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系水文,自然資源,自然災害,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文化事業,教育事業,衛生事業,體育事業,社會保障,基礎建設,歷史文化,
歷史沿革
早年間,當地人為引水灌溉,在現堰門村大坪梁埡子築堰,依地勢而建一座堰牆承接水堰,牆下留門洞方便通行,堰門因此得名。
清屬西鄉。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後,屬西區。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為尚德鄉四保。
1949年12月,為三峰區七步、堰門鄉。
1956年,為明珠區堰門、七步鄉。
1958年,成立公社。
1984年,改為堰門鄉和七一鄉。
1996年11月,將原八一鄉並於七一鄉,原長春鄉並於堰門鄉。
2001年,七一鄉並於堰門鄉。
2011年7月,撤鄉設堰門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堰門鎮轄中武、建軍、進步、延安、團員、瑞金、一心、隆興、堰門、青春、天聖寺、長征、水磨溝13個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堰門鎮下轄8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隆興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堰門鎮地處嵐皋縣西北部,東與
民主鎮毗鄰,南與
官元鎮接壤,西與
紫陽縣洄水鎮,北與
鐵爐鎮相連。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3.7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0.9千米,總面積73.7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堰門鎮地處洞河流域東岸。境內地貌由南至北呈帶狀分布。最高點高嶺,海拔1790米;最低點長征庫區,海拔331米。
氣候特徵
堰門鎮氣候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5.6℃,1月平均氣溫1℃;7月平均氣溫35℃。無霜期年平均242天,生長期年平均27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599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006.8毫米。
水系水文
堰門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漢江水系。主要河流洞河,自南而北入漢江庫區,境內流長15千米。
自然資源
堰門鎮境內礦產資源主要有硫鐵,礦區面積12.31平方千米,集中分布在青春、天聖寺、長征、水磨溝等4村。野生動物有豹、熊、獐、鹿、羚羊、錦雞等。農業耕地面積2.8萬畝,林地面積5.9萬畝。
自然災害
堰門鎮境內自然災害主要有洪澇、風災、霜凍等。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2010年7月18日,農業受災面積達1萬畝。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堰門鎮轄區總人口1019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38人,城鎮化率5.3%。另有流動人口1367人。總人口中,男性5722人,占56.1%;女性4471人,占43.9%;14歲以下1421人,占13.9%;15—64歲7234人,占71%;65歲以上1538人,占15.1%。2011年,堰門鎮人口出生率4.7‰,人口死亡率7.6‰,人口自然增長率-2.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38人。
截至2018年末,堰門鎮戶籍人口9567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堰門鎮財政總收入1200萬元,比上年增長53.1%。
2011年,堰門鎮農民人均純收入4948元。
2018年,堰門鎮有工業企業5個。
2018年,堰門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8個。
第一產業
2011年,堰門鎮農業總產值5565萬元,比上年增長8.4%。
堰門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水稻為主。2011年,堰門鎮糧食生產6500噸,其中小麥2700噸,玉米3100噸,水稻363噸。
堰門鎮主要經濟作物有烤菸、魔芋。2011年,堰門鎮烤菸種植面積900畝,產量94噸;魔芋種植面積5600畝,產量4200噸。
截至2011年末,堰門鎮累計造林1.6萬畝,其中防護林9000畝,經濟林70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萬株,林木覆蓋率78%,活立木蓄積量12萬立方米。
堰門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堰門鎮生豬飼養量3萬頭,年末存欄2.1萬頭;羊飼養量2萬隻,年末存欄0.6萬隻;家禽飼養量30萬羽,上市家禽13.6萬羽。2011年,堰門鎮生產肉類971噸,其中豬肉786噸,羊肉46噸;禽蛋82噸;畜牧業總產值2869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1.6%。
第二產業
2011年,堰門鎮工業總產值2180萬元,比上年增長170.4%。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堰門鎮有商業網點64個,職工116人。2011年,堰門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3億元,比上年增長20%;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50萬元,比上年增長15%。
截至2011年末,堰門鎮有電信服務網點1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5000門,固定電話用戶200戶;行動電話用戶3500戶,寬頻接入用戶112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80萬元。
截至2011年末,堰門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500萬元,比上年增長32%;各項貸款餘額1780萬元,比上年增長12%。
交通運輸
堰門鎮境內有嵐紫、堰官縣鄉道路2條,13個村全部通水泥路,總里程88千米。截至2011年末,堰門鎮鎮區道路總長度3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5米;鎮區橋樑4座,總長度140米。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堰門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3個;各類圖書室18個,藏書3萬餘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
截至2011年末,堰門鎮有線電視用戶達1.8萬戶,入戶率78.3%。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堰門鎮有幼稚園1所,在園幼兒150人,專任教師8人;國小3所,在校生537人,專任教師38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堰門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72.1萬元,比上年增長19.4%。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23.1%,比上年增長-6.4%。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堰門鎮有醫療衛生機構1個,病床20張;固定資產總值2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1人,其中執業醫師1人,執業助理醫師3人,註冊護士3人。2011年,堰門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萬人次。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堰門鎮有學校體育場1個,10.5%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3%。
社會保障
截至2011年末,堰門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戶,人數12人,支出3.1萬元,比上年增長18%。月人均212元,比上年增長7.6%;醫療救助176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677人次,共支出45萬元,比上年增長84%。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95戶,人數1256人,支出146.2萬元,比上年增長10.3%,月人均97元,比上年增長14%。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9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8.8萬元,比上年增長20%。敬老院1家,床位160張,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56人。社區服務設施1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274人,參保率85%。
基礎建設
截至2011年末,堰門鎮鎮區有自來水廠1個,鋪設幹線水管5千米,年生活用水200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
截至2011年末,堰門鎮鎮區擁有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1個,主交壓器2台,年售電量累計完成0.26億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8%,供電可靠率99%。
歷史文化
盧氏祠堂
盧氏祠堂地處堰門鎮堰門村一組,嵐紫公路52千米對岸,建於清代光緒年間。建築平面略呈正方形,東西約22米,南北約20米,建築占地0.67畝,整個莊園占地面積600平方米。座北朝南,為二進四合院式布局,中軸線南起依次為大門、過廳、天井、上房,兩側為耳房及廂房,共有房舍20餘間。上房面闊三間,為硬山灰瓦頂,
抬梁式構架,辟隔扇門、窗,石柱礎均雕刻有鳥獸花卉圖案,栩栩如生。樑上有光緒年間的墨書題記,上房的東、西、北三面牆上還殘留有巨幅壁畫,其中東面的《萬民同樂圖》保存的最為完整。內外交相輝映,表現出當時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築技術和繪畫藝術。同時,整個建築規模宏大,結構複雜,是陝南少有的一處保存完整的宗族祠堂,其建築風格為研究明清時代陝南山區的歷史和當地民眾的生活習俗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