖人過年、辦紅白事請客做筵席歷來很講究,有其獨到之處。無論做什麼筵席,做多少菜,總把蟠龍菜放在首位,有“無龍不成席”之說,而把圓子放在最後“圓席”。其上菜的基本順序為“一龍二鳳三紅四喜五虎六將七星八寶九壽十全”。
塌湖
農民新村
“一龍”,即蟠龍菜;“二鳳”,即全雞,清燉紅扒全雞或香酥、黃燜全雞;“三紅”,是過油豬肘、紅燒肉、三元蹄膀、扣肉等;“四喜”,是燴五彩魚圓、茄汁全魚等;“五虎”,即野雞、野兔、山羊等;“六將”,是魚、蝦、鱉、蟹等製作的菜餚,如清燉鮒魚、皮條黃鱔、清蒸武昌魚、糖醋鯉魚、清炒蝦仁、花籃鱉﹑酒槽魚等;“七星”,是丁絲條等小型原料用旺火急炒烹製的熱炒菜;“八寶”,是以八種以上烹飪原料燴或蒸製的甜餚;“九壽”,是高檔精緻素菜,如炒雙冬、明月菜心等;“十全”,是最後一道菜,有圓滿意味的各種圓形菜饌,如響鈴圓子、珍珠圓子、魚圓子、藕圓子等。
塌湖
蟠龍菜

社會生活

經濟

種植業
塌湖湖區的種植業主要為農作物種植業,面積達660.5公頃。2012年,糧食播種面積(含複種面積)2333.3公頃,糧食總產7000噸,棉花100噸,油菜籽1600噸,雜糧200噸。絕大多數湖區居民以農業生產為主,兼以務工經商。
水產養殖業
自1958年建立石牌區塌湖漁場後,湖區漁業生產由鬆散天然養殖向規模經營轉變,每年人工培養水花魚苗數萬尾放養湖中,實行生態養殖。塌湖年產野生優質成魚1000噸,其他水產品200餘噸。2012年,捕撈成魚1000噸,產值600多萬元。品種以青魚、草魚、鏈魚、戴魚為主,所產鮮魚除滿足本地市場外,主要外調外銷到東北諸省及河北、河南、陝西、山西等省市。
外出勞務
塌湖湖民外出主要是從事豆製品加工業,每年在外豆腐郎8000餘人,年創純利4億多元,人均5萬多元。豆製品生意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武漢、西安、烏魯木齊、南京、重慶、鄭州、荊州、襄陽、宜昌等500多個大中城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