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北董村

堤北董村

堤北董村隸屬於山東省德州市樂陵市楊安鎮,全村484戶、1120人,村莊占地186畝,耕地1500畝,村內非公有制企業4家,註冊登記個體調味品工商大戶16戶,調料貿易大戶18人。曾經的小村莊已蛻變為美麗鄉村建設的樣板村。2014年入選山東省生態文化村。2020年11月獲評第六屆“全國文明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堤北董村
  • 外文名:Di Bei Dong Cun
  • 行政區劃代碼:371481100226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山東省德州市樂陵市楊安鎮
  • 電話區號:0534
  • 郵政編碼:253600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1120 人
  • 車牌代碼:魯N
  • 主要榮譽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
人口姓氏,歷史沿革,村莊布局,社會發展,村莊治理,

人口姓氏

主要有董、張、房、李等四個姓氏,其中董姓人口最多,民族皆為漢族,全村總戶數484戶,總人口1120人。

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實行區約制,屬樂陵縣寶山區已字約。
建國初期,屬樂陵縣第五區。
1954年,屬樂陵縣楊安鎮。
1958年秋公社化時,屬樂陵縣楊安鎮人民公社。
1958年12月商樂並縣,屬商河縣楊安鎮公社。
1961年秋商樂分縣,仍屬樂陵縣楊安鎮公社。
1984年社改鄉後,屬樂陵縣楊安鎮。
1988年樂陵由縣改市,屬樂陵市楊安鎮。
2020年6月“多村一社”改革,屬楊安鎮萬安居社區。
堤北董村
堤北董村街道

村莊布局

村落形態整體呈長方形,東西較長,南北較窄,房屋布局緊湊,道路整齊寬敞,街坊鮮明。村內道路全部實施硬化,主要有兩條東西大街和多條南北過道。村北、村西各有一條溝渠,村內另有四處池塘。居住占地186畝,耕地面積1210畝。
堤北董村
堤北董村景色

社會發展

提北董村為傳統農業村,過去主要依靠種植業、飼養業等為收入來源。改革開放後,村民外出務工增多,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起,特別是2000年後,村民外出務工、經商逐漸增多,部分村民通過靠辣椒、孜然等香辛料的“倒賣”賺取差價。
1980年,村民張秀青第一個蓋起寬敞明亮的大瓦房。1983年,村民董世平、張秀峰、董傑峰共同購買拖拉機1台,成為本村第一批擁有拖拉機的農戶。2009年,村里電網改造,家家戶戶用上了高壓電;同年全村通上了由碧霞湖水庫通過來的自來水管道,方便了村民生活用水。2011年,村內修建房屋48間。2012年,村里開始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整治全村環境衛生。2013年,改造村內道路3000多米。2014年啟動村莊連片治理,多方籌集資金490餘萬元,統一實施了村莊硬化、淨化、綠化、美化、亮化“五化”行動,拆除廢舊房屋,一次性推到了200多個豬圈和廁所,12條村內道路全部打通、硬化,新建村民委員會及文化活動廣場,安裝健身器材、太陽能路燈、監控等設備,設定垃圾桶,村莊面貌發生了根本性改變,最佳化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環境,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村內現有非公有制企業4家,註冊登記個體調味品工商大戶16戶,調料貿易大戶18人。
堤北董村
省級美麗村居試點堤北董村

村莊治理

堤北董村以格線為單位,建立“格線議事點”,由專職格線員任議事點“點長”,明確“點長”負責制,每周召開格線集中議事會。印製美村建設調查表,組建“格線議事團”,選聘村民小組長、村民代表為“議事團”成員,明確“議事團”成員收集民意、建言獻策、定期參會等職責。此外,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堤北董村常態邀請村民代表游點位、提建議,引導民眾成為美村建設的參與者、評判員、受益者。
以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為目標,2020年堤北董村建設“三治融合館”、打造高標準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村級黨校,深入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和道德建設,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持續改善人居環境,形成以強化村級黨支部建設為指引,村民開展自治、法治、德治建設的“一強三治”路徑。2019年9月,堤北董村入選山東省第二批美麗村居建設省級試點名單。2020年11月20日,被中央文明委評為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
堤北董村
楊安鎮堤北董村三治融合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