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壩鄉

場壩鄉

全鄉有黨的基層組織50個,其中有9個村黨總支一個教育總支有黨員895名。其中,少數民族黨員70人;女性黨員友1人;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有52人,高中(中專)文化程度的有146人;國中以下文化程度有697人;六十歲以上的黨員有206人。全鄉設團委1個,團總支2個,團員1235人,其中女性團員316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場壩鎮
  • 行政區類別:鄉
  • 面積:170.94平方公里
  • 人口:常住人口45977人,流動人口8950人
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教育發展現狀,歷史文化概況,資源概況,特色產業,新農村建設,

農村經濟

場壩鎮農村經濟總收入537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770萬元,占51.5%;畜牧業收入1432.7萬元,占26.6%;漁業收入14.8萬元,占0.3%;林業收入113.7萬元,占2.1%.外出勞務收入610萬元,人均收入990.人均純收入680元。

人口衛生

場壩鎮轄9個村民系喔阿祖。截止2007年9月28日總人口54927人。從2006年10月1日,共出生人口776人,出生率14.21‰,其中常住出生人口523人,出生率11.44‰;流動出生人口253人,出生率28.24‰.死亡人口367人,人口死亡率6.72‰,人口自然增長率7.49‰。在出生人口中,計畫內出生677人,計畫生育率87.76%,其中常住人口計畫內出生459人,計畫生育率87.76%;流動人口計畫內出生218人,計畫生育率86.17.計畫外出生共99人,計畫外生育率12.76%,其中常住人口計畫外出生64人,計畫外出生率12.24%,流動人口計畫外出生35人,計畫外多孩率2.58%,其中常住多孩出生7人,流動多孩出生7人,流動多孩出生13人。
場壩鎮有已婚育年齡婦女8845人(其中常住人口已婚育齡婦女6812人,流動已婚育婦女2032人)占人口比重16.10%。期末落實各種節育措施人數8155人,綜合節育率92.21%,其中常住已婚育年齡婦女已落實措施人數8155人,綜合節育率94.08%,流動已婚育齡婦女落實措施1746人,流動綜合節育率86.31%。在已落實各種節育措施當中,落實長效節育7903人,長效節育率89.36%,其中常住長效節育人數6318人,長效節育率89.36%,其中常住長效節育人數6381人,常住長效節育率93.67%,流動長效節育人數1522人,流動長效率75.23%。
2007年度完成五術876例,其中常住575例,流動301例。完成結紮340例,其中完成二扎261例,完成放環449例,其中一放429例,完成補救措施87例,計畫生育避孕及時率72.25%。
2007年度全鎮徵收社會撫養費34萬元;獨生子女辦證23戶。

教育發展現狀

全鎮擁有全日制中國小29所,其中初級中學1所,附中1所,完全國小15所,一師一校點 12所。中國小在校學生11855人。其中國中3653人,國小8202人。全鎮在職教職工225人,其中國中73人,國小152人。全鎮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8.5%,國中學齡少年毛入學率達95%。

歷史文化概況

場壩集鎮始建於清朝末年,沿襲“路獐牛場”而演變為牛場壩。轄區內的土著居民彝人引領著舊時人情風物的發展演化,故流傳有諸如“巴溜隴家”“麻園安家”等說,知名的人物有抗日名將、國民黨六十軍安恩溥軍長,滇軍團長隴建平等。知名的地方有巴溜賀龍指揮部、麻塘瓜竹溝安軍長故居等。
解放前,場壩集鎮上只有幾幢高低不一的茅草房,人們在此主要進行牲畜交易。解放後,國家逐步設立了供銷社、區政府、法庭、派出所、衛生院、學校、文化站、糧管所等單位,是時場壩屬於以薩區人民公社駐地,區公所辦公樓在現在的麻園村公所。
場壩坐落在 “三溝六岔”的低洼處,過去每年漲洪水都把街道沖成沙灘。一九六二年和一九八四年兩次水打場壩,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一九八四年九月,縣人民政府以(84)42號檔案決定街道搬遷楊梅山,但因諸多因素未能實現。
撤區並鄉後,為促進場壩發展,黨委、政府從一九九四年開始修建新街,並於二00三年底完成了老街街面的硬化,基本實現了“發展新街,改造老街,促進新老街共同繁榮”的集鎮建設目標。
近年來,場壩鎮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教育進步、文化繁榮、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全鎮各族人民在現代化建設道路上,積極拼搏,奮發進取,繼往開來,譜寫著場壩美好的未來。

