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人丁又名“小兒節”。舊時仫佬族生育風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報人丁
- 別名:小兒節
- 流行地區:廣西羅城下里一帶
報人丁又名“小兒節”。舊時仫佬族生育風俗。
報人丁又名“小兒節”。舊時仫佬族生育風俗。流行於廣西羅城下里一帶。當地民間認為,“婆王”管生育,“社王”管平安。夏曆三月三是婆王誕辰節,要敬婆王。二月社和八月社是“社王節”,須向社王報人丁。敬婆王既是全村性的祭拜活動,又...
行差人丁 行差人丁即當差人丁。指交納丁銀、承擔差徭的成年男子,區別於享受優免待遇之人丁。
盛世滋生人丁,即不征丁稅的成年男子。清代以十六歲至六十歲的男子為丁。康熙五十一年(1712),清聖祖頒詔,宣布嗣後編審人丁,只將實數奏聞,其徵收丁糧但據五十年丁冊定為常額,續生人丁,永不加賦。按康熙五十年丁冊之額,全國共有民丁、屯丁、軍丁、黎丁、更名校丁及舍丁二千九百零四萬二千三百九十二丁...
又稱廟會,稱“本地人”的漢話大部分村寨都有,日子各村不同,相沿老祖宗所定下的日子,如農曆正月十九、二月二、四月十六、六月六、八月十五、十一月十八等。人丁節本為姓氏節日,時間長了,遷來村寨定居和有依附關係的異姓人也隨俗,便轉化成一地多姓或多村的節日。這天家家戶戶備豐盛酒肴,親戚朋友必來坐宴...
康熙皇帝下詔曰:“各省督撫奏:編審人丁數目,並未將加增之數盡行開獺。今海內承平已久,戶口日繁。若按見在人丁加征錢糧,實有不可。人丁雖增、地畝並未加廣。應令直省督撫,將見今錢糧冊內有名丁數,勿增勿減。永為定額。其自後所生人丁,不必徵收錢糧。編審時,止將增加實數察明,另造清冊奏報。朕...
衛丁、屯丁,總其丁之數而登黃冊。督撫據布政司所上各屬之冊,呈達戶部。順治十一年(1655)十一月三十日,清廷又從戶部議,命各省自順治十三年為始編審人丁地土;各省責成於布政使司,直隸責成於各道;編審時要逐里逐甲查審均平,詳載所征丁賦的原額、新增、開除,實在四項數目,造冊報呈戶部。
八旗人丁 八旗人丁又稱“八旗壯丁”。即已成丁(一般指十六歲以上) 之八旗男子,因為他們是八旗編組的基礎,是八旗兵役及勞役的主要承擔者,所以八旗衙門十分重視對八旗人丁的調查,定期編審入冊。參見“八旗人丁編審”。
③報人丁,彝語稱“莫色母”,當事人摸籮筐里代表金銀的小木塊,畢摩將當事人的名字報知祖先或神靈,按照夫妻、長幼順序依次而報。同時念誦《列依莫色木》經,即念主人家每個成員的名字。念誦完一段,畢摩就會將籮筐里代表金銀的木塊拋向前方,意為把鬼怪趕出去。中場:①返口業,彝語稱“卡次卡哈布”,即反咒。...
民間節日。流行於廣西岑溪、梧州等地。農曆正月初十,母親帶上一年出生的男孩到社廟掛花燈,向社王報人丁,祝孩子平安成長。燈用竹篾扎框架,內點油燈,每天加油,外糊花紋紙,上寫謎語。這一天,設宴飲花酒,外祖父送衣服、玩具等,親友亦贈物送錢,共飲酒宴。正月十六落燈。西藏花燈節 基本概述 藏曆正月十五,...
艮宅求財修庚辛,求子乾亥旺人丁;求官須看坤申位,是衰是旺即可明。歌解:1、艮宅求財修庚辛:庚為艮宅的天錢,辛為艮宅的從官,二星專管財氣,所以,艮宅求財必看庚辛之方位的巒頭吉凶。2、求子乾亥旺人丁:亥為乾卦天孫,天孫專管子孫興衰之事,所以,艮卦求子必看乾亥方位巒頭之好壞,吉凶一目了然...
括戶,即登記戶口。指通過檢查戶口,將隱漏不報和逃亡人口搜括出來,遣送還鄉或就地入籍。又稱括客。這種清查浮客的活動,歷代均有。歷史沿革 東魏時期 東魏末,高隆之為河北括戶大使,是第一次以括戶名使的 稱呼見於史籍。隋朝的租調徭役和唐朝的租庸調都以人丁作為徵發對象,因此封建國家十分重視對戶口的控制,...
地丁稅是我國古代採用的一種賦稅制度,地指土地,丁指人丁,即是按照土地和人丁進行徵稅,這種稅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重複性。我國古代的賦稅制度,唐朝前期實行租庸調製,以人丁為本.安史之亂以後,以土地和財產的多少納稅,叫兩稅法.納稅分為土地稅(田賦),人口稅(戶稅)和雜稅等。明中期推行一條鞭法,清朝初年康熙...
節令盛會。是婺源縣段莘村汪姓新春祈求先祖保人丁、賀太平的祭祖大典。慶典活動從農曆正月十三夜開始,請來戲班演戲,持續到二十三日結束,共10天。每天演戲二十齣,節目文武戲搭配,且規定兩天演保壽保痘的"人丁戲";保老人多福多壽日,不演殺人戲;保佑嬰孩出痘出麻順利日,不演花臉戲。期間的元宵節要舉行燈會,...
秦漢起,按田地、人丁、戶籍徵收賦稅。明代中葉實行一條鞭法,清雍正時實行攤丁入地,賦稅就專指田賦,而將鹽、鐵、茶、酒以及行商、典當、契約等的征課統稱征榷或雜稅。清末,習慣上把賦稅作為多種稅課的統稱。起初,賦包括軍役。秦漢以後,賦指按戶徵收的稅,徭役則另行徵發,賦和役始有明顯區別。秦代規定,...
財丁 財丁,讀音是cái dīng。意思是錢財和人丁。解釋 錢財和人丁。出處 碧野 《沒有花的春天》第二章:“只要把寶塔建築起來,他家的財丁會更加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