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燈始於西漢、盛於唐宋,自宋代傳入沅澧流域。舊時,城鄉的街坊宗族、集鎮村寨、同鄉會館等都備有龍燈;老百姓亦扎制草龍祭祀春天。自明朝始,堯天坪龍燈傳統的“社火”祭祀表演開始與武術套路相結合。清同治《武陵縣誌》載:“十五為上元節。前後數日內或舞獅子、舞龍燈,以相娛樂,至十五夜則達旦方已。”近代,“堯天坪龍燈”與民間競技體育結合更為緊密,逐步成為民間體育健身項目。
《常德民俗志》載:“龍燈的品種很多,常德盛行長龍,用篾絲製成有花眼的長圓簍約二十個,糊以皮紙,套上把手,以作龍身。另扎飾龍頭、龍尾,用彩布將頭、身、尾連線起來,簍中置燭。扎彩球一個,安上手把,俗稱龍珠。”堯天坪龍燈在承襲傳統龍燈的技法上,先後形成自身獨有的傳統玩法和招式,如“太極圖”、“蝦子戲水”、“荷葉展翅”、“抽屜環”、“黃龍穿洞”、“黃龍采浪”、“搶寶”、“織花籬笆”等十多種風格套路。近現代又創新“龍脫衣”、“快舞龍”、“八五節”、“直躺舞龍”、“大橫八字花”、“360度螺旋龍”、“搖船龍”等打擂比武招式和刀棍劍戟等武術招數,使之成為一種既具觀賞性、又具比賽型的民間集體競技型體育活動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堯天坪龍燈
- 遺產級別:省級
- 申報地區:湖南省常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