堽城壩在今山東寧陽東北,汶水與洸水分流處。蒙古憲宗七年(1257年)於堽城築土壩斗門,遏汶水南流入洸,至任城(今山東濟寧市)合泗水,以濟餉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堽城壩
- 建立年代:1290年
- 地點:寧陽縣伏山鎮堽城壩村
- 建立朝代:元
堽城壩在今山東寧陽東北,汶水與洸水分流處。蒙古憲宗七年(1257年)於堽城築土壩斗門,遏汶水南流入洸,至任城(今山東濟寧市)合泗水,以濟餉運。
堽城壩在今山東寧陽東北,汶水與洸水分流處。蒙古憲宗七年(1257年)於堽城築土壩斗門,遏汶水南流入洸,至任城(今山東濟寧市)合泗水,以濟餉運。...
堽城壩景區 位於縣城北15公里處,市級重點保護單位,興建於明代。有大殿、兩廡、月台、神道、禹王像、石獅等景點,廟內今存數百年樹齡的古柏11株,腰圍均在4米...
地名,在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 堽城因堽城裡而得名。堽城裡北依汶水,南臨洸河;向西一里有村堽城西,又七里有堽城壩——壩為元代著名水利工程,本在堽城裡...
堽城裡故城址,北依大汶河、洸河,南臨堽城屯、接雪埠山(今張果老山),西有元代堽城壩,歷史上為屯兵屯糧之重地。故城略成長方形,東西長約1000米,南北長約...
明朝永樂年間,在元代遺址下游4公里處,現在的伏山鎮境內,新修了堽城壩,再通過鎮內光河向將汶河水引入運河,於是“舟楫往來無阻”。堽城壩歷史上曾重修四次。但...
寧陽禹王廟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伏山鎮堽城壩村北,大汶河南岸,坐北朝南。禹王廟原為河神廟,後為紀念大禹治水改建為禹王廟。...
至此可以斷定,金口壩、堽城壩的重修確係張盛一人領銜建功立業無疑。他也因此而名聲大震,此後平步青雲,累官左參政。金口壩情況金口壩宏偉堅固,橫跨泗河,宛如臥波...
為磁窯鎮裡的一條城中河,據史冊記載兩岸有很多窯場,至今仍有大量窯片存在,...堽城壩是古代水利工程的傑作,其科學性、重要性可以與都江堰比美,在中國古代的...
寧陽縣伏山鎮位於縣境北部,北隔大汶河與肥城市相望,東接堽城鎮,南鄰文廟街道、...(陳家廟、胡家廟、盧家營)、施家村、前石樑、後石樑、罡城壩、北劉家莊、...
同時,又對柳林閘、十里閘、戴村壩、堽城壩、金口壩等重要的閘壩設施進行了詳細的測繪。通過跨部門、多學科合作,不僅廓清了三湖原有範圍以及湖堤、閘口、斗門的...
為了解決南旺鎮北面水源不足問題,白英建議改建元朝的堽城壩,阻止汶水南支流入洸水;同時在東平縣的戴村修築攔水壩(即戴村壩),阻止汶水北支入海,把大汶河的全部...
蜀山湖、馬踏湖、南旺湖的範圍、殘存湖堤及水櫃的水工設施(閘8、斗門13、壩1),小汶河、戴村壩以及泉源,濟寧分水樞紐的堽城壩、金口壩、會源閘等進行調查測繪。...
元代會通河水源,曾採用“遏汶入洸”,即在汶河上鑿堽城壩引汶水入洸河,洸水流至濟寧,通過會源閘(又稱天井閘)分流南北濟運。由於濟寧地勢比南旺約低5米,洸...
“一帶”,即以禹王廟為龍頭,串聯堡頭文化遺址、蔣集鎮白鷺保護區、隕石觀光園、堽城壩水上公園、顏林顏廟、琵琶山、琵琶湖的沿汶河旅遊觀光帶。“一圈”,即...
堽城因“堽城裡”而得名。堽城裡北依汶水,南臨洸河;向西一里有村堽城西,又七里有堽城壩,為元朝時期著名的水利工程,本在堽城裡村西,明朝時期移築下游,...
改建金口壩和創建堽城壩至元二十六至元順帝至正元年(1289~1341年)興建會通河、濟州河通航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淮水溢入泗州城...
歷當塗、江綿有惠政,轉工部主事,改戶部,董運河,藥堽城壩,悉底績,以不合歸。囊無餘資,時謂其人空歸故鄉雲。詞條標籤: 歷史人物 , 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