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研究了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分析產業內貿易對內生增長的影響機制,即將內生增長理論延伸到國際貿易領域;二是分析產業內貿易對收入分配的影響;三是從交易效率角度解釋貿易模式與貿易量,分析產業內貿易與公司內貿易模式和貿易量的決定問題。
基本介紹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目錄,作者簡介,編輯薦語,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新貿易理論研究的深化需要在三個方面延伸:一是,分析產業內貿易對內生經濟成長的影響機制,即將內生經濟成長理論擴展到國際貿易領域;二是,分析產業內貿易對收入分配的影響;三是,從交易成本角度解釋貿易模式和貿易量,分析產業內貿易與公司內貿易模式和貿易量的決定問題。本書就是圍繞著這三大問題,將新貿易理論與新增長理論結合起來,以動態的分析方法闡述報酬遞增對動態比較優勢形成和演影響,以及動態比較優勢下的產業內貿易模式的演進。整個分析按照報酬遞增的來源來展開,由四個步驟組成。
第一步(第2章)闡述外部效應對動態比較優勢開成和演進的影響,以及基於外部效應的動態比較優勢下產業內模式的演進。
第二步(第3章)闡述人力資本效應對動態比較優勢形成和演進的影響,以及基於人力資本效應的動態比較優勢下的產業內貿易模式的演進。
第三步(第4章)闡述創新對動態比較優勢形成和演進的影響,以及基於創新的動態比較優勢下產業內貿易模式的演進。
第四步(第5章)闡述交易成本對動態比較優勢形成和演進的影響,以及基於交易效率的動態比較優勢下產業內貿易與公司內貿易模式和貿易規模的演進。
目錄
第1章 導論
1.1 報酬遞增與市場結構難題的研究進展
1.2 源於報酬遞增的動態比較優勢及其演進
1.3 問題的提出與本書的結構安排
第2章 外部效應、動態比較優勢與產業內貿易
2.1 引言
2.2 基本模型
2.3 外部效應、報酬遞增與產業內貿易
2.4 討論:外部效應、政府行為與動態優勢
2.5 小結
第3章 人力資本效應、動態比較優勢與產業內貿易
3.1 引言
3.2 基本模型
3.3 產業內貿易、人力資本效應與經濟成長
3.4 討論:教育部門、國際貿易與動態比較優勢
3.5 小結
第4章 創新、動態比較優勢與產品周期
4.1 引言
4.2 基本模型
4.3 水平創新、南北貿易與產品周期
4.4 垂直創新、南北貿易與產品周期
4.5 討論:創新成本與模仿成本的主要影響因素
4.6 技能型技術進步、產業內貿易與要素相對價格
4.7 小結
第5章 交易效率、動態比較優勢與貿易模式
5.1 引言
5.2 模型
5.3 討論:基本交易效率的動態比較優勢、公司內貿易與產業內貿易
5.4 差異產品、創新行為與公司內貿易
5.5 小結
第6章 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殷德生,華東師範大學商學院金融學系教師,1999年7月和2002年3月份別在華東師範大學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2002年5月至今任教於華東師範大學多種學系。現在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國際經濟理論與政策、區域金融理論與政策、新制度經濟學的套用與實證等。現已出版著作《體制轉軌中的區域金融研究》、《國際稅收理論與實務》。在《管理世界》、《社會科學研究》等重要期刊上發表論文近40篇。
編輯薦語
20世紀80年代產生的以克魯格曼為代表的新貿易理論放寬了古典貿易理論與新古典貿易理論中的規模報酬不變和完全競爭市場的假設,將規模報酬遞增與壟斷競爭市場同時納入貿易理論框架。20世紀80年代產生的新增長理論也是在試圖解決新古典框架下報酬遞增與競爭均衡相衝突的問題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以動態分析為特徵的新增長理論為新貿易理論建立動態模型提供了分析工具和方法,如何將新增長理論與新貿易結合起來深化新貿易理論的研究,這是貿易理論界所祈求的,本書在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具體而言,本書主要研究了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分析產業內貿易對內生增長的影響機制,即將內生增長理論延伸到國際貿易領域;二是分析產業內貿易對收入分配的影響;三是從交易效率角度解釋貿易模式與貿易量,分析產業內貿易與公司內貿易模式和貿易量的決定問題。圍繞著這三大問題,作者闡述了報酬遞增對動態比較優勢形成與演進的影響,以及動態比較優勢下產業內貿易模式的演進過程。整個分析按照引起報酬遞增的原因來展開,從外部效應、人力資本效應、創新、交易效率等四個方面概括了動態比較優勢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