資源概況

場壩鎮國土面積19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3962畝,土壤呈黃褐色,酸性強。礦藏主要有和石礦,煤礦儲量豐富,含硫量低,燃燒值一般在5700—5900大卡,主要分布於麻園、安家壩一片,建有合法煤礦三口,即麻園高岩、羅漢林和安家壩;石礦十口,分布於全鎮九個村。
場壩鎮有林業用地面積109413畝,經濟林木11970畝,林業經濟總收入613萬元,有沼氣池385口,沼氣效益為385000元,有國家級保護植物古樹15株,著名的有“夫妻樹”、“五樹合生”、古紅豆杉等,隨著生態的恢復,場壩鎮正逐步成為野生動物的樂園。

特色產業

場壩鎮是傳統的農業鎮,其中:耕地53962畝,森林109413畝。其中特色產業,也是傳統的基礎產業有糧、煙、畜、林,其中:二OO六年,糧食總產量939.8萬公斤,人均有糧174公斤,農民能自給有餘;烤菸總產值750.8萬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7.2%;畜牧業產值1432.7萬元,其中出欄黃牛2054頭,出欄生豬21300頭;林業以用材林和經濟林為主。用材料開發利用產值143.6萬元;經濟林以櫻桃、雪梨、仙桃、花椒、板栗、核桃為主,創造經濟林果產值48餘萬元。

新農村建設

場壩鎮麻園村蘇家田壩自然村位於場壩鎮北面,距鎮政府駐地6公里,距溜沙河穿流而過, 河岸綠柳成蔭,風景獨秀,交通便利。土質以沙壤土為主,土層深厚,肥力中等,適宜中指李子、桃子、板栗。全村有人口42戶,205人。有耕地280畝,其中種植“紅寶石”李150畝,板栗130畝。
未實施新農村建設之前,從總體看,蘇家田壩 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民科技素質偏低,職業技能培訓機會手;後工事業發展滯後;村容村貌整治難度大。新農村建設實施後縣委、縣政府和鎮黨委、鎮政府高度重視,一是堅持政府引導、民眾積極參與,組織、引導農民增收致富,恐怖強迫命令,不大包大攬。二是合理科學規劃、因村制宜、注重實效。不搞形象工程,積極穩妥開展。三是實事求是,量力而行,按照新農村的標準嚴格要求,充分考慮農民和財政承受能力。
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充分調動農民民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加快推進新農村為目標,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村容村貌整治為突破口,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為保證,按照科學規劃,分類指導、示範帶動、分步實施的秒年十時億年 思路,達到“三村”
、“四化”、“五好”、“六改”、“七無”、“八有”的“35678”新農村建設目標和任務。
鎮黨委政府堅持政府引導、民眾參與的原則,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組織、引導農民增收致富,充分尊重農民意願,調動農民積極性,不強迫命令,不大包大攬;支持合理科學規劃,因村制宜、注重實效,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立足當前,著眼於有蜘蛛產業作支撐;堅持因村制宜,合理滾化,之中實效,不搞形象工程,不搞形式主義,分步驟、分階段、積極穩妥地開展,確保試點建設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堅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則,堅持從實際出發、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和真抓實幹的作風,作好新農村精品示範建設工作,按照新農村的標準嚴格要求,充分考慮農民和參政承受能力,以農民要求最迫切的事情入手,把階段性目標與各項規定目標有機結合起來。現已投資50萬元完成新農村戶42戶,改廄改廁42戶,抿糊牆體13000平方米,貼外牆瓷磚2015平方米,引水管道2100米,修畜水池2個。70立方,村容村貌得到根本改變,新農村建設各項工作已接近尾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