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如何深入

報導如何深入

《報導如何深入》是2006年南方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志安。

基本介紹

  • 書名:報導如何深入
  • 作者:張志安
  • ISBN:9787806525142
  • 頁數:291
  • 定價:35.00元
  • 出版社:南方日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8-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報導如何深入》(關於深度報導的精英訪談及經典案例)一書:深度的精英訪談、經典的案例分析、實用的操作手冊,由南方日報出版社推出。既給深度報導從業者提升報導技能提供了一本鮮活的教材,也給新聞傳播研究者把握新聞實踐前沿提供了一個生動的視角。

編輯推薦

對新聞人來說,《報導如何深入》(關於深度報導的精英訪談及經典案例)是一本啟發他們怎樣讓新聞接近真相的報導手冊;而對非新聞人來說,它又是一條把握社會轉型與新聞報導複雜關係的生動路徑。

作者簡介

張志安,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生,新華傳媒工場顧問。研究方向:媒介經營管理學、媒介社會學等。主編或主撰出版《媒介行銷案例分析》、《媒介資本市場案例分析》、《網路人物風雲史》等書。曾先後擔任星空傳媒集團、STR國際集團等多家知名企業項目顧問,獨立承擔過中國媒體投資現狀及戰略分析、中國廣播業結構調整策略、戶外廣告業市場分析等研究項目或課題,並為上海浦東新區媒體新聞實務培訓班、上海教育報刊總社業務培訓班等課程擔任培訓師。迄今已在《新聞大學》、《中國報業》、《新聞記者》等專業期刊發表媒介經營管理類論文40餘篇,新聞作品曾獲中國產業經濟好新聞獎和廣東省好新聞獎。

目錄

上篇 著名深度報導欄目/媒體主編訪談
調查性報導是奢侈品、易碎品
——中央電視台《新聞調查》製片人張潔訪談
我們努力的方向就是調查性報導/用簡單的結構來傳遞複雜的東
西/對人和節目的管理都是動態的/願意在《新聞調查》做到退休
看慣了黑暗,更喜歡光明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新聞縱橫》負責人侯永生訪談
基本模式,就是“事件+背景+評論”/解決問題,不單單是新聞媒
體的事情/最大特點,就是用音響來表現/過分強調利益,會傷害媒體
的公信力/試探前進,走到別人沒有的高度
報導讀者應該看的東西
——《財經》雜誌常務副主編王爍訪談
“以我為主”地做雜誌/獨立、獨家、獨到/經濟報導更加強調可靠
性/做自己覺得重要的報導/從立場和態度上來吸引人/報導最重要,其
他的不重要/她的影響是全面的,透徹的
好報導就要把故事講好
——《中國新聞周刊》執行主編靳麗萍訪談
要報導那些反映中國社會變遷的主流題材/事實和問題之間必須有
邏輯關係/沒有好的故事,就沒有好的傳播效果
讓政治關心你的生活
——《瞭望東方周刊》副總編孫凱訪談
為主流人群打造的時政雜誌/純粹用記者的目光觀察、思考和解
讀/好看故事獨家思考/雜誌內部形成有力支持/時政類周刊發展空間
巨大
重新打量每個生命
——《南方人物周刊》副主編徐列訪談
理念傳承:一個“人物”的誕生/定位考驗:期待成為主流大刊/
運營體驗:邁過了一道坎/核心功能:感動、感慨、感悟/報導策略:
把人物的內心徹底創出來
下篇 優秀深度報導記者訪談及經典案例
“不求空前但求絕後”的追求
——《北京青年報》國內版組原執行主編鄭直、資深新聞
人宋燕訪談
任何新聞都追求接近和探求真相/深度報導成敗在於理念而不在技
巧/要讓文章有很強的邏輯/在轟動性和認可度之間的抉擇
【代表作品】證明哈佛博士
【報導手記】對個體負責
【代表作品】我要做個名女人
【報導手記】把人物寫活
最大可能去接近真相
——《中國青年報》資深記者蔡平訪談
記者是天生的,不是後天的/好奇心比技巧更重要/調查性報導就
好像智力遊戲/細節與邏輯同樣重要/我老是以傻大姐的形象去採訪
【代表作品】世紀末的彌天大謊
【編輯手記】 《世紀末的彌天大謊》的幕後故事
我不寫孫志剛,遲早會有人寫
——《新京報》時事新聞部主編陳峰訪談
收容制度廢除和我們的報導並無必然聯繫/絕不能否認孫志剛的報
道有偶然性/調查性報導要充分利用書證/我不願意去參與報導之外的
事情/記者的工作,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
【代表作品】被收容者孫志剛之死
【報導手記】孫志剛事件採訪過程及報導分析
以調查報導推動社會進步
——《中國經濟時報》首席記者王克勤訪談
調查性報導最能彰顯新聞價值/中國的調查性報導需要各方面保
障/署真名是一種自我保護和職業精神/開放的社會是調查記者的天堂/
我的期望是活到80歲乾到80歲
【代表作品】的哥的姐怨聲載道——揭開北京計程車業壟斷黑幕
(節選)
【報導手記】為平民鼓與呼
當悲憫和焦慮成為職業的一部分
——《南方周末》原著名記者楊海鵬訪談
這個行當的性格也許是“習慣性焦慮”/忠於職守甚至堅守底線,
就不簡單了/夠不著“事實真相”時,寫一個字都會怕/說出事實遠不
夠,還要防備“後遺症”/做一線調查越久,越不敢輕易發言/擺脫阻
撓、還原真相,是最基本的技術/去一個地方總先去研究縣誌/名記轉
型或許也是被動的選擇
【代表作品】三位諾貝爾獎科學家指斥中國核酸營養品
【報導手記】關於核酸的斷章
在絕望中婉轉騰挪
——《南方人物周刊》主筆李玉霄訪談
只要能吃苦,就能做出好報導/做災難報導,不是我的主觀選擇/
國內的深度報導文本太單調/不能進1米,就進50厘米/記者就是理想
主義者做的事情
【代表作品】我聽見沙漠蠶食良田的聲音
【報導手記】山溝里的老人王永瑞
一定要把人物寫得淋漓盡致
——《南方都市報》深度記者姜英爽訪談
讓人物的性格和想法躍然紙上/捕獲採訪對象話里任何有用的信
息/我們的“對話”,普通人的比例更大些/南都有追求獨家新聞的傳
統/南都做新聞有敢“闖”的主動意識
【代表作品】忽然不當犯人,我倒覺得不習慣了
【報導手記】跟佘祥林靜靜聊次天
附錄 有關國內外深度報導的常識/欄目
附錄1:中美深度報導發展大事記
附錄2:中美深度報導的差異比較
附錄3:國外著名新聞報導網站推薦
附錄4:中外媒體新聞報導守則
附錄5:美國調查性報導技巧、記者素質和操作
要領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