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堡壘政策”。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國民黨對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第五次“圍剿”時採取的軍事方針。1933年7月蔣介石在江西廬山軍事會議上決定對中央革命根據地採取持久戰和堡壘主義新戰略。每到一地,立即進行築壘。當時紅軍在王明“左”傾教條主義錯誤領導下,採取“以堡壘對堡壘、短促突擊”的方針,使紅軍遭受嚴重損失,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者在進攻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根據地時,也採取過類似的戰術,但被根據地軍民所粉碎。
軍事堡壘主義 軍事堡壘主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左”傾機會主義軍事戰略之一。主張在內線節節抵禦、以堡壘對堡壘的戰法。
並決定採取持久戰和“堡壘主義”的新戰略,同時對蘇區實行經濟、交通封鎖,企圖逐步壓縮並摧毀蘇區。是年夏秋,蔣介石一面向美、英、德、意等國大量借款,購置軍火,聘請軍事顧問和專家;一面在廬山召開軍事會議,開辦軍官訓練團,並著手...
短促突擊是在1933年至1934年中國工農紅軍第五次反“圍剿”中,“左”傾軍事指導提出並實施的一種戰術原則。1933年9月,國民黨軍向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了第五次“圍剿”,採取步步為營的持久戰和堡壘主義的新戰略。在此情況下,共產國際...