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母陵,位於河北省望都縣城內東南角,原有堯母祠堯母陵,雞鳴井等建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堯母陵
- 地理位置:河北省望都縣
- 占地面積:60畝
- 景點級別:望都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著名景點:雞鳴井等
修築歷史,建築結構,典故傳說,保護修繕,地圖信息,
修築歷史
地原系慶都一隅爾,曰名成陽,堯母殂落於此故有堯母台,漢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使使者祠唐堯於成陽靈台,號曰:"靈台大母。從此以後,歷代堯母陵,建堯母祠連續重修不斷,到明清時代最為興盛。
清康熙十六年9公元1677年)邑令李天;乾隆五十年(公元1786年)知縣沈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邑令趙啟心等多欠重修,到民國初年,堯母陵高規模宏偉壯觀。
建築結構
堯母陵四周繞一牆,計一百一十五丈。頭門二門俱系磚牆,左右各開二門,殿龕祀奉堯母神像,前廊壁嵌石刻詩,兩傍廂屋亦系成文心,殿東豎一碑,陽篆堯母陵三字,字徑三尺,為明萬曆年間蘄水司農部郎朱昌篆,碑陰刻楊紹程撰文,傍豎明朝縣令原秉謙碑,西豎一碑,邑人太守麻典撰文;殿西側三十步隔一垣牆,矮架木坊橫額曰:“堯母陵”,進二十步有井"聖泉"(即雞鳴井),相傳,投入井中一枚錢幣,就能聽雞嗚聲,故稱雞嗚井。井上復一亭,稱"硯金亭"。井東有大碑一,清康熙年間尚書湯斌撰文,亭北五步即陵。殿前槐榆交蔭宏敞而幽秀,遠則民眾峰花攢翠崗畫罨,近則九水環清,涵泓毓粹,真不愧千古城,萬年香火。為我縣八景之首"靈台瑞靄"。
典故傳說
堯十二歲受封於陶為諸侯,十五歲改封於唐,十六歲從諸侯為天子,號陶廣廣氏。這就是我國歷史上所說的唐堯虞的帝堯。據文獻記載:堯曾制定曆法,以日月星辰的變化規律確定民間農時播種季節,對當時農業生產的發展起過重要作用。堯身為天子生活儉樸,穿粗衣、食粗飯,很受民眾愛戴。他在後期實行了禪讓給受民眾擁護的人,他到處訪賢,選定舜為接班人。曾對舜進行三年考核,命舜攝政,他死後由舜繼位。
堯幼時隨母寄居伊祁山,被尊為天子後,伊祁山改為堯山,後人稱伊祁山為太子庵,張晏《漢書》注云:堯山在北,堯母慶都山在南,堯母登堯山,望都(孤)山曰望都,望都縣以此得名。三阿,太子庵在我縣西北四十里唐縣固城村北一進而,現錄屬完縣,古代慶都邑幅廣闊三阿、太子庵、固城、都山都是慶都域。固城原為望都!曰望都。
保護修繕
經抗日戰爭,文化大革命,陵廟俱破壞,僅剩下後面的圍牆,稱"五峰樓高原。一九八五年元月五日,望都縣人民政府將堯母陵公布為望都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8年9月19日,望都縣在堯母陵遺址舉辦堯母陵廟復建項目開工奠基儀式。市政協副主席、縣委書記朱子強出席活動,縣委副書記、縣長孫晨光致辭,縣領導劉洪潔、何任道、米海艦、楊世禎、孫丁立、杜興軍,各鄉鎮長、辦事處主任,縣直各部門一把手,望都堯母文化學會代表及社會各界人士總計150餘人參加活動。
堯母陵廟復建項目是縣委、縣政府確定的棚戶區改造重點工程之一,總投資2.4億元,占地60畝,分為堯母陵遺址公園和東關帝堯廟遺址公園,項目自啟動以來,備受廣大幹部民眾關注,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鼎立支持和幫助,目前已完成拆遷177戶、2.66萬平方米。堯母陵廟復建項目聘請了天津大學設計院及蘭州何鄂雕塑院進行規劃和設計,廣泛徵求社會各界意見並多次修改,力求精益求精。該項目對於提升望都知名度和文化底蘊,發展望都文化旅遊產業,推動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意義深遠。
地圖信息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丹朱路與復興南街交叉口東北